浓浓诗香,悠悠古韵
2021-10-09赵富子
赵富子
【摘 要】诗歌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诗歌素养,增强文学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文学体裁,诗歌以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格式,情景如画的风彩受到了中学生的热爱。目前,中学生对诗歌学习状况属于一个全新的阶段,初中生最开始全面接触诗歌,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思考能力和研究精神,在具体的学习中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从学生诗歌学习的问题呈现进行探讨,提出了新课标下诗歌教学的改进举措,供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一直被选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生接触的诗歌类型多半以古诗为主,到了初中阶段,学习诗歌的类型增多,既有古代诗歌,也有现当代诗歌。现当代诗与古诗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诗歌的讲授与研究比较独到和深入,并具有探究的广泛性与普遍性,为此,从诗歌研究的角度出发,更便于形成主要的研究性材料。筆者现从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入手,进行探讨。
一、学生诗歌学习的问题呈现
其一,古诗与近体诗的差异对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形成较大冲击。小学生阶段对古诗的接触和了解较多,初中阶段接触到诗歌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发展。因此,难度的增加和研究范围的扩大,无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形成一种较大的冲击,甚至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举个例子,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在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中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其篇幅较长,学生在小学阶段见所未见。这一方面对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背诵难度。最重要的是,诗歌中的“用典”现象较为普遍,这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较大障碍。由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先决条件是必须首先熟悉诗中的典故,因此掌握典故就成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中学阶段,有些诗作是近体诗,无论是体式、字数,还是内涵、格调,都与古诗有很大不同,学生在接受起来较困难,理解也不是十分容易,无疑鉴赏的难度则更大。例如,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雨的声音》一诗,属于特色鲜明的现代诗歌,在篇幅上也较长,而且还具有极强的节奏感,为学生的背诵和记忆带来巨大的负担,并形成了较为多元的教学理论。小学时对古诗比较熟悉,认为诗歌必然要有极强的韵律感,而当遇到新诗时,押韵现象不明显,甚至未有押韵,这就容易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最终影响学习效果,甚至对相关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带来了压力。
其二,学诗欠缺富有针对性的学习意义的匹配。诗学并非一般性的学习,对诗歌精粹和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具体地说:第一,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文言古诗知识,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其语文素养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其学业进步,有利于其有效理解诗文中的文学典故和独特韵味;其次,它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甚至能积极促进学生对诗歌内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他们相关知识的积累。
其三,诗学教学对学生的性情和胸怀培养认识不足。学生通过诵读诗文,可以大大提高诗文诵读水平,可以从古人的胸怀中感受诗的魅力,可以激发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相对豁达的心态,而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另外,通过诗歌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现实问题,提高了认知水平,增加了知识储备,增强了人生阅历,提高了思维深度,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现实问题,形成较为理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思维构架。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关注并推行此方面的内容,才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也更有利于其适应社会,改造社会,为社会贡献足够的智慧和力量。
二、诗歌教学的改进举措
教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促进学生的进步,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下内容可作为参考矫正措施。
首先,要注重学习兴趣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语文学科来说,事实上,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能从古诗学习中获得相关能力,可基本上对古诗内容能有所理解。但是,随着内容的深入,学习的进展,古诗学习和研究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对于学习效果的把握也就变得更加困难。在学习难度增加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抵触心理也随之产生,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激发其对古诗的学习斗志。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诗,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词,其中的“醉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句子,教师在讲解时应有所侧重,并要为学生普及词相关的内容及特点。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多改变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诗词讲解中,应多借鉴通俗易懂的表达,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的理解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进一步影响学生,增强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吸引力,培养其主动欣赏诗歌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备课。由于学生对诗歌理解不深,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备课,以更好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形成系统的认识。无论是古代诗,还是现当代诗,教师都应在通透内容、通透词句的基础上,为学生理解主旨和情感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渠道,进一步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内涵的理解,对文章的学习、理解作者的意思表达程度。
再次,教师应多用典故教学,有效解读诗歌的意境。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是理解难度大,时间跨度大,记忆困难,尤其是古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典故,不易理解。当学生学习诗词遇到历史典故时,老师要多做讲解,为其找出相关典故的出处和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疏导,对写作背景加以介绍,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典故的掌握情况,以最佳的角度及相关内容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如在苏轼、辛弃疾等诗人的诗作中用典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应讲授相关典故,使学生有预先的了解,熟知创作背景,进一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例如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就涉及到了大量的典故,教师首先就要给学生解释各种典故的来源及相关含义。学生便可学到更多的知识,读起来也必然会增加感情,产生豪情。不论是诗歌理解还是情感领悟,对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因为典故是把握诗歌意旨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作者情感表达的直接关联。举例来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一种自我比喻,从中可更易理解诗人壮志难酬,一心报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