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爱”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1-10-09张世萍
张世萍
我园自落地起便伴随着“爱”与“艺术”生长。坚持“爱”的教育,以“为爱忙碌、用艺术浸润童心”为追求。“为爱忙碌”在忙碌什么?为什么要为爱忙碌呢?因为爱是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儿童成长的底色,是教育最基本的方式。教师的整个专业成长也是围绕“为爱忙碌”而展开的。那么,如何引导教师去理解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践行呢?我们以“爱你,爱美、爱未来”的三个维度,遵循学前教育的特点,聚焦园本实践,形成爱尔幼儿园教师团队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
一、爱你(对象维度)——阐述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爱你”就是站在主观世界关爱自己以外的一切。在这里,“你”是指关系当中的人、事、物,是孩子、老师、家长,是自然、环境、材料,等等。
行动指南一:与幼儿心心相印
幼儿充满生命活力的状态与教师的态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爱是理解,理解儿童的需要,理解儿童的心理,理解儿童的能力,懂得“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想理解幼儿,就要与幼儿共同活动,进行心灵沟通。成人应该把孩子的表现作为自己表现的可能性来接纳,“孩子是通过行为来表现的,成人应该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并传达给孩子”。理解幼儿并不是成人单方面理解,而是成人与幼儿互相敞开心扉,相互理解。
幼儿渴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做事,他们希望全身心投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用自身的力量来改变自己与同伴,不断地探索发现、成长进步。他们期盼在与同伴的共同生活中,教师能理解、接纳自己,在遇到困难时给自己必要的援助。教师应持有与幼儿共同生活的视点:对于孩子们来说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在什么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对孩子挂念的事情以及游戏活动等予以理解。与孩子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产生认知与情感的共鸣……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设置环境、创造生活,与孩子们共同游戏,同悲共喜。
行动指南二:让自然成为最好的游戏伙伴
人是“自然之子”。儿童生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更容易与大自然沟通融合,怀着真实的情感和大自然对话,容易听到、看到、呼吸到和感受到大自然中一切鲜活的东西。来自大自然的一朵花、一片叶子、一根树枝、一块石头、一捧泥巴、一片水洼都是儿童开展探索和欣赏创造的天然材料。教师应当将与自然的共生、对话和融合,与他人的共生,与社区的共生置于育儿的核心位置。
行动指南三:共同开创幼儿园“爱”的生活场
我们建立校园里的关系,如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的关系等,都是从“我”的角度尊重“你”,即尊重每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愿意去建立这种“爱”的关系,建立“爱”的师幼关系、团队文化、家园合作等。教师应该有开阔的视野,把社区中的人、事、物等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来开发利用,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文化的形成。
二、爱美(内容维度)——营造美的教育生态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前教育阶段应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我们旨在营造美的教育生态,给美赋予具体的含义,只有真的、善的、美的才是真正的大美。童真为至美,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建构美的教育生态,助力儿童自然生长。美的教育生态包含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知、感受、感悟,应把美的事物与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分享、对话。
我们着力为儿童做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从生活(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中获得价值感与满足感,学会认同自己,建立起内在基本的自我认同感,由此奠定对周围人与事物积极判断的依据,产生归属感;二是亲近自然,学会在自然中学习、思考,倾听自然的声音,欣赏与感恩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三是把艺术作为工具、表达手段,拓展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行动指南四:在自然场域之中学习
回归自然,到自然中去看、去听,重视自然对儿童的积极影响。将大自然还给更多的幼儿,让对自然的“惊奇之心”从幼儿的身边开始,从真实的生活开始。幼儿园充分利用园内自然环境资源,鼓励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去做他们能够做的事情:奔跑、晒太阳、说悄悄话、躲猫猫、采摘等。我们发现,在自然中无须借助任何教育手段,孩子们就能展开自主的学习。自然的写生就是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是人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可以开展通过线描记录沿河栈道的活动,或者以幼儿视角写生来凸显艺术与儿童学习探究之间的关系。例如:班树的365天,爱自然界中的一棵树,大家一起来爱,用不同的方式来爱,这棵树就变成了班级生活的一个图腾,成为班级的一员(第31个伙伴),爱树之美即爱自然之美。我们还在树下开展各种活动:一只小小的毛毛虫可以引发孩子们关于“蜕变”的讨论,一场小雨可以激发幼儿开展对“好与坏”认识的辩论大赛,一片落叶则引起了关于“生命轮回”的思考……而老师需要做的只是倾听、接纳、认同与共同体验。当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与节奏自然地学习时,他们内在的生命是绽放与自由的,这无疑是一个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条件,能让师幼感受无处不在的美好,体会爱自然带给生活的积极影响。
行动指南五:将真善美化为可感、可知、可做的行动
对于儿童来说,生活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方式;既是他们当下的存在,也是构建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他们会主动运用感官,在思维层面进行判断、推理、整合与加工。
通过还原儿童生活,帮助他们从不同层面完成学习,教师和儿童一起感受生活,用儿童的方式学习与探索,帮助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结构化。我们鼓励儿童用做记录、写日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发现与愿望;鼓励他们在愿意的时候分享,不愿意分享时也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珍藏。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大胆释放自己,允许他们哭,允许他们大笑、大叫,也接纳他们愤怒的情绪。因为,只有在生活中真正學会认同自己、接纳自己,并从中产生满足感,才能建立起积极的内在真我感觉,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同悲共喜,将真善美化为可感、可知、可做的行动,并传递到每一个幼儿身上,落地于朝夕之间,才是真的爱美,才能让我们每个人在美的教育生态中凝聚力量,自带光芒。
行动指南六:让艺术成为幼儿体验和表现世界的方式
越艺术越儿童,即儿童越艺术,越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儿童。艺术是儿童的百种语言之一,是儿童体验与表现世界的重要方式。我们希望用儿童更喜欢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方式来展开学习与发展,体验艺术带来的美感及全身心的感官体验,运用艺术手段激发幼儿的探究,拓展幼儿的兴趣,延伸幼儿的学习。将美感融于生活,寻求建立由幼儿、家长以及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共同探究,快乐游戏。
三、爱未来(时间维度)——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不应只关心儿童当下的成长,更应放眼未来。我们认为,我们培养的人是要在未来能够变成幸福的人,有能力让自己变得幸福,让周围的人幸福;也是能为未来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现在的准备就是为未来做准备。了解过去的“你”,即已有的经验;关注现在的“你”,即获得新的经验;期待未来的“你”,着眼终身发展。
行动指南七:满怀美好期待面向未来的成长
余光中在《写给未来的你》中这样写道: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会使人出众……长大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儿童的成长应该有一些更具体的指引,这不仅能让他们对未来生活满怀向往,也能够获得认同与接纳。我园推崇自然生长的理念,但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受约束。
行动指南八:重视学习品质应对未来的挑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并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学习品质指的是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是儿童未来面对挑战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
第一,養成好习惯。在幼儿园里,规则的学习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思考:有没有一种方式不仅能在心灵深处留下烙印,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于是一份《成长宣言》诞生了,在当下真实的生活里师幼共同建立未来世界生活的行动指南,让长大后的“你们”能够仰望星空,脚踩大地,温暖而自信地站立。
第二,保护好奇心和创造力。儿童在面对新的人、事、物时,有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儿童总是喜欢问为什么,提问是儿童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的重要表现形式。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既可能表现在对新事物的态度上,也可能表现在对同一事物不同时期的态度上,或反映在对人、对社会事件的态度上。教师要认真倾听儿童的问题,并记录下来,赞赏儿童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尊重儿童对事物的独特判断,认同儿童的感受。
第三,审美与健全的人格。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品质高尚、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为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每个孩子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处理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并且整个童年期都可以持续在成人的帮助下加强韧性。幼儿需要确信父母和生命中的其他成年人无条件地相信他和爱他。他知道其他人会保护和支持他,并且他自己也有办法解决问题。
一个有韧性的孩子,确信自己会得到所需要的帮助以度过有压力的境况,成人的存在和引导在他对抗最严重的挑战时可起到缓冲作用。每一个挑战都是一次教育机会。比如,遇到困难或失败,儿童是否愿意继续尝试?对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任务,儿童的行为表现如何?我们关注《指南》中提出的学习品质,重视这些能“看到”儿童未来发展的东西。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准备,都是为了激发儿童内在的生命渴望,让他们的认知、情感、精神与灵性都能饱满起来,为将来应对挑战做好积极准备。
行动指南九:支持多种可能着眼未来的发展
爱未来,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这样“教”?考虑的是课程的定位和价值追求。就是要考虑每一个活动,什么是关键经验、核心目标?什么是与未来有关的?每次罗列最关键的2~3条目标。就是要思考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不一样的,但核心、关键是什么?可以通过什么来达成?在学习过程中让爱如何助力孩子的发展?这不仅关系着孩子当下对生活的体验,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取向,也是决定他们未来幸福感的关键要素所在。
爱未来,我们做的每一次活动目标是小小的,但是老师的着眼点都跟未来相关。教师认同儿童当下的每一个表现,就是对儿童成长最大的尊重。比如我们的儿童为什么要学会表达?因为表达爱首先要会“讲”,表达方式很多,但是表达的时候需要技巧、智慧,我们可以通过一次次的活动来培养幼儿表达的能力。每一次“升旗仪式”“爱尔广播”,打造的适宜平台,都是给孩子提供语言表达的高峰体验。如围绕动物主题,从介绍我家的小动物,到讲讲我喜欢的“10个动物”,到一起来爱动物,未来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就有了经验。还有对自然的关心是有责任的,假期过后,观察我们的班树有没有长高长粗,叶子怎么样了,思考泥土干了怎么办,用这棵班树上掉下来的叶子开展拼贴画……通过一个个小活动,建立与大自然、动植物的关系,老师完全从儿童视角,从儿童的生活去寻找切入点,设计的成分少一些,追随孩子的成分多一些。当我们老师着眼孩子的未来,立意自然就高了,视野就宽了,那么当下的聚焦课程就会很有意义。
爱你、爱美、爱未来三者之间是有传递关系的,如果现在没做好,爱未来也是空的。做好现在,对孩子的未来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以此彰显学前教育阶段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彰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彰显做人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要看清“爱”的本质,看到文化建设的过程性,摸索文化落地生根的策略,不停留于理论架构的纠结中,而是着力用具体行动来播种这种价值观,引导大家认同它、理解它。让关于“爱”的文化变成所有人的共同愿景,变成一种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变成一种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变成一群人的集体意识和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