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家园矛盾,探寻共育策略
2021-10-09陆玫
陆玫
这学期开学没几天,中五班班主任小马老师就两眼泪汪汪地来到园长室诉说:“园长,晓炜小朋友我们没法教了!你看看,你看看……”小马老师拿出手机打开了一个视频,视频里的晓炜正兴奋地在教室里乱跑,一会儿站在椅子上,一会儿爬到桌子上,嘴巴里不停地吐唾沫,还时不时地尖叫。保育老师追上去挡住他不让他乱跑,他就往地上一躺,搞得整个班级根本无法开展活动。放完视频,小马老师又打开了一张图片,图片上的几个字特别刺眼:“晓炜宝宝的新学期愿望是老师不要再打他了!”未等我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小马老师就哭着给我解释:“晓炜妈妈发的微信朋友圈,我截屏下来了。园长,不要谈打孩子,就是这孩子犯错了,我们找他谈话都不敢大声。他家长实在是太过分了!”小马老师又气又急,委屈得直掉眼泪。
小马老师走后,我陷入了沉思:孩子如果在园被体罚或变相体罚,家长一定会投诉。这么多年来我从未接到关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的家长投诉。我园的社会美誉度很高,晓炜妈妈为什么会在微信朋友圈发这样的图片呢?我决定从了解孩子、观察老师、走访家长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观察——溯本求源
1.走近晓炜——观察孩子行为
小马老师反映问题后,连续几天我每天都抽出时间走进中五班观察晓炜。
晨间锻炼:晓炜满操场东游西逛,不愿意参加任何运动项目,还时不时伸手扯一下正在奔跑的其他小朋友。老师的教育制止他置若罔闻,没办法,他们班只要户外活动,就有一名老师专门盯着他。
集体活动:每一次他都是慢吞吞地搬起小椅子放在离老师远远的最后一排坐下。他不时地摇晃小椅子发出声响,嘴巴也讲个不停,有时还会离开自己的位置去拉扯其他认真参与活动的小朋友……遇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他也会较专注地参与,偶尔也会高高举起小手回答问题,但是专注度只能保持十分钟左右。
区域游戏:大多时间他都在各个区域闲逛,要么推倒别人搭的房子,要么抢走别人的积木,要么破坏小朋友辛苦捏出来的小动物,要么把图书撕下来折飞机??
生活活动:吃饭时,桌子上、地板上到处都是他扔的食物;午睡时,他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基本被打扰得睡不着。老师一说他,他就扯着嗓子使劲哭,搞得全班小朋友都无法入睡。
个别接触:与他交流,感兴趣的话题他会回应;不感兴趣的话题他就跟没听见似的,不予理睬,与对话者只有眼神和情绪的交流。
原因分析:在没有走近观察晓炜时,我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走近发现,他是一个正常的孩子。遇到喜欢的事物他会专注,与人交流无障碍,能较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从他的一些不良行为来看,他自控能力弱,有时会有融不进其他小朋友活动的急躁情绪,但他缺少有效的社会沟通交往能力。有时他又会稍微有几分狡黠:老师,你奈我何?他能读懂老师的无奈。
2.走进班级——观察教师教育方法
观察老师:班上无论开展什么活动,三位老师中都会有一位时刻“贴身服务”着晓炜,尽量把他的出格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因为老师“盯得紧”,晓炜脾气更急躁,不良行为更多了,老师们也感觉更累,更无助。
原因分析:因为晓炜的“与众不同”,班级老师担心“出状况”,采取了“贴身紧盯”的教育策略。然而弦绷得越紧越容易断,老师越这样晓炜越是烦躁,越會惹事,而且老师也更累,无力感更强。针对孩子的出格行为,老师要有一定的容错心理:无伤大雅的无意之举,老师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触碰原则的有意之举,老师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去坚持纠偏,直到改正。老师要有透过孩子出现问题的现象找出问题原因的能力,溯源求解,不能“死磕”问题表象,导致两败俱伤。
3.走访约谈——观察家长举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了能准确把握这起家园矛盾的成因,我和班级三位教师踏上了走访约谈之路。
走访其邻居:我们知道了晓炜还有一个姐姐,他是男二宝,家里重男轻女,平时基本是祖辈看护,比较宠溺。爷爷奶奶总是无原则地对其百依百顺,导致他一些不良行为越演越烈。邻居们反映,这孩子其实挺聪明的,主要是家长教养方法有问题。
观察家长:因为疫情家长不能进园,于是我就每天在校门口留意接送孩子时,晓炜家长的言行举止。每天晨检入园,孩子们都会与老师互道“早上好”,然后再与家长互道“再见”。但是晓炜与老师、家长都没有互道过“早上好”“再见”,家长也未予以提醒;离园时,其他小朋友都与老师互道“再见”,唯独他家长接到孩子拉着就走。有一次,大家都站在园门口“一米线”的点儿上等待家长来接。晓炜一个人在原地快速地转圈儿(万一转晕摔倒很危险),我赶紧前去制止,晓炜的妈妈走过来一声不吭牵着他的手就走了。
有一次我看到晓炜爸爸来接孩子离园时,班级教师主动找他谈话,便留意观察了一下。小马老师:“晓炜爸爸,孩子今天在学校因为小颖不跟他一起玩游戏,他就抓破了小颖的脸,您看是不是和我一起跟小颖的家长打个招呼,让晓炜跟小颖道个歉?”老师话音刚落,晓炜爸爸生气地甩给老师一句话:“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让你们老师管的,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就该你们管,不要找我!”说完拉着孩子就走了,留下三位老师面面相觑。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不止一次地无视老师,难怪老师对晓炜教育效果欠佳。在教师沟通无效的情况下,我决定亲自出面约谈晓炜家长。
家长约谈:约谈晓炜家长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爸爸、妈妈总是说没时间,甚至在电话里跟预约的老师出言不逊。后来我直接跟晓炜家长联系:“我们约见你没有恶意,为了孩子也为了你们的将来,我们很真诚地约您来面对面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希望您能理解幼儿园的良苦用心!”晓炜的妈妈终于应约前来。
二、真诚交流——探寻共育策略
沟通要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态度要诚恳、环境要宽松。我在接待室单独接待了晓炜妈妈并给她沏了一杯茶。因为前面所述的一些“故事”,我能感觉到她一家对幼儿园和老师有成见。因此我首先语气平和地跟她介绍了老师反映的孩子在园情况,以及我每天怎样跟踪观察孩子和观察到的孩子表现,并一再表明约她来不是声讨她家庭教育的弊端,而是共商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我的真诚打动了晓炜的妈妈,她也如实跟我讲出了家庭教养中存在溺爱、急躁等问题。
这次沟通达成了以下家园共育约定:
1.家长、老师加强学习,更新教养观念。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每个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会呈现不同的年龄特征。因此家长、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观察幼儿,努力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教养方法、环境。
2.勤于面对面有效沟通。家园每周至少有一次面对面沟通交流,以便了解到孩子本周在园在家的发展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养策略。
3.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家长和老师每天都针对孩子一天在家在园的表现用微信、电话互通有无,便于家长、老师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对自己持续进步有信心;对还会反弹的不良行为,家园也及时共同提醒,同时纠偏。
4.幼儿园给予家庭教养策略支持,家长在家庭教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幼儿园将有求必应,持续提供策略支持。
5.成人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答应幼儿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自觉遵守一些社会行为准则……成人的榜样,将给幼儿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影响,身教重于言教。
三、互通有无——携手共育
因为打通了家园沟通渠道,晓炜在园在家的点滴进步,老师、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双方也经常交流教养方法,因此孩子、家长、老师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家长、老师对晓炜容易反弹的不良行为坦诚地交流沟通,这样便于双方及时给予提醒改正。通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共同努力,晓炜有了可喜的进步:晨间锻炼时能够主动帮忙运送器材了;积极参加晨间锻炼的各项运动了,就连一直不敢爬的安吉梯也敢于尝试了,捣乱行为明显减少;集体教育活动时能够举手,待老师点名后再发言;逐渐开始遵守规则玩游戏、不争不抢了;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够主动捡起来;游戏后还会提醒并和小朋友一起收拾好玩具……我们由衷地为晓炜的进步感到欣慰: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家园保持教育目标、策略的一致性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所以,针对晓炜的家园共育,我们还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