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UB1、Jd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

2021-10-09李长生薛永飞袁小笋任中海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分化淋巴结病理

李长生 薛永飞 袁小笋 冀 叶 任中海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超过80%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1]。NSCLC早期确诊率低,大部分患者于局部晚期或晚期确诊而无法行手术根治,预后较差,NSCLC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患者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2]。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癌症研究已进入基因组学时代,了解癌症基因变化从而辅助诊断癌症、联合临床病理学参数评估预后成为癌症研究热点[3]。近年临床发现,细胞分裂周期中纺锤体检查点功能缺陷会引起细胞染色体不稳定和非整倍体传代,引起细胞恶变,这是导致肿瘤细胞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苯并咪唑出芽抑制解除同源物蛋白-1(budding uninhibited by benzimidazoles-1,BUB1)是纺锤体检测点蛋白,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参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4-5]。此外,还有研究[6]发现转录活化因子(AP-1)家族成员的Jun二聚化蛋白2(jun dimerization protein 2,Jdp2),可与原癌基因Fos、活化转录因子ATF形成Jun-Jun、Jun-Fos和Jun-ATF 二聚体,形成的二聚体是AP-1抑制蛋白,参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抑制癌基因活性,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呈低表达。基于此,本研究分析BUB1、Jd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经外科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72例NSCLC癌组织标本和相匹配的癌旁组织(肿瘤边缘>5 cm的组织)标本。纳入标准:均经术后病理确诊为NSCLC;首次NSCLC确诊;术前未接受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抗癌治疗;临床资料完整;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存在NSCLC远处转移;标本采集困难或不正确;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危急重症;术后3年失访;术前存在全身性炎症反应。72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6例,年龄42~80岁,平均(63.27±7.31)岁;体质量指数19~26 kg/m2,平均(21.59±2.32)kg/m2;肿瘤直径≤3 cm 32例、>3 cm 40例;肿瘤TNM分期[7]:Ⅰ期24例、Ⅱ期21例、Ⅲ期27例;分化程度:低分化28例、中分化24例、高分化20例;病理类型:腺癌46例、鳞癌26例;淋巴结转移40例。

1.2 方法

1.2.1 基线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随访3年生存情况,随访截止至2020年6月。

1.2.2 组织取材 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切除NSCLC肿瘤组织和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癌旁正常肺组织,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NSCL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均以10%中性甲醛固定,进行常规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处理,制成2 μm的层厚切片,置于组织漂烘仪的水槽中展平,载玻片捞片,放入60 ℃电热恒温烤箱中烤片1 h,固定组织切片。

1.2.3 BUB1、Jdp2表达检测及结果判读 (1)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UB1、Jdp2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操作步骤包括:脱蜡、脱水、高压抗原热修复、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加入一抗、加入二抗、二氨基联苯胺显色、苏木精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封片后晾干镜检,观察BUB1、Jdp2蛋白表达。(2)结果判读由资深病理科医师进行,蛋白表达判定标准为细胞核中出现黄染为阳性染色,各切片于光学显微镜下(×400)选取5个不同视野,每个视野至少含100个细胞,根据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BUB1:≤5%计0分,>5%~25%计1分,>25%~75%计2分,>75%计3分;Jdp2:≤5%计0分,>5%~25%计1分,>25%~50%计2分,>50%计3分)和染色程度(无染色计0分,浅黄色计1分,黄色至棕黄色计2分,棕褐色至褐色计3分)分别评分,BUB1蛋白表达将两种评分相加获得结果,Jdp2蛋白表达将两种评分相乘获得评分结果,均以<2分为阴性(-),≥2分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UB1、Jdp2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BUB1、Jdp2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的一般资料。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BUB1、Jdp2蛋白在癌组织、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

BUB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Jdp2蛋白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见表1。

表1 BUB1、Jdp2蛋白在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例,%)

2.2 BUB1、Jdp2蛋白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

BUB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Jdp2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见表2。

表2 BUB1、Jdp2蛋白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例,%)

2.3 BUB1、Jdp2蛋白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

随访3年,NSCLC生存患者BUB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死亡患者,Jd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死亡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BUB1、Jdp2蛋白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例,%)

2.4 BUB1、Jdp2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UB1蛋白表达上调与NSCLC临床分期等级、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正相关(γ=0.286、0.427、0.368,P均<0.05),与预后生存负相关γ=-0.296,P<0.05);Jdp2蛋白表达上调与NSCLC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等级、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负相关(γ=-0.725、-0.509、-0.355、-0.317,P均<0.05),与预后生存正相关(γ=0.294,P<0.05)。见表4。

表4 BUB1、Jdp2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

3 讨论

癌症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涉及不同的基因及不同的变化形式,基因变化与基因间的信号传递均能够为癌症治疗提供具有敏感性的信息,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肿瘤基因变化,能够辅助癌症治疗及预后判断,甚至更能为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方向,具有重要意义[8]。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肿瘤基因组学数据测序工程的完成,使得临床提高了对癌症的分子特征认知,中晚期NSCLC治疗策略已由基于组织病理学的化疗转向基于致癌因素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也迫切需要癌症基因变化及癌症基因表达的相关蛋白变化信息,指导临床、评估预后[9]。

BUB1蛋白是纺锤体检查点蛋白,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能够调控细胞有丝分裂的激活和监控,保证染色体的正常分离。当有丝分裂检查点功能缺陷时染色体异常分离形成非整倍体,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这是肿瘤的本质特征之一[10]。此外,BUB1还能够监控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与着丝点的结合、免疫细胞肿瘤内浸润,影响机体微环境和血管的生成[11];目前临床研究已证实BUB1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与前列腺癌、胃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2-14],但目前在其NSCLC中的作用尚不明确。Jdp2蛋白则是通过SOS 募集系统从AP-1的Jun亚基分离出来的蛋白,是AP-1的抑制物,可调控相应区域组蛋白转录、修饰、结合和激活的过程,具有抑制c-Jun、c-Fos、ATF等癌基因活性的作用[15]。有研究指出[16],抑癌基因Jdp2能够抑制肝细胞癌,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潜在联系,可作为评估肝细胞癌预后的良好指标。陈蕾等[17]研究指出,Jdp2在NSCLC中呈低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均有关。但目前关于Jdp2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报道较少,值得临床关注。基于BUB1、Jdp2表达变化在NSCLC中的应用现状,本研究分析二者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以期能够辅助NSCLC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2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UBI、Jdp2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发现在癌组织中BUB1高表达、Jdp2低表达,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则相反,且NSCLC患者中BUB1、Jdp2表达情况不同的患者在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资料及预后存在明显差异,Jdp2表达不同的患者在肿瘤直径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表明BUB1、Jdp2均参与了NSCLC的发生与发展,且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预后有关。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BUB1蛋白表达上调与NSCLC临床分期等级、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预后生存负相关;Jdp2蛋白表达上调与NSCLC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等级、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负相关,与预后生存正相关,说明BUB1蛋白表达上调、Jdp2蛋白表达下调均预示NSCLC患者肿瘤细胞迅速增殖,肿瘤恶性程度增加,提高了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同时促进了淋巴结转移,不利于患者预后,与彭凤翔等[18]研究结果、潘峰[19]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虽表明BUB1蛋白、Jdp2蛋白可作为NSCLC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检测指标,但仅采用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对二者在NSCLC中高表达和低表达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待后续展开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经免疫组化检测证实BUB1、Jdp2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对应呈现高表达和低表达,二者表达情况与患者肿瘤直径(仅Jsp2)、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NSCLC的检测指标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分化淋巴结病理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新兴市场货币:内部分化持续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