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科学难题挑战融合研究开发计划”及启示

2021-10-09李梅徐铭鸿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科技中国 2021年9期
关键词:难题挑战韩国

■文/李梅 徐铭鸿(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式创新成为新焦点,世界各国瞄准科技前沿领域和全球科技难题,加快部署,纷纷推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研资助计划。例如,美国通过“大脑阿波罗计划”部署脑科学与人工智能(AI)领域的研究,欧洲通过“地平线欧洲”计划部署全球气候、海洋保护、癌症、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日本通过“登月计划”解决老龄化、全球变暖、海洋保护等领域的难题,韩国启动“科学难题挑战融合研究开发计划”,旨在通过基础科学与工程科学融合挑战全球性科学难题、提升全球引领能力。

目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因此,跟踪分析世界各国在科技前沿领域的最新部署以及围绕全球科学难题开展的研发活动,对我国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韩国“科学难题挑战融合研究开发计划”为例,分析其顶层设计、运行评价以及创新做法,为我国加强前沿领域科技攻关及相关重大科技项目的策划提供启示。

一、韩国“科学难题挑战融合研究开发计划”设立的背景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韩国科技发展模式从模仿创新逐渐转变为自主创新,已形成了以企业为开发主体,国家承担基础、先导、公益研究和战略储备技术开发,产学研结合以及有健全法律保障的国家创新体系。自21世纪以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创新竞争,韩国政府更加重视作为创新源头的基础科学研究。在经费投入层面,基础科学研究投入逐年增加,从2017年的1.26万亿元韩币增加至2021年的2.35万亿元韩币,2022年预计增加至2.52万亿元韩币(约139亿元人民币),占政府R&D的33%左右。

在政策层面,韩国每五年发布基础研究振兴综合计划,截至目前已发布四次。2018年发布《第四次基础研究振兴综合计划(2018—2022)》,设立2040年愿景目标以及2018—2022年韩国科技发展目标,制定了四大战略,分别是构建以研究者为中心的基础研究体系、构建全周期支援体系、构建基于研究自律及责任的研究环境、构建能被民众所感知的基础研究生态体系。同时,每年发布基础研究实施计划。根据2021年的实施计划,韩国的基础研究计划呈现如下发展趋势:加大对青年顶尖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集体创新、融合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型并构建“学科分类支持体系”,提高研究伦理意识,严惩学术不端行为。2020年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产业部等联合发布了《基础科学和原始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体系升级战略》,不断完善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当今世界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流行疾病等复杂挑战和风险,开展以人为本的跨学科融合研究以及加快构建跨学科领域专家创新网络,成为解决科学难题的重要路径,在此过程中政府的先导性投资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2020年韩国启动了“科学难题挑战融合研究开发计划”,其目的是以研究者为中心挖掘科学难题,通过交叉融合研究挑战科学难题,从而创造出重大创新成果,形成勇于挑战的科研氛围。

二、韩国“科学难题挑战融合研究开发计划”的概况与特点

韩国“科学难题挑战融合研究开发计划”的资助内容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解决科学难题为目标的“先导性融合研究”,另一类是与其配套的科学难题挑战合作支援团。资助对象为能够深刻影响人类活动以及世界看法的前沿课题,要求突破常规研究思路,采取颠覆性、创新性思维方式和方法,攻克方向主要包括未来科技、清洁能源和生命健康领域。该计划执行期为2020—2025年,共设立5个研究课题1个合作支援团,总经费为480亿韩币(约2.7亿人民币)。

与其它项目类别相比,该计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科技攻关方向十分明确。以2021年项目申报指南为例,聚焦清洁能源、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三大领域,设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探究、癌症及受损神经恢复研究、利用二氧化碳产生新电能等方面的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的融合研究实现重大突破。二是注重集群创新和协同创新网络构建。发挥科学家集体智慧,以创新思维认识和解决科学难题,最大限度地增加科研人员之间的协作机会。三是建立开放共享的科研生态。通过公开协调和沟通,促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融合研究方案,构建开放的科研生态体系。四是推动机制创新,鼓励融合创新。为科研人员提供公开研讨会、开放平台、成果发布会等多种机会,完善高风险、高挑战难题研究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推进研究范式、方法创新。

三、韩国“科学难题挑战融合研究开发计划”的选题、评价与管理

(一)选题依据和立项评价指标

韩国“科学难题挑战融合研究开发计划”的选题基本方向为支持颠覆性科学和技术,虽然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预计会产生划时代影响,且能够为解决科学难题起到“灯塔”作用的革新性基础研究。同时,该计划突出了公共性、引领性、协作性、挑战性、融合性,例如,为解决人类共同难题做出巨大贡献,强调公共性;对提升韩国国际影响力和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起到重要作用,强调引领性;是个人或某一个团队无法解决的科技难题,鼓励协作和共同研究;假设研究成功,能否开辟高附加值的新领域,强调成果推广性;属于科学未知领域,即其他任何国家未尝试的或不敢挑战的科学领域,强调挑战性;鼓励公共、私人等多个领域协同融合发展,强调多样化主体的融合研究。立项评价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科学难题的挑战性、通过融合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革新性和创新性(详见表1)。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研究方法的独创性及合理性、研究成果的社会贡献性、研究基础及研究团队合理性等四个方面,具体见表2。

表1 主要特征和评价考虑事项

表2 课题立项评价指标体系(2021年)

(二)科学难题挑战合作支援团的运行

为了更好地保障项目的运行实施,该计划专门投入30亿元韩币(约1650万人民币)资助了科学难题挑战合作支援团,支援团的主要工作职能包括科学难题挖掘、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管理评价、国际合作等支撑工作(见表3),还通过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课题组并确定科研攻关的模式,与全球顶级研究团队进行竞争或协作制定战略合作方案。

表3 科学难题挑战合作支援团的职能

四、对我国加强前沿领域科技攻关的启示

(一)制定前沿科技领域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和研发计划,加强前沿领域科技攻关

目前,我国在纳米科技、计算机与工程、环境治理等研究领域已具备一定优势,但在科技前沿和一些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迫切需要加快前沿科技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近年来,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围绕数学及其交叉领域、物理及其交叉领域加快了战略部署,例如,2020年,美国发布《开拓未来的先进计算生态系统战略计划》《量子互联网蓝图》《量子前沿》报告以及建立量子研究中心等一系列举措,将数学、物理及其交叉领域的战略部署融合到先进计算、AI、量子技术领域的战略计划中,还通过机构和制度改革、启动重大科研资助计划等推动了前沿科技领域交叉融合研究。近两年,我国也加快了对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战略布局,《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2021—2030)》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在此背景下,我国一方面要聚焦数学及其交叉领域、物理及其交叉领域、生命科学及其交叉领域等,制定基础前沿领域融合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布局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命与健康等前沿交叉领域的战略部署,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的产出,抢占战略制高点;另一方面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围绕未来科技、可持续地球、生命健康等领域尽快出台前沿科技领域融合研发计划,以科学家为核心挖掘科学难题,通过跨学科融合研究解决“卡脖子”技术和当前全人类面临的难题,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引领世界科学前沿。

(二)组建专业化的科技攻关支撑团队,提升科技攻关中关键环节的统筹和保障能力

完善项目管理运行体系是重大科技项目执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韩国“科学难题挑战融合研究开发计划”的项目运行经验来看,科学难题挑战合作支援团是专门针对该计划实施而新组建的专业化项目运行团队,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它的作用不仅仅是项目管理,而是承担着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搭建各类平台、构建创新网络、培养顶尖人才、开展国际合作、推广重大创新成果等多项职能,实现了科学问题的“提出—遴选—培育”,重大成果的“产出—评价—转化”等关键环节的统筹,为科学难题挑战提供了有力保障。借鉴韩国做法,建议组建与前沿科技领域融合研发计划相配套的专业化运行管理组织,主要职能可包括组建并运营前沿科技战略推进委员会,搭建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挖掘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协同创新网络的搭建和维护、高端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成果转化以及项目管理工作等。

(三)探索并构建问题凝练创新机制和灵活项目管理机制

前沿科技要瞄准或者聚焦科学问题,科学问题的提出是促进理论和方法创新的钥匙,同时也是产生重大科学成果的前提。因此,要鼓励科学家从真正的科学问题出发,形成原创课题,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叶玉江,2021),这就需要构建以科学家为核心、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凝练机制,还要建立一种灵活的项目管理模式。一是发挥前沿科技战略咨询委员会作用,借助科学家集体智慧和引领力,不断发掘科学难题并进行定义,保证选题的科学性和战略性。二是以应用需求带动基础研究,聚焦新时代工程科学基础研究定位及其背后关键科学问题,采用开放性报告、专家研讨、成果发布等相结合的方式,为科学家提供对话与交流合作平台,促成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相融合的新型研究团队。三是构建灵活的项目管理机制,探索结合专家评审和成果交流会的年度考核方式,灵活的目标、时间管理机制以及容错机制等,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和重大科学难题突破。

(四)注重跨学科协作研究,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猜你喜欢

难题挑战韩国
韩国“第一步”
借调难题
聚焦韩国大选
在韩国走马观花
难题大作战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巧解难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