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驾驶支撑新能源汽车及智慧交通发展需避免四个误区

2021-10-09郭杏荣

科技中国 2021年9期
关键词:车路交通新能源

■文/郭杏荣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汽车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并扩大国内市场,而新能源汽车关系到环保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两大基本国策,其产业发展代表了趋势所向。

智能驾驶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慧交通的重要抓手

发展新能源汽车背后的含义除了能源结构升级,还有汽车产品本身的迭代。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势必是在智能化上“硬碰硬”,推动智能驾驶创新实践是擘画新能源汽车未来宏图的应有之义。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新能源汽车规划》),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瓶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施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工程,力争到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智能驾驶也是落实智慧交通建设方略的重中之重。“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智慧交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点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规划》同样明确提出汽车带动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引导建立面向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融合创新平台。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期待绝不仅限于汽车,而是以一业带百业,推动通信、能源、交通、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升级,引领城市数字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从技术应用逻辑来看,“车路云一体化”协同的智能驾驶系统落地必将减少道路事故、提升运行效率、孵化新的智慧交通业态,促进形成优质交通服务供给,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智能驾驶创新发展需避免四个误区

在一系列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融合发展的顶层规划下,我国智能驾驶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各地落实和行业实践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行动误区和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

一是应避免过度追求单一技术层面的成果展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智能驾驶技术横跨交通、能源、通信、大数据等领域,成为各国竞争布局的焦点。从技术本身来看,智能驾驶脱胎于交通体系,天然离不开车、路、人、网等城市交通元素协同落地。从中美实践对比来看,美国以公司为主体,走单车智能路线,追求单点技术突破,商业化应用推进缓慢。我国以政府为主导,走车路协同路线,坚持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应用双轮驱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科技创新的根本规律。从工业革命至今近300年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历史来看,新技术只有实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才能产生显著的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电力、能源、通用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莫不如是。智能驾驶同样不应执著于算力、感知精度、路测里程规模等技术指标,满足于“秀肌肉”,而应与工程项目实践结合,聚焦能否真正给市民生活带来便利,成为城市规划者的好用“副手”。

以蘑菇车联在国内首条开放式5G商用车路协同示范道路(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国家级智慧交通示范基地)的实践为例,其中道路智能化技术涉及IoT、5G、机器视觉、雷达等感知联接技术,本身并不构成制约性,核心在于落地过程的系统和工程设计及诸多细节把控,如车路云如何协同以尽可能实现互补,如何降低网络通信延迟,如何设计边缘算力和带宽容量的配比,以多少米为间隔铺设路侧点位才能实现最佳ROI,如何平衡系统性能与功耗,如何打造一套高复用性的硬件和工程实施标准,等。上述问题是企业参与智慧交通的必答题,唯有反复落地实践与验证摸索才能明晰于心。

二是需避免把单车智能当作建设智慧交通的主体。智能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是中国基于自身国情和战略优势作出的路径规划,是城市经济、社会、工业一盘棋高质量发展的纽带。当“车路云一体化”协同的智能驾驶系统融入城市,将直接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底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顶层规划高瞻远瞩,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已走在世界前列。反观美国,联邦政府没有统一法规,给企业跨州路测造成障碍,地方政府也难以承担智慧道路大规模升级工程,导致企业普遍聚焦单车智能,难以与智慧交通和城市数字化升级形成共鸣。

身处历史进程的大势之中,企业要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应不拘泥于单车智能系统应用,而是站在智慧交通数字城市全局视角审视自身角色,制定发展战略,担当历史重任。扎根在城市、服务在城市是蘑菇车联的技术原点,也是战略初心。由于率先开展车路协同探索,蘑菇车联也是车路云一体化的自动驾驶实践者,在湖南衡阳首次实现城市范围的交通元素全覆盖,形成交通数字孪生体,为城市数字化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蘑菇车联智能驾驶城市服务车辆

三是需将数据安全摆到更为关键的企业战略思考位置。随着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大数据正在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驱动要素。智能驾驶相关交通数据量大且种类多,如果相关数据遭到窃取或篡改,会直接造成财产或生命损失,相比传统数据破坏危害更大,国家安全层面的隐患更是巨大。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自动驾驶数据安全白皮书(2020)》按照数据遭到破坏后的危害程度进行划分,最高一级便是国家安全。2021年以来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被曝数据存储本地化问题、滴滴美国上市网络安全审查等事件均说明,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忽略维护数据安全行为自省的严重后果。蘑菇车联已完成从离岸架构到国内架构的转变,成为一家纯内资企业,从而避免了上述风险。

图为蘑菇车联智能驾驶公交车

智能驾驶技术源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框架下的人工智能,其发展依赖于交通数据的浇灌和喂养。但企业绝不能仅仅将数据看成迭代自身技术产品的工具。维护数据安全是任何一家中国科技企业应当烙印心中的一道“红线”,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要求在中国运营产生的数据不得出境的要求。

2021年6月以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让企业行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蘑菇车联从系统研发到项目建设均将数据安全作为第一准则,严格遵守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关于数据使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包括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协议、公安网络和信息安全保密协议、证书等各项规范,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同时在车端、路侧、云端等多个源头进行数据加固、脱敏、加密、令牌化,构筑智能驾驶系统安全防火墙。

四是谨防城市项目实践中的“形象工程”。当前,中国已领先世界走入智能驾驶创新实践和城市数字化升级的无人区,需要更为审慎的谋划和积极的探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规划》对此已经提出要求:加快建设涵盖前端信息采集、边缘分布式计算、云端协同控制的新型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对于企业而言,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建设。项目机会奔涌,不免泥沙俱下。有些企业常年聚焦单车智能技术条线研发,缺乏车路协同系统思维,难以应对车路云融合感知、路侧感知硬件系统设计、多通信方案适配、边-云计算职能划分、项目周期和成本控制等城市级大规模工程实践问题,打一枪、放一炮就走,导致一些地方项目热闹开局、冷淡收场,智能驾驶示范项目沦为了“形象工程”。

城市不是企业试验智能驾驶技术的“练兵场”,而是企业扎根于此服务人民的“真战场”。企业应当有创新为民惠民的自觉和担当,严守技术本分,一步一个脚印打磨出可行、可靠、可落地的智能交通服务体系。也只有扎根一座城市,走出示范区,走进社区、公园、学校、街头巷尾,才能真正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当前,蘑菇车联湖南衡阳智能驾驶项目便以服务城市公共出行和市政场景为出发点,建设智慧交通创新示范城市,打造“衡阳模式”。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项目,设计总里程达200公里,一期预计年底建设完成投入运营,届时将有约1000台智能驾驶车辆在衡阳街头,提供公交巴士、无人出租车、城市接驳车,以及消防救护、清扫道路、运送快递的服务。该模式目前正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等省份开展实施中。

图为蘑菇车联智能驾驶巡逻车

猜你喜欢

车路交通新能源
繁忙的交通
恒大和FF造车路渐行渐远
小小交通劝导员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阅读理解三则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