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实践看“揭榜挂帅、赛马比才”模式
2021-10-09廖晓东
廖晓东
(1.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2.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3.华南技术转移中心)
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制度,用“赛马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本文总结了“揭榜挂帅”制度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在分析广东省实施“揭榜挂帅”柔性引才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就深化“揭榜挂帅”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揭榜挂帅”依托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有利于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制度,用“赛马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2020年以来,广东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精准特派”新机制,率先在全国推出“揭榜挂帅”引才模式,面向全球招募科技人才服务广东企业创新,取得较大进展并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一、“揭榜挂帅”模式的内涵及国内外实践
“揭榜挂帅”是针对目标明确的科技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设立悬赏金向社会公开张榜征集创新性科技成果的一种制度安排,具有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唯求实效的特征。“揭榜挂帅”模式的基础在“榜”,核心在“帅”,关键在机制。“榜”上公布的是信息、是需求,是“帅”要完成的任务;“帅”是主体、是实施者,是企业要寻找的科研人才;而机制就是“赛马不相马”。企业将技术需求张出“榜”来,一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以往只能由某些具备特定资质单位完成的科研项目在更大范围内公布,让更多掌握核心技术和具备相应研究能力的单位和个人获取公平竞争的机会。二是强化了“需求”导向。“榜”上张出来的信息,往往是企业当前急需,但一时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张榜,提高了科技研发的针对性、精确性和时效性,实现了通过需求倒逼科技成果转化。三是体现了选才思想。通过张“榜”,可以实现研究课题的公开竞标,以市场“赛马机制”选取或整合最好的标的及方案,交由不同的科研人才进行技术攻关,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揭榜挂帅”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能动性,调动最有智慧、最有能力的人的积极性,为实现重大目标贡献力量。更为重要的是,“揭榜挂帅”真正解决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痛点与难点,打通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任、督”二脉,根据对市场极为敏感、能够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产”端的实际需求,带动了熟知科技前沿和技术发展方向的“研”端的各类知识产权的自由流转和高效转移转化。
作为政府科研资助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悬赏已有300多年历史。第一个政府科技悬赏可以追溯至1714年由英国政府设立的“经度奖”;之后的二三百年里,英国政府在航空、航海等多个科学技术领域陆续设立了百余项政府科技悬赏。截至目前,已有美国、英国等十余个国家先后设立了诸多影响深远的政府科技悬赏奖,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创新。从国内具体实践来看,“揭榜挂帅”这一概念,在中央精神中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此后工信部以及上海、贵州、广东、山东等省市纷纷开展重点创新任务、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工作。进入2020年,“揭榜挂帅”制度在中央文件中被反复提及。例如,浙江等地积极探索“揭榜挂帅”机制,把影响产业链安全、制约产业链水平的薄弱环节、瓶颈问题梳理出来,依托各类重点人才计划,面向全球高校院所、行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发出英雄帖,张榜求贤,引进了一大批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实现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其中,浙江省金华市率先推出“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以“人才有国界、技术无边界”的引才思维,聚焦五大千亿产业、制造业8+N重点细分行业转型升级的“卡脖子”难题,广发招贤令,用全球大脑解金华难题。贵州在全国首推技术榜单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通过构筑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揭榜比拼招才引智,打造没有围墙的科研院所,释放创新活力。天津依托“天津科技成果网”,搭建“科研众包”服务平台,探索实施“科研众包”揭榜机制。
二、“揭榜挂帅”广东模式及实践经验
(一)“揭榜挂帅”广东模式
2020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探索“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的企业科技特派员“揭榜挂帅”新模式,破解企业科技特派员任务不明确、对接不精准、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实现企业精准发布技术需求、全球精准招募创新人才、供需双方精准匹配、入驻企业精准解决问题、精准达到企业预期效果。
一是公开揭榜,比试选才。针对原企业科技特派员资格限制过高、青年科研人员较难成为特派员等问题,广东首次采取“揭榜制”,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不论职称高低、资历深浅均可揭榜响应。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省级以上实验室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在职科研人员、全日制在读博士,均可入库成为科技特派员。同时,发出“全球汇智令”,引导格力电器、佛山众陶联等企业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技术需求,面向全球招募“揭榜英雄”。通过“揭榜挂帅”把企业技术需求广而告之,消除技术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效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与整合。例如,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青年科研专家潘某,通过平台共向16家企业提交技术方案,通过“揭榜比拼”的方式,最终与格力电器对接成功。
二是精准特派,惠企惠研。企业发布精准需求,平台开展精准对接,特派员进行精准响应,解决精准问题,实现精准资助效果。通过企业科技特派员驻厂到生产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新方式,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应用在企业实际研发生产中。例如,2020年8月5日,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官方平台“华转网”发布了“基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技术需求,通过线上智能匹配,光华科技公司共收到3名科技特派员提交的技术方案。来自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副教授谭某,主要致力于解决能源需求的下一代功能性材料,特别是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他最终通过“华转网”与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接成功。又如,韶关市欧莱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依托“华转网”,仅用3个月时间便与广东省韶关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肖寄光高级工程师对接成功。与以往的对接方式相比,依托线上平台对接,时间短、技术方案针对性更强、技术匹配度更精准。
三是需求牵引,高效转化。改变传统科技计划项目由政府和专家提出申报指南和研发方向的立项方式,探索建立由企业提出研发需求和决定是否立项,政府给予立项认可及经费资助的新型立项方式。通过企业科技特派员驻厂到生产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新方式,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应用在企业实际研发生产中。广东推出全国首个企业科技特派员精准对接平台,引导企业在线发布技术需求及悬赏金额。利用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实现技术供需双方的“双向精准推送”和精准匹配,并提供不见面对接工具,实现在线高效对接,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是面向全球,智汇广东。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招募优秀特派员,通过“揭榜比拼”方式,凡是能有效响应并能切实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科研工作者,可与本地人才享受同等资助。例如,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贺博士注册入库成为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在“华转网”的智能需求推送中,一项来自深圳的“视觉感知与处理系统技术研发”技术需求吸引住了贺博士的目光,他提交的方案最终被需求发布方深圳果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选中。又如,万力轮胎在企业科技特派员官方对接平台“华转网”发布“轮胎动力学操稳特性‘虚拟送样’体系”的技术需求,吉林大学轮胎力学研究室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企业科技特派员卢教授的研究方向“非线性轮胎动力学”与万力轮胎的技术需求高度匹配,他于2020年9月被派驻到万力轮胎开展技术交流和指导。
五是对冲资助,多方共赢。为解决原企业科技特派员有效激励不足问题,探索实施“研发支出对冲机制”(见图1)。当企业和特派员对接成功后,由企业与派出单位签订技术合同,并实际支付悬赏金额,政府按照企业支付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助。该机制使派出单位获得企业横向经费,企业获得政府资助,企业科技特派员获得企业支付的额外报酬,有效调动起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实现多方互利共赢。研发任务完成后,企业可根据特派员任务完成情况提出省级科研项目立项确认申请。特派员任务完成报告经审核后,广东省科技厅给予特派员省级科研项目立项确认证明。
图1 研发支出对冲机制
六是经费包干、统筹支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2020年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政府资助经费按照“包干制”原则,由企业统筹用于企业科技特派员相关开支,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提高企业科技特派员的积极性,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例如,已获立项的特派员肖某高级工程师表示,“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不仅真金白银为企业研发减负、释放技术创新活力,更关键的是政府资助与之前不同,资助经费不强调采购硬件,而是注重完善软件、提升技术人员的水平。”
(二)“揭榜挂帅”广东实践经验
广东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实施“揭榜挂帅、精准特派”企业科技特派员新模式,实现把政府项目立在企业需求上,把研究成果直接转化在企业车间里,打造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新模式。
一是吸引集聚2523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揭榜企业需求。2020年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共吸引2523名全球高端科研人才。其中:省外专家352人,港澳台及海外专家9人;拥有博士学历的专家1334人,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458人。
二是集聚309家省内外优质特派员派出单位入驻。2020年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共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浸会大学等309家优质特派员派出单位入驻。
三是吸引格力电器、东方电气等1595家企业入驻发榜。2020年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共吸引1595家企业入驻。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4家,传统工业企业131家,初创型科技企业87家,行业协会与专业技术机构24家,国家级或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18家。
四是引导企业发布实际技术需求917项。通过线上宣讲及线下大力发动,共引导企业发布实际技术需求917项,撬动企业需求悬赏总额1.73亿元。入库企业发布的技术需求涵盖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陶瓷、家电等传统产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因为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极少通过公开发榜方式征集方案,一般由企业自主研发完成。而对于企业来说,还存在许多小技术缺口、又十分关键的技术刚需,往往通过委托外部科研专家的方式解决更为经济,目前入库企业发布的技术需求大多属于此类。
五是促成企业与特派员对接成功591项。通过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官方线上平台的精准匹配,共有591项企业技术需求对接成功,悬赏金总额达到1.17亿元,其中,单项需求悬赏金额最高达到200万元,平均每项技术需求的悬赏金额约为20万元。
三、深化“揭榜挂帅”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保护企业技术秘密,提高企业发榜积极性
企业技术攻关方向是企业的核心商业秘密,如何有效保护企业技术秘密是组织发动企业参与发榜的关键。在公开发榜对接过程中,采用权限控制、防火墙、信息隔离等技术手段,从而实现企业技术秘密的有效保护。一是选择性发布需求信息。平台提供统一榜单模板,对涉及企业技术秘密的信息,企业可自主选择不对外公布,仅发布技术需求标题、技术领域、关键词等简要信息。例如,格力电器通过平台发布“中央空调系统动态仿真平台及优化控制策略研发”的技术需求,对外公开内容仅涉及技术领域、需求关键词等简要信息,既不影响技术对接,同时又有效保护企业技术秘密。二是需求信息仅对入库特派员开放。企业发榜成功后,仅对入库特派员开放查看企业技术需求信息的权限,对其他企业及社会公众等进行“信息屏蔽”。三是与特派员签订保密协议。平台对申请入库特派员进行严格把关,并与特派员签订《企业技术需求保密承诺书》,通过法律手段加强技术需求信息保护。
(二)依托“科技红娘”牵线,助推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为提高发榜企业与揭榜专家的对接成功率,广东依托专业机构搭建智能匹配平台,充当“科技红娘”牵线搭桥,推动供需双方有效对接。一是平台智能推荐。平台根据技术需求及特派员技术领域进行双向精准匹配,一方面向企业智能推荐与其技术需求匹配的特派员,另一方面向特派员智能推荐与其技术领域匹配的技术需求,并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提高企业和特派员的响应度。二是采用“一对多”与“多对一”模式。企业发榜后可收到来自特派员的多项技术方案,自主进行技术方案比选,从中挑选出满意方案。同时,特派员也可收到平台推送的多项技术需求,选择与其能力、专业、领域相匹配的技术需求提交揭榜方案。三是举办“企业科技特派员地市行”系列活动。组织特派员深入省内各地市、高新区、产业园区,举办特派员能力路演、企业技术需求路演等技术对接交流活动,深入企业车间“现场号脉、现场诊断”,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三)组织“断榜”二次对接,实现成功揭榜
由于入库特派员规模限制、专业不对口、能力不匹配等原因,目前还有部分企业技术需求未能对接成功,技术需求存在“断榜”现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推动实现成功对接:一是提供技术经理人“一对一”服务。发动专业技术机构、技术经理人一对一服务“断榜”需求企业,根据企业榜单的技术领域、技术指标、合作方式等要求,遴选科研人才进行匹配。二是再次征集“揭榜英雄”。经企业同意后,向全球范围内的高校、科研院所推送需求,征集能解决企业需求的科研人才。三是链接全省科技专家库。拓宽“揭榜英雄”来源渠道,打通线上平台需求库与全省科技专家库,征集能解决企业技术需求的揭榜专家。
(四)健全项目监督措施,全程留痕可追溯
一是提供过程管理工具。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官方平台提供项目过程管理工具,做好项目研发过程的资料记录、成果归档和经费进展。二是全流程留痕可追溯。平台实现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全流程留痕,企业及科技特派员入库、企业发榜、特派员揭榜、签订技术合同、申请资助等过程全程可追溯。三是严格过程监管。在企业与特派员获得立项资助后,明确要求特派员需定期上传工作记录、年度工作报告、研发成果等材料,全程监管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进展。
(五)实现企业与特派员持续对接,创造外延效益
本研究受到以下项目的支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第二期)项目”(2018B040401001),“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第一期)项目”(2017B040408001),“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第三期)项目”(2021040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模式研究——以典型区域与平台合作为例”(2019B101001009);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政策与试点研究”(2014A0707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