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序贯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高病毒载量e 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2021-10-09王明杰秦玉杰
王明杰,秦玉杰
(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天津 300280)
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临床常见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研究显示[2],高病毒载量e 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是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积极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抗病毒治疗可一定程度减轻肝脏炎症,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或预防肝硬化的发生[3]。临床常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 进行治疗,其HBeAg 血清转阴率高,耐药发生率低,且停药后持续应答[4],但临床适应证较局限,注射给药治疗个体差异性较大,且治疗费用较高,临床难以推广应用。核苷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HBV-DNA 多聚酶的活性,可直接抑制HBV-DNA 复制,实现机体持久免疫控制需求[5],但治疗疗程较长,患者依从性较差。此外,核苷类药物停药后会产生病毒变异,甚至病情恶化等问题[6]。故,临床提出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序贯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理论上两者可以互相促进,达到持久免疫控制、减少耐药和不良反应的目的,但具体应用效果、安全性等尚未完全明确,需要临床进一步探究证实[7]。本研究结合2019 年8 月-2020 年4 月我院诊治的68 例高病毒载量e 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序贯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高病毒载量e 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4 月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诊治的68 例高病毒载量e 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16 例;年龄18~50 岁,平均年龄(34.17±3.78)岁;病程2~8 年,平均病程(4.78±1.10)年。观察组男性20 例,女性14 例;年龄20~49 岁,平均年龄(34.09±4.01)岁;病程2~9 年,平均病程(4.93±1.21)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临床高病毒载量e 抗原阳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8];②HBsAg 和HBeAg 阳性>6个月且HBV-DNA>1×107IU/ml[9];③纳入前3 个月均未接受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脑、肾、心血管等严重系统疾病者;②合并感染甲、丙、下、戊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③合并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等;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序贯治疗:派罗欣(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75,规格:180 μg/0.5 ml/支),皮下注射,1 次/周,1.0 μg/(kg·次),连续治疗10 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81,规格:0.1 g/片),口服,1 次/d,100 mg/次,连续治疗10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HBVDNA 转阴率、HBeAg 转阴率、HBsAg 清除率、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变化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热、白细胞下降、全身肌肉酸痛)发生情况。临床治疗疗效[10]:①显效:患者临床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均消失,病毒学应答恢复正常,HBV-DNA 较基线降低超过102 IU/ml;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病毒学应答有改善;③无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HBV-DNA<1×103IU/ml 为转阴,HBeAg<1.000 S/CO 为转阴,HBsAg<0.05 S/CO为转阴[11]。ALT、TBIL 检测: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操作后进行检测,试剂盒由上海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HBV-DNA 和HBeAg 转阴率以及HBsAg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HBV-DNA 转阴率、HBeAg 转阴率、HBsAg 清除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BV-DNA 和HBeAg 转阴率以及HBsAg 清除率比较[n(%)]
2.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ALT、TBIL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高病毒载量e 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较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2]。目前临床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通过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阻止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伤,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促进患者的生存质量[13]。核苷类药物虽然可抑制病毒复制,但是不能清除细胞内的HBV-DNA,停药后会启动病毒复制循环。但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属于不同的作用机制药物,不仅可抑制病毒复制,而且可阻断病毒再感染过程,可有效清除感染肝细胞。但是因为载量病毒较高,单一抗病毒治疗效果有限,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14]。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序贯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高病毒载量e 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可通过不同机制发挥作用,但是否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尚未有定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序贯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治疗临床治疗疗效,该结论与李国军等[15]研究基本一致,分析认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序贯联合核苷类药物,因为前者为长效干扰素,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在抗病毒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可强化病毒抑制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HBVDNA 转阴率、HBeAg 转阴率、HBsAg 清除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应用可提高HBV-DNA转阴率、HBeAg 转阴率、HBsAg 清除率,考虑原因为在干扰素基础上加以核苷类药物,可增加核苷类药物竞争性与病毒结合作用,有效提高干扰素免疫应答作用,进一步促进HBV-DNA 的转阴。此外,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ALT、TBIL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肝功能指标,减轻肝功能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应用不会增加临床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序贯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高病毒载量e 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效果确切,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升HBV-DNA 和HBeAg 转阴率以及HBsAg 清除率,改善肝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