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耦合路径研究

2021-10-09黄可歆

关键词:公共卫生区块协同

闫 建,黄可歆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公共管理学教研部, 重庆 400041)

2020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指出:“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1]强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科技支撑,加大公共卫生领域的科技投入,是人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保障。区块链作为新兴科技力量,对于帮助突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跨部门数据协同共享、多源融合、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障碍具有重要作用,是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创新之举。

一、区块链技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耦合机理

区块链最初由一位名为中本聪的学者提出,是综合运用密码学、分布式数据存储、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作为比特币的一种底层技术,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硬件优势有效契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软性需求,所包含的分布式记账、加密算法、时间戳等计算机技术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了数据公开、数据共享和数据协同,高效解决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分散性、多方参与性和过程溯源性等治理需求,促进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治理效能的提升。

(一)区块链技术开放性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分散性的耦合

区块链的特性之一即是开放性。区块链平台建造的系统具有很大的开放性,除开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之外,区块链上的数据对所有人都是公开透明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到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区块链的开放性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账本的开放性,区块链采用的是分布式记账方法,链上的所有历史交易记录均对外公开,任何人均可以查验;二是组织结构的开放性,所有持有Token的都是链上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底层运行逻辑呈现开源开放的态势;三是生态的开放性,开放的结构为区块链整个应用生态创设了传播和共享的环境,增强了创新的可能性[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所具有的突发性、公共性、复杂性等内在特点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面临全过程各个环节的分散性。治理主体的分散性势必造成多个信息中心的产生,信息数据若得不到及时的公开开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过程中便会形成无数个信息孤岛,相关主体之间的实时数据无法得到及时沟通,决策思维和行为会受到局限和影响。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重要群体的民众,因为无法了解和掌握事件的态势和全貌,失去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导致在心理上产生过度的紧张感和迷茫感,继而做出阻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行为,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政府和民众之间等信息数据的不公开是抑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重要因素,故区块链技术支撑下所搭建的开放信息数据平台对于促进数据公开、实现治理全过程的开放透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方参与性的耦合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之一。传统交易追求中心化的信用体系,交易的过程和手段受到某个中心的牵制和影响。区块链采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的技术方法,剔除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赋予链上每一个节点均等的权利和义务,同时由其共同维护系统数据块的功能。其中,区块链采用的分布式账本可以形象化为一种可在网络成员之间共享、复制和同步的数据库,参与者之间的交易数据均记录其中。共享账本的存在有效消解了不同账本在时间和开支上的差异和维护成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具有多方参与的特性,治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环节离不开各个主体之间的紧密协作[3]。以地区疫情期间各类信息收集为例,上级中心部门需要及时掌握下级各级部门的疫情数据,而下级各级部门需要通过收集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反馈汇总。同时,居委会和社区管理人员对住户的行程轨迹和个人健康数据进行统计。层层数据传递不仅面临着时间成本的增加,而且传递路径的延长还会极大造成数据的遗漏和错误,最终影响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区块链技术所采用的分布式记账的方法,帮助居民、志愿者组织、政府部门等各个主体及时将真实数据发布在链上,由信息平台迅速汇总,有效解决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过程中数据共享的难题,消解了数据传递产生的壁垒,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三)区块链技术时间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溯源性的耦合

区块链运行过程的稳定性受到加密算法和时间戳等技术的保障。区块链采取哈希算法等密码学算法有效保障了数据的真实性,而时间戳作为数据存储中的重要技术能有效保障数据的顺序性。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便能够得到永久且完善的存储。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上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过程中数据的公开和共享固然重要,但如果记录上链的数据失真或造假,治理成效不仅不能提升,反而还会受到严重影响。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过程中的物资分配和慈善捐赠为例,部分机构在接受社会捐赠并进行分配时因为决策失误和执行能力薄弱造成物资分配的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一方面,有关机构因未能充分掌握疫情的分布情况导致救助物资不恰当分配,使部分地区救助工作难以为继,使民众质疑和不信任等负面情绪极大扩张。另一方面,个别假公济私案例的出现极大地损伤了相关机构的公信力,造成社会动荡气氛的出现,阻碍了进一步的决策和执行。区块链所采用的加密算法和时间戳等技术,严格控制了治理过程中每一笔物资和善款的来源和去向,相关机构和部门能够在有效了解各区域物资匮乏程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决策并发放适量物资。同时,上链的任何一方都可以直观了解有关机构和部门对于物资和善款的分配情况,区块链能够有效保证物资统筹分配的高效性和款项支出的真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全过程都能够有效溯源,在保障治理高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民众对于政府和有关部门治理的信任和支持,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有序。区块链技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耦合机理详见图1。

图1 区块链技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耦合机理

二、区块链技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耦合断点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积累了愈加丰富的经验,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促进医疗事业发展,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力提升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从治理精神到行为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切实改善了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效能。比如区块链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区块链技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二者间的耦合还不够成熟,区块链技术并未完全发挥出其效用,还存在诸如耦合观念不够深入、耦合实践较为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

(一)耦合观念不够深入

自2008年中本聪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先进系统》十余年来,作为底层技术支持的区块链技术已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将区块链列入新技术的范畴,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应用等交叉领域构建若干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网络,进一步加大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2019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加强对区块链信息服务的法律约束,优化区块链发展法律环境[5]。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提升、区块链市场监管体系的不断成熟以及行业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区块链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省市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加速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区块链产业布局迎来利好势头。区块链最初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历经1.0、2.0到3.0的迭代升级,从数字货币时代走向智能合约时代,再到今天正在经历的应用落地时代,区块链+应用场景的落地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重要命题。基于金融领域成熟而完备的平台和体系有效契合区块链技术保障性强、可信度高等特点,借助经济理论和价值规律等的指导,衍生培养出现行的区块链+金融应用模式。从国内各省市的实际应用表现来看,主要涉及区块链技术和金融、供应链、物流、跨境电商等的深度融合,政策制定集中趋向于涉及金融领域的区块链推动政策。相对而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此类涉及范围广、参与主体多、操作程序复杂、执行手段多样的国家治理领域,尚缺乏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发展的成熟案例,二者的互嵌应用还未得到良好的开发体验。

(二)耦合实践较为单一

从目前全球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区块链技术尚且处于理论阶段,仍需要大量的实践。国内外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逐渐渗透至各个领域,但是真正实现完全落地的应用成果并不普遍。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关涉比特币领域的区块链应当是目前建设最为成熟的一个板块。普遍认为,区块链技术的成熟程度和技术标准化程度决定了区块链技术能否得到大规模应用。就技术发展层面而言,区块链并未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2018年始,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了探索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和统一化的步伐。同时,国家加速完善区块链产业在信息服务安全、技术安全、应用落地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制定[6]。尽管如此,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区块链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并不紧密。相对而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较多,从证券、保险到征信、供应链金融等环节都在不断加强与区块链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他行业的发展布局却未能与区块链形成良好融合互通,区块链技术支持的引入缺乏良好的引入点和契合点。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为例,区块链技术暂时无法与治理的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实现区块链技术与治理过程、机制、手段的逻辑互洽。就现有应用案例而言,区块链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的技术应用模式还较为单一,主要表现在治理的某一个环节,诸如医疗健康数据记录存储、电子病历、疾病情况监测等[7]。但是,治理成效并不显著,效用未能得到完全开发。

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区块链技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进行耦合断点分析,发现当前二者融合治理成效不显著的主要症结在于缺乏一个可供支撑的理论框架来促成区块链技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过程、机制等全面融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研究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研究的补充,同时能为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视角、积累素材。只有充分认识区块链技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二者融合的内在逻辑,辅以契合的理论支撑,才能创新形成高效可行的应用模式,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才能取得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只是作为一项信息技术被“强行”加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过程中,却并未和治理过程建立默契的“合作”。良好的技术治理不应当只是单纯的技术叠加,更应是建立在逻辑和思维互通基础之上的从手段、机制到体系的全方位融入渗透。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耦合路径

创新基于区块链技术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耦合路径,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在理念和行动上进行革新和转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是在协同治理理论背景之下开展的创新治理,它以组织或个人之间平等互信为前提,探索多元主体在复杂环境下通过开放的系统、共享的资源和联动的协作达成整体治理最优。一是组织结构协同。区块链技术利用其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的特性削减了强结构、强控制的中心化社会结构,促使弱控制、扁平化多中心社会结构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二是治理方法协同。区块链技术重构了治理流程,以区块链技术特性实现治理过程数据公开、数据共享和数据信任,增强了治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正当性。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构建以协同治理理论为总领的理念框架,推动区块链技术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理的学理契合,从信息协同、主体协同、流程协同、调度协同、监管协同等方面加强区块链技术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全过程融合,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效能。

(一)构建数据信息协同共享,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科学化

构建数据信息协同共享是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基本保障,它能有效解决治理过程中中心化数据孤岛、数据隐私和数据信任等问题,有利于数据共享。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能够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数据治理的实现,通过对疫情相关数据进行点对点交叉比对,形成共识机制下的可信数据,确保数据的权威性,从而保证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在社会范围内的协同共享。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信息数据的公开透明对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无论政府部门还是社会组织抑或普通民众,只有掌握对于疫情信息数据的主动权,才能有效把握疫情形势,采取正确的措施应对疫情变化。在大数据、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信息量暴增、信息源多样造成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虚假信息“以假乱真”、真实信息传递障碍等情况。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数据平台,能够实现碎片化信息的动态整合,将分级分区管辖下的数据信息及时上传至上级数据库,有利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和统计更加精确,促进相关部门的统筹决策更加高效合理。就社会舆论环境而言,区块链技术能够及时发布疫情相关信息,保证数据公开透明,帮助有效引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正面积极舆论的传播,同时又可以对虚假信息的提供方、散播谣言的主体进行精准确权与锁定,杜绝虚假信息在治理过程中对社会稳定和秩序的破坏。就医疗系统建设而言,能够利用主权区块链完善医疗数据信用机制,重塑数据监管模式,完善医疗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8]。同时,构建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以及全员人口数据库为基础,健全和完善覆盖全国的疫情报告监测预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体系。

(二)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高效化

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和协调共治的基础上,激发并合理利用各个治理主体的资源优势,才能最大化释放治理效能。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能够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多元主体间协同共治的实现。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由于疫情形势的紧迫性、疫情范围的扩大化,疫情不只关涉局部区域内小范围群体,而是已衍变为多区域多层级多群体的公共卫生事件,所以需要各个治理中心达成治理目标上下一致,依托所有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和协调共治,激发并合理利用各个治理主体的资源优势,促进治理过程事半功倍。传统意义上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存在信息资源占有不平等境况下的权责不清、重复治理、成本浪费、效率低下等弊病,由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便应运而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理,区块链技术能够建立一个可信的协作体系,由政府主管部门设定完成疫情相关信息的共享范围;不同的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的享有权限都可以被具体设定、随时调整;搭建一个能高效协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的治理平台,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应急治理。对于部分无组织归属的志愿者,区块链可以记录志愿者的公益行为和公益时间,设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从而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社会公益当中[9]。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够在一个更为系统安全的管理平台上,实现跨区域跨时间的各种资源的调配和协作。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在权责划分明确的条件下,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使命各自完成任务,并保证从疫情重灾区到次级灾区到全国各地,治理进度和方法一致,充分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三)创新物资调配协同参与,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智能化

创新物资调配协同参与是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有利保障,这种互联互通的机制设计加速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过程中应急物流的匹配建设,提升了资源统筹协调的能力,也加强了治理主体之间的沟通协作。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湖北红十字会由于在疫情前期缺乏对于全市医疗物资等重要资源的合理调配,于是严重阻碍了疫情防控工作的进程。对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等应急物资能否合理高效地分配决定了疫情防控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可追踪、可溯源的应急物资跨区域管理平台,形成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可验证、可溯源、可确权的可信数据体系,建立城市之间、医疗机构之间的应急物资快速调用和联动机制,实现应急物资运输全过程信息的透明可查,对应急物资实行统筹管理和调配。为了避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物资分发失误,可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实现治理过程中可涉及的所有参与方,诸如捐赠组织或个人、医院部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发货厂商、物流公司等各个主体,均可以登录应急物资管理平台,将治理过程涉及的物资数量、价值、物品类别、运送日期等全部记录上链,实现各个主体各个环节在应急物资调配过程中的协同参与[10]。这种互联互通的机制设计加速了新冠肺炎疫情治理过程中应急物流的匹配建设,提升了资源统筹协调的能力,加强了治理主体之间的沟通协作,同时增强了民众对于负责公益物资和捐款等相关组织机构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应急物流和物资调配的协同参与。

(四)促进公益捐赠协同溯源,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透明化

促进公益捐赠协同溯源是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关键保障。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能够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信息溯源的实现,可有效解决传统公益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和贪污腐败问题,获取社会公众的信任和认可,从而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的公益物资乱发放、不发放、慢发放,相关组织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的社会乱象,公益捐赠公开溯源愈发显得必要。公益组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益捐赠平台,将公益捐赠整套流程全部上链,明确公布捐赠的起点、中间点、接收点,实现捐赠各个环节可查询、可监督、可追溯。任何一项公益物资的分配,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防护服、护目镜和医用外科口罩等,以及任何一笔公益捐款的使用,包括数量、数额、日期、经办人等,都会在平台上进行详细的记录,且所有记录数据一经验证上传后便不能被人为恶意修改,保证了捐赠款项相关数据的真实性、确定性和有效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可追溯的平台严格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承担,受到参与节点上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审核,能有效解决传统公益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和贪污腐败问题,避免负面事件影响治理进程和社会稳定,从而获取社会公众的信任和认可,极大地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建成一个更为公开透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

(五)搭建监管平台协同共建,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精准化

搭建监管平台协同共建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社会治理的必要保障。基于区块链技术特性之信息透明性搭建的监管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各监管领域的数据,高效联结各职能部门,在综合性平台上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的整体性监管,无论是信息协同、主体协同、流程协同还是调度协同都离不开有效的监管。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兴起和发展,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建立起数据管理平台用于日常工作,数据监管逐渐被应用到社会治理范畴中。但是,由于数据的隐蔽性和独立性,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并未形成交互,数据往往只在部门内部进行交流共享,导致兴建的数据管理平台演变成为一座座信息孤岛,传统单一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在无形中加剧了信息数据存储、整合和传递的成本,滞缓了数据监管工作的进程。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迫切需要各部门在整体监管下建立信息数据共享的平台,这对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造成极大冲击。基于区块链技术特性搭建的监管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各监管领域的数据,高效联结各职能部门协同监管,在综合性平台上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的整体性监管,促进政府相关部门提高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预警预判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规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行为和准则。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通过应用区块链电子存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解决电子数据所存在的取证难、认定难等问题,帮助对防控物资供应链、医药防伪溯源、医药账单和保险理赔审计、医护人员资历证明、患者排查等展开追踪,有效解决本次疫情中出现的患者重复就医浪费医疗资源、民众上报行程信息不够真实等问题,促进在治理过程中对重点监管对象的实时追踪和精准监管,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耦合路径详见图2。

图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耦合路径

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耦合路径研究中提出的5个方面的举措不是完全割裂或者对立的,而是从信息协同、主体协同、流程协同、调度协同、监管协同等不同方面加强区块链技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全过程融合,构建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能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区块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