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有空间异质性影响吗?
——来自空间动态面板门槛的估计

2021-10-09王耀中胡尊国

财经论丛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门槛显著性

杨 洁,王耀中,胡尊国

(1.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2.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一、引 言

我国经济步入以调整带动发展的“三期叠加”新阶段,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具有较强的经济拉动性和溢出效应,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1]。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提升,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8737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5%(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财政金融政策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我国财政部制定了《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财政金融政策;同时,我国文化财政支出从2010年的1542.70亿元上升到2019年4033亿元。因此,宏观环境为我国文化产业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3],从财政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支持的角度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是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财政政策拥有分配社会资源的重要职能,是引导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4]。政府通过制定财政贴息、扶持资金等财政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资中,为文化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5][6]。由于我国上市的文化企业研发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政府长期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对于文化产品研发所需资金的压力,从而增强我国文化产业产品研发力度,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7][8]。政府能够通过税收优惠措施为文化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跨区域流动,缓解文化企业融资约束,从而降低文化企业边际成本和促进投资行为[9][10]。同时,财政支出能够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生产要素组合和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文化企业与地方经济实现双赢,从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11]。

其次,金融扶持政策能够减轻文化企业的融资压力。由政府或中央人民银行所制定的金融支持政策能够助力企业减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2][13]。我国文化企业融资主要是以银行为中介金融机构进行,政府金融支持政策具有信号传递作用,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为文化企业提供银行贷款,创新文化金融服务模式和对接机制[14][15],推动文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16]。此外,政府的金融扶持政策还可以改变文化产业的传统融资方式(包括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无形资产质押业务),推进文化金融的模式与产品创新[17],形成多元的文化产业融资方式[18][19]。

二、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一)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和局部地区空间集聚效应

条块分割的地方政府竞争格局限制了文化资源的跨区域整合,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地方政府间“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导致区域间文化产业不良竞争,从而使得地区文化产业存在差异特征。图1比较了我国2004年和2017年31个省区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布格局。纵向来看,我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在逐年上升,从2004年的5675.8967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58884.0498亿元。横向来看,样本期间各省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地区营业收入在30—1000亿元之间。其中,2017年,广东和北京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较高,分别为12828.38亿元和12671.50亿元;宁夏、青海和西藏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较低,分别为61.65亿元、65.97亿元和79.75亿元。由此可见,各省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性。

图1 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差异(单位:亿元)

文化产业存在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我国实行区域市场一体化过程中,地方政府逐步打破区域行政壁垒,促进文化资源(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文化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这有利于提高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区域文化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资源和管理的协同效应,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文化要素的跨区域组合,进而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说1。

假说1:本地文化产业发展会影响邻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二)财政政策及其空间集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地方政府通过制定财政补贴、减免、奖励等优惠政策,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财政支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然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不同,形成了差异化的财政政策环境,进而造成文化财政支出力度的区域差异化特征。图2是反映了31个省区市文化财政支出的区域差异。纵向来看,我国文化财政支出显著增长,从2004年的520.85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3121.02亿元。横向来看,样本期间我国各地区文化财政支出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地区文化财政支出在10—100亿元之间。其中,2017年,广东、北京和江苏文化产业财政支出较高,分别为285.87亿元、208.96亿元和194.37亿元;宁夏、海南、青海和西藏文化产业财政支出较低,分别为22.82亿元、29.86亿元、37.58亿元和44.93亿元。由此可见,我国文化财政支出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性。

图2 文化财政支出差异(单位:亿元)

经济晋升锦标赛激励模式致使地方政府间产生文化产业策略性互动行为,当相邻地区文化财政支出增加时,本地政府将会相应调整文化财政支出规模及其结构,扩大本地区文化产业规模和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形成良好的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环境,实现区域文化资源聚集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说2。

假说2:财政政策及其空间集聚能够有效提升本地区文化发展水平。

(三)金融政策及其空间集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银行信贷是文化产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普惠金融政策实施后,金融机构积极开发文化产业消费市场,为文化产业发展转型提供融资支持。图3是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对文化产业银行信贷水平的雷达图,离圆心越远意味着对应地区的文化产业银行信贷水平越高。总体上看,文化产业银行信贷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东部、中部、西部文化产业银行信贷呈现出阶梯式态势;同时,地区内各省份文化产业银行信贷具有趋同性特征。其中,广东、江苏、福建等东部地区的文化银行信贷水平较高,宁夏、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银行信贷水平较低,这表明文化产业银行信贷在空间上形成区域差异化态势,本地区文化产业银行信贷水平与邻近地区的文化产业银行信贷有比较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说3。

图3 文化银行信贷雷达图

假说3:金融政策及其空间集聚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区文化发展水平。

(四)财政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门槛效应

地方政府财政金融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地方政府才能够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财政金融政策通过收入效应来提高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地方政府财政金融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当地人力资本水平:当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居民愿意选择文化消费,从而推动文化产品的供给以及文化产业发展,财政金融政策通过人力资本效应来提高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说4。

假说4:财政金融政策的有效性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而提高,对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产生正面影响的强化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为了对假说1、假说2和假说3进行验证,需考虑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地区间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考虑到文化产业发展可能存在的滞后性,以及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模型引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时间滞后项和空间关联项(culit-1和Wculit);同时,考虑到邻近地区文化财政支出和金融政策对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将文化财政支出和金融政策的空间滞后项(Wfisit和Wfinit)引入到模型中,模型设定如下:

culit=ρWculit+β1fisit+θ1Wfisit+β2finit+θ2Wfinit+γXit+ηWXit+εit

(1)

culit=φculit-1+ρWculit+β1fisit+θ1Wfisit+β2finit+θ2Wfinit+γXit+ηWXit+εit

(2)

为了考察理论假说4提出的财政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本文构建财政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的分段函数,对估计得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的门槛值和门槛效应进行检验和估计。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culit=β0+β1culit-1+β2fisit×I(thr≤γ1)+β3fisit×I(γ1

+β4fisit×I(thr>γ2)+θXit+εit

(3)

culit=β0+β1culit-1+β2finit×I(thr≤γ1)+β3finit×I(γ1

+β4finit×I(thr>γ2)+θXit+εit

(4)

其中,I(·)代表指示性函数;thr为门槛变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γ1、γ2为不同的门槛值,Xit为控制变量,包括对外开放程度和城镇化水平。同时,考虑到文化产业自身的动态依赖性,借鉴Caner和Hansen(2004)[20]和Kremer等(2013)[21]的估计方法,本文用动态面板门槛估计进行实证考察。在门槛估计中,首先运用最小化假定门槛数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残差值,估计得到门槛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的具体估计值和主要考察变量(文化财政支出和金融政策)的系数;其次,运用相应的F检验和似然比检验,对门槛显著性以及门槛置信区间进行估计。

(二)数据说明

本文中,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cul)用各地区文化营业机构数表示,反映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程度,数据来自《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以及地方统计局的官方网站。文化财政支出(fis)用各地区文化财政支出占地区财政支出的比值表示,衡量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数据来自《中国财政年鉴》。金融政策(fin)用各地区文化产业信贷水平占地区信贷总量的比值表示,以衡量各地区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程度,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门槛变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ey)和人力资本(hum),经济发展水平(ey)采用地方人均GDP来衡量,人力资本(hum)依照下式用各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

hum=∑(mid/pop×9+hig/pop×12+sec/pop×12+col/pop×16)

其中,mid、hig、sec和col分别表示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pop表示人口总数。控制变量对外开放程度(open)用各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值表示,城镇化水平(urb)用各地区城镇人口占当地总人口表示,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表1汇总了我国2004—2017年31个省份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样本数为434个,文化产业发展最大值为81980个,最小值为4810个;文化财政支出最大值为44.29亿元,最小值为2.89亿元;金融扶持政策最大值为11.74%,最小值为5.12%;人均收入最大值为12.90万元,最小值为0.42万元;人力资本最大值为1.31年,最小值为0.60年。可见,中国地区间的财政金融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等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从地区层面考察财政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的必要性;同时,各地区人均收入、人力资本也存在一定差异,从地区门槛角度考察财政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也非常必要。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空间溢出效应的估计和分析

文章分别采用静态空间杜宾模型(SDM)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DSDM模型的拟合度相比SDM模型更高,故选择DSDM模型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Hausman检验P值等于0)。空间自回归系数(ρ)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地方政府文化财政支出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依赖性。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行业比较优势并扩大了地区差异化程度:从地区差异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东高西低,逐渐集聚”的发展态势,组成邻近地区“俱乐部趋同”态势。近年来,我国政府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加大资金投入,有利于文化产业聚集以及文化资本跨地区流动,这表明不同地区间文化产业发展可能存在“逐底竞争”“逐顶竞争”和策略性互动等多种竞争态势,这验证了假说1。

表2 空间溢出效应估计结果

文化财政支出(fis)和邻近地区文化财政支出(Wfis)的系数均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值,这说明文化财政支出有利于提升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政府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打造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区域特征,在文化产业比较政策优势的作用下,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文化财政支出水平,合理引导资本向文化产业聚集,促进文化产业跨地区发展,并实现与其他地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这验证了假说2。

文化产业金融(fin)和邻近地区文化产业金融(Wfin)的系数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值,这说明文化产业金融政策有利于提升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不断提高,银行体系和信贷市场功能的也在不断完善。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展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同时,地方政府通过直接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发展,降低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外部融资成本,使得文化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有所缓解。此外,金融资本在不同地区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文化产业间协调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从而提高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这验证了假说3。

其他影响因素方面,文化产业发展的时间滞后项均显著为正,说明文化产业发展本身存在较强的时间依赖性。经济发展水平(ey)和经济发展集聚(Wey)的系数均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且均为正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拥有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地方经济水平也决定了公众对文化产业的需求规模,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培育了文化产品广阔的消费市场。此外,我国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博弈格局,地方政府为了发展降低成本,必然会采取与邻近地区进行合作共赢模型,吸收临近地区资源和先进理念,进而策略性的提高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人力资本(hum)的系数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且为正值,而人力资本集聚(Whum)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人力资本水平越高,意味着居民愿意选择文化消费,从而推动文化产品的供给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程度(open)和对外开放程度集聚(Wopen)的系数均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且均为正值。地方政府通过“逐底竞争”行为吸引外资流入,强化了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客观上推动着文化发展与国际化水平。城镇化水平(urb)的系数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值,而城镇化集聚(Wurb)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向非农生产领域,扩大城市的文化产品消费群体。

(二)门槛效应的估计和分析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来验证假说4。表3报告了以人均收入、人力资本门槛估计的门槛效应显著性检验和具体门槛值估值。由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财政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且均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

表3 门槛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和置信区间

表4显示了财政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人均收入门槛效应的估计结果。(2)限于篇幅,此处省略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的估计结果,作者备索。在文化财政支出方程中,门槛值分别为1.692和4.235。其中,当ey≤1.692时,fis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当1.6924.235时,fis的系数均显著为正,且系数值有所增强。实证结果表明,当人均收入比较低时,文化财政支出不能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而当地区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时,文化财政支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呈现出来,且具有不断加强趋势,表明文化财政支出对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比较显著的收入门槛效应。由表4可知,在文化金融政策方程中,门槛值分别为2.532和6.302。其中,当ey≤2.532时,fin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当2.5326.302时,fin的系数均显著为正,且系数值有所增强。实证结果表明,当人均收入比较低时,文化金融政策不能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而当地区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时,文化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呈现出来,且具有不断加强趋势,表明文化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收入门槛效应,这与假说4的预期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地区收入水平增加带动着财政金融水平的提高,从而强化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居民文化消费也会相应提高,文化财政支出、文化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正面影响也会显著增强。本文通过对具体的人均收入门槛值分析发现,以文化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人均收入门槛值2.532万元作为标准值,样本期间各省份平均值仅有北京和上海达到标准,说明文化财政支出、文化金融政策对中国多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作用仍不是很明显。

表4 人均收入门槛效应的估计

五、结论与启示

我国地方政府竞相通过提高文化财政支出和金融支持政策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然而,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形成地区间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性格局。文章基于2004—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动态空间计量估计和动态面板门槛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文化财政支出、文化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间文化财政支出和金融政策存在相互竞争策略性互动的现象,地方政府在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性行为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文化产业发展程度接近的地区。本地区财政金融政策和邻近地区财政金融政策对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确实存在正向影响。同时,财政金融政策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当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或人力资本水平比较低时,财政金融政策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而当地区人均收入或人力资本比较高时,财政金融政策的正向影响显著且不断提高。其他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对外开放程度和城镇化水平都能显著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因此,基于本文的分析结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完善文化财政支持政策,引导文化产业朝着国际化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政府作为文化产业的引导者和监管者,既要根据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增加文化产业支持力度和完善文化产业绩效评价体系,着重发挥财政产业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对文化产业项目的事前评价选择和事后评价,促进文化产业支出的有效性和提升文化企业经营绩效,又要发挥市场组织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实现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二,建立与完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加强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我国文化产业融资主要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要形式,同时金融资源大部分被商业银行所掌握。鉴于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数量多和规模小的特征,文化产业从商业银行获取资金难度较大,需要将市场上散的资金和资源集中起来,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和灵活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能够有效地规避和分散文化产业中所面临的资金风险,加快文化产业实体经济发展。此外,由于我国存在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不健全与知识产权抵质押制度等问题,文化企业面临上市融资难的困境。以无形资产为主的文化产业资产结构,需要通过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评估管理机制。同时,政府需鼓励银行机构创新适用于文化企业的金融工具,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

第三,完善地方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均衡发展。地方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竞争、搭便车和相互独立的策略性互动行为,往往能够刺激文化要素和文化资本跨区域流动,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文化企业运行的效率,这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策略性互动行为能够促使我国政府考虑经济落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政府可通过增加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鼓励经济落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区域间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门槛显著性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踩门槛 为什么不吉利?与风水又有什么关系?
门槛杂说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监督的法律建议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