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下的《纳税实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021-10-09严佳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财会学习 2021年26期
关键词:实务纳税思政

严佳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诸多企业的会计部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税实务》课程是高校会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在确保学生掌握该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增强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向全面发展。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堂教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渠道,因此,要尽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亲和性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生进步发展的需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同向同行,从而实现协同效应。当前,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着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分割开来的状况,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程只是单一的向学生传授政治理论相关知识,整体课堂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对这类课程的积极主动性严重缺失,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专业课程过于强调专业,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和道德的熏陶,学生对这类课程缺乏兴趣。因此,将这两者充分的融合起来,建立起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体系是当前要考虑的问题。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理念并不单单是思政课程的开展,而更是要实现二者同向前行的目标,这就需要明确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和作用,思政课程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渠道,这一作用能够有效地弥补专业课程的育人短板,它的侧重点在于要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主,增强道德观念为辅,在传授专业知识的技能同时,挖掘其他方面的教育资源[1]。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纳税实务》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坚定信念,向着全面发展,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优良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能够在踏入社会后尽快地适应会计核算监督等多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再加上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贯穿于专业课程当中,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思想的洗礼,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纳税实务》课堂采取的教学方式大多为灌输式教育,教师根据课本内容逐字逐句去念教科书上的文字,并未对教科书上的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整体课程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当中,完成了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育中的主体,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将思想教育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纳税实务》本身是一门有着极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是在对税法法律进行解释说明,将生活中的案例融入教学中,更容易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专业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以此来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精神品质。

(三)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在学生品格,学习知识,创业思维和奉献祖国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达成这四方面的目标,教师就应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德育意识,树立各种思想的理念,优秀教师要具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习和仁爱之心,由此可见,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对教师来说极为重要,尤其是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采用课程思政的方式更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2]。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的《纳税实务》课堂教学现状

(一)理论与实际存在差异

在教授《纳税实务》课程时,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要求,三者之间要相互配合。而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实现三者的相互结合,也并未将技能训练课程与专业基础内容相融合,三者的教学实践仍在互不干扰的模式中各自发展着。近些年来,国家在积极进行降税减费工作,与税收相关的制度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知识更新的速度过于频繁,导致《纳税实务》课程配套的教材很难跟上法律更迭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滞后性,加上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获取和教授新知识的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纳税处罚的方式较为严厉,学校开展实训的条件存在着限制,很难让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更严重的是部分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仅仅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更多的是在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既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不会采取不定期考核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模糊地进行《纳税实务》的教学,并未做到正视不同学生之间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和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学生也经常面临着学校所学到的《纳税实务》知识与社会上需要用到的知识内容不相符,所学理论与实际操作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困境。

(二)教学方式传统

《纳税实务》课程是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重要课程,诸多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式较为单一,很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加上在长时间的教学中,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愈发固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长期不变,在开展专业课教学时,教师通常作为主导,很难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减少教师的负担。在当前这个时代,这种教育方式不符合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实践性人才的要求,要知道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尤为重要,《纳税实务》的教材都比较枯燥,这导致学生很难进行自主学习,作为现代化的高校学生,他们更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那些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若是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严重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尽管这些年来部分教师也在尝试着在《纳税实务》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但采取的方式仍存在着生搬硬套等问题,再加上教师对《纳税实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大多是围绕着专业知识进行的,更关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和效率,而对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培养有所欠缺,这就导致学校重知识而轻观念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教学考评方式不配套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纳税实务》课程在评定学生学习成效时,都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依据,这种方式很难关注到学生的阶段性成长,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平时用敷衍的态度学习,一到考前阶段就“临时抱佛脚”,靠着短时间的记忆将知识点强行背下,以此来渡过考试难关,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刚考完脑海里的知识就忘得一干二净,总而言之,学生并未在日常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消极的影响,更不用说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了。

四、课程思政视角下的《纳税实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一)明确税收实务课程的定位

《纳税实务》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讲解纳税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让学生清楚地认知到纳税的本质,掌握与纳税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各种税种的应纳税额快速而准确的计算出来并完成账务处理,还要让学生能够在进入社会后熟练地处理日常业务,培养出具有极强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可以将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种,知识目标指的是学生要掌握最新的与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会计制度和准则,能够精准地计算出多个税种应纳税额,能力目标指的是学生要在掌握相应知识的前提下,对各种实施相关的事物进行恰当的处理,还要及时地更新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目标则指要在提高专业能力为主的同时,增强人才的实践性,创新型和应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展现出课程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这就需要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日常生活为出发点,将依法纳税,诚实守信的思政内容融入其中,把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成隐性思政教育目标。例如,教师先对当前行业在市场内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调研,并与教师进行讨论后,根据目前市场发展状况,学生特点以及《纳税实务》课程的性质,及时转变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对其学习能力和基础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教师则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理念,并将其全程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当前的政治格局,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这能够有效地推动后期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3]。

(二)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教师在设计《纳税实务》教学内容时,不要只关注课本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因素,教师要在完全熟悉专业知识之后,再将其与思政教学相结合,毕竟优良的思政可以赋予教学灵魂,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在进行思政的融入时也要循序渐进,不能将其与教学实施分隔开来,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的思政元素。

首先,要对《纳税实务》的教材进行研究,学生的学习意识还不够成熟,不能够轻易地从教材当中发掘出思政元素,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找出与核心知识点相匹配的思政元素,正确把握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提高知识目标与价值目标的匹配度,增强学生对思政的感知程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大致熟悉一下教材内容,为学生标出重点句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着重关注这些句子,为学生思考提供一定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与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自身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识和责任。

其次,要研究教学方法。在《纳税实务》课堂中进行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知识目标和价值目标的融合度,但是这项工作在短时间内是很可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采用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参与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中,满足利用《纳税实务》课堂进行思政教育的初步要求,之后再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好奇。例如,在学习《纳税实务》中个人所得税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以用某明星事件中的“阴阳合同”为例,详细地对某明星偷税漏税的行为进行剖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这样可以在解决灌输式教学枯燥问题的同时,做到以事服人。

最后,要研究学生,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目标和价值目标的接受度,从学生的所思所想出发,将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尽量选择短小精悍的思政素材,让学生能够透过部分看整体,引导学生关注和反思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案例,从思想上启迪学生,从行为上转变和提高学生[4]。

(三)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在实际开展《纳税实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师资团队的建设与教学质量,教学创新实践息息相关,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优秀师资团队的重要性,为提高当前师资团队的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思政专题讲座和教育教学培训,让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毕竟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是较为关键的育人手段,教师的优良品质都是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反之亦是如此。

(四)丰富考评形式

《纳税实务》课程要在考试形式上做出一定的改革,同样也要确保考试内容与时代保持一致,教师在设计考题时要将《纳税实务》的知识与相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还可以加入思政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懂得学以致用,在评价学生成绩时还要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为依据进行综合评定,毕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过程才是关键,因此考试不能只关注期末成绩,在平日课堂上学生回答的问题,设计完成的作业等都可以作为考核内容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将学生的实习表现纳入加分考核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这样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无趣的《纳税实务》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结语

课程思政是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载体,而《纳税实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艰巨的专业课程,其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调整,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改革《纳税实务》课程就显得格外艰巨。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程思政改革的时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将立德树人当作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又兼具优良品质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实务纳税思政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改革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思政课“需求侧”
项目建设与纳税筹划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