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探索
2021-10-08郝霜燕
郝霜燕
摘 要:作为更能响应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倡议的育人新理念,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工作者应探索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多样开展英语教学的着眼点,协同各学科的育人效力,对学生适应社会的必要技能和必备素养进行强化,即加强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构建灵活和多维的英语课堂、重视在实践训练课程强化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多维度和多渠道的开展英语教学活动。
关键词:课程思政理念;高校;英语教学;融入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02
课程思政具有教学和育人的双重功能,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知识文化水平全面提升。而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应通过合理的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实现赋能。高校应基于英语教学,科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对课程内容和育人功能进行合理扩充后,帮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需以总的教育目标为导向,开发有效路径,将课程思政理念合理融入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一、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扩展高校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英语教学的融合,促使教育工作者处理好知识教育、文化教育、价值教育、人格教育之间的关系。以英语学科为主设计的教学内容,既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还需引导他们对中华文化、中国理论和中国道路建立高度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这个层面可看出,课程思政的融入,使高校英语教学育人功能合理扩展,使教育工作者可以多维度和全方位地开展育人计划。
第二,多渠道贯彻立德树人教育宗旨。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下,高校主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深度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高校需多渠道和多方法地开展育人、育心、育德教育。即将课程思想理念科学地融入英语教学中,在开展知识文化教育活动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助力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二、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的立足点
第一,立足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英语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政治观点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了解。以英语学科为基础开展知识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对学生的思想成长状态进行动态跟踪,保证培育出具备正确三观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外语人才。教师需立足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设计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动机,并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建立理性认知,不妄自菲薄中华文化,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英语知识和文化。教师需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学习心理和道德品质,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深入和系统地学习英语表达技能和翻译技巧。
第二,注重凸显学生英语课堂的主体作用。高校英语课堂应成为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主要阵地,对学习知识和文化的短板和不足形成客观认识后,能虚心向教师请教。教师应利用好课程思政理念,对学生思想进行正确和积极的引领,促使他们建立探索、科研、创新的意识。教师需注重凸显学生课堂主体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平台和机会[1]。对英语知识和文化的学习,应是学生主动获取和探知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教师应立足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以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导向,对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将课程思政理念科学融入英语课堂,为学生构建健康、理性、科学、现代、开放、创新的成长和成才环境。
第三,精准发现思政和英语课程融合的对接点。高校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育人功能的发挥,需以学科衔接和融合的正确对接点为中心,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充、对教学模式和形式进行创新。教师应深度挖掘英语教材知识内涵,从中提炼知识和文化的精髓,以及具有积极舆论引导功能的思政元素。教师无论是讲解英语语法,还是介绍英美文化,都应立足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师需全面强化学生文化自信,以此为着力点,鼓励他们学习中西方文化,以及不同语言的表达技巧。教师需从复杂的英语教学内容中,精准发现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对接点”,这样才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度融合,以彰显英语教学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三、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的有效路径
第一,加强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高校在实际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积极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既要科学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进一步凸显英语教学的隐性功能。具体来说,教师以英语学科为载体,向学生讲解英语词汇和语法等知识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即任何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学习,最终应成为服务社会的工具,而不是谋取私利的利器。因此,教师必须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有效加强英语教学的德育教育,助力学生成为爱国、诚信、守法、民主和友爱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将红色文化元素科学渗透到英语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积极继承红色基因,成为助力国家健康和稳定发展的人才。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延安精神、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以此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和勇于奉献的精神。以英语学科为着力点,培养学生为民服务的意识,利用自身的英语技能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而课程思政理念与英语教学的融合,需切实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和动机,避免他们产生崇洋媚外、偏激的思想。
第二,构建灵活和多维的英语课堂。英语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文化、产出政治观点和立场的重要载体,教师需保证整个教育空间的多维性和开放性。不单一的以知识产出为主,应辅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教师向学生讲解外来语言和文化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认同感,促使他们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教师需将课程思政理念合理融入英语教学中,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教育进行科学融合,为学生构建可自由探讨、深度交流的文化学习氛围[3]。教师以英语教材为核心,设计蕴含多国文化元素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对西方、欧洲等国家的政治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交际文化等进行全面了解。同时,教师需在语言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方面,最大程度发挥课程思政理念的功能和价值。比如,在引导学生灵活使用英语词汇和语法的过程中,应教会他们正确构建跨文化交际语境的能力。即教师需让学生明确英语国家的人在思维和文化认知上与中国的异同,在教授英语技能的过程中,教师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还需引导他们辩证和多维度地学习和分析西方文化。教师需利用英语课堂,统一、灵活地开展语言和价值教育工作,根据学生思想成长问题,设计蕴含思政教育元素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以此全面增强学生的国家身份认同感,利用好英语这一语言交流工具,全面和客观地了解英美国家,使他们具备跨国际交流能力。
第三,重视在实践训练课程中强化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课程思政理念的应用,需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中体现作用和优势。基于课堂对学生做好基础理论训练后,教师应注重在实践训练中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对他们的跨文化视域进行持续性拓展。教师应构建深层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景对话的机会,使他们在不同的职业定位中获得文化和语言技能。例如,教师以“后疫情时代下中美的对立和竞争”为主题,组织学生利用英语展开一场客观和理性的辩论。教师要求正方和反方辩论者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出发,对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论,以及科技的竞争等进行辩论和分析。同时,教师需指导学生从疫情背景下分析中西方文化对立的诱发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此使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建立正确认识。基于既定主题进行辩论的过程中,不仅可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和应变能力,还能引导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高度认同感。基于英语课堂,不仅可以高效完成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目标,还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思政教育和英语学科的融合,应真正助力教育工作者形成大思政教育的格局,从思想、行为、心理、认知、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加强引导和教育,培育出具有良好英语核心素养的人才。真正发挥课程思想理念的价值和作用,全面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根据学生学习动机和思想成长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通过将课程思政理念合理融入英语教学,使学生在知识素养和价值素养等方面获得科学培养。立足现实背景的人才需求标准,对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理念进行科学融合,并生成更易于迎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教育新方法和新手段,最终为社会培育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立.高校英語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探析[J].海外英语,2020(22):128-129.
[2]李璐璐.“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融合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探索[J].海外英语,2020(22):132-133.
[3]陈敏洁.高校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信息化建设路径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5):89-91.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