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路径探析

2021-10-08张雅婷邹腊敏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青年学生培养路径新时代

张雅婷 邹腊敏

摘  要: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积淀,是新时代青年学生提升思想认知、健全人格的精神力量。本文通过阐释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论述强化青年学生思想认知、注重家庭教育的渗透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对青年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的路径,以此来增强青年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以及提升其个人素养,培养社会需要的新时代青年。

关键词:新时代;艰苦奋斗;青年学生;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02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品德,是经济、政治等方面发展的精神指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的任务。青年学生是富有梦想和未来的时代新人,加强其艰苦奋斗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是增长和提高青年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理论认知、践行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新时代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锻造青年的意志品质、营造勤学笃行的校园文化、培育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一)锻造青年的意志品质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青年是社会的新鲜血液,青年时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意志品质完善的重要时期。然而,在时代发展和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中,青年学生的思想易受外来思想的影响,有自控力差、信念不坚定等缺点。意志薄弱者将困难视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意志坚韧者则将困难视为通向成功的垫脚石。

因此,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是锻造青年学生意志品质的必修课。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能够引导青年学生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发抵制各种消极懈怠的思想和行为;能够使青年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给予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前进动力,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二)营造勤学笃行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青年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阵地。现代学校较为开放,各种社团活动、讲座活动和学术交流较多,校园内思想交锋、思维活跃,有利于营造勤奋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学生会面临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处理不到位等挫折,从而导致其逃避现在的生活状态,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因而,在学校中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形成“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励志勤学思想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笃行品格,可以完善青年学生的个人品格,使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直面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与考验,拥有创新创造的勇气,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正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还能提高青年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形成良好校园氛围,对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宗旨有重要意义。

(三)培育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进入新时代,社会各方面发展进入更高层次,青年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有更高要求,青年学生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更高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交班者,青年学生需要始终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有坚持不懈、勇攀顶峰的科研精神。

因此,对青年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可以引导其将艰苦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社会建设提供德才兼备的储备人才。还可以督促青年学生勤奋刻苦,努力成为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优秀人才资源。

二、新时代下青年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路径

新时代造就新青年,当代青年是有理想、有抱负、有积极进取态度的新青年,但部分青年也存在艰苦奋斗意识淡化、缺乏拼搏精神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强化青年学生思想认知、加强家庭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法来培育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一)强化青年学生的思想认知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认知才能产生正确的行为。在新时代下,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青年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向青年学生讲授艰苦奋斗精神的产生背景及时代内涵,不断强化他们的理论学习。其次,教师要向青年学生说明为什么在新时代依然坚持艰苦奋斗,以及在社会发展中应该怎样发挥艰苦奋斗精神。通过系统的学习,强化青年学生的思想认知,使他们了解时代发展下艰苦奋斗精神的丰富内涵,体会艰苦奋斗精神给予的精神动力,认识到奋斗拼搏、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对自身学习、进步的重要意义,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始终拥有勤于进取、不甘人后的拼搏奋进精神。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3]。新时代青年学生要自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害,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有清晰的认识与理解,要在顺境中戒骄戒躁,在逆境中不迟疑、不悲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赓续艰苦奋斗精神。

(二)注重家庭教育的滲透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4]。家庭教育是人类生命中受到的第一种教育。父母在与青年学生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要让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家庭事务,培养其责任感和义务感;家长可以带领青年学生去乡村、采摘园体验生活,通过锻炼身体和磨炼意志,促使其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认识到劳动的艰辛。

由此可见,家长在传承艰苦奋斗精神的过程中,不仅自身要进步,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将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输给孩子,使青年学生明白艰苦奋斗精神在自身成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样的家庭氛围可以让青年学生从小便有先于他人的艰苦奋斗精神,较早树立艰苦奋斗价值观的青年,在学习和社会工作中更有耐力,更能创造成绩。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良校风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建设有重要影响。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利用思政课堂和选修课,带领学生系统学习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内容及时代价值;学校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及各种征文活动,激发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意识,使其在写作或答题过程中深刻领会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并将自己的感悟运用于品德建设,提升修养;学生会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展板,将艰苦奋斗学生楷模的故事刊登在展板上,使青年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青年学生。

当代青年距离中国近代历史较远,只能通过书本了解国家发展历史和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历程。学校要组织青年学生参观革命旧址、进行“重走长征路”等历史教育活动,使青年学生明白中国人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发展奋进、力求进步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历经风雨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民族,加深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健全其个人素质。

(四)通过社会教育培育艰苦奋斗精神

发挥社会舆论的正向功能。榜样的力量使人们易于了解社会的品德标准,易于在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利用网络媒体对新时代先进人物的艰苦奋斗精神进行报道,使青年学生从榜样示例中受到鼓舞和感染,赓续艰苦奋斗精神。只有把全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挠,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社会要持续提倡艰苦奋斗精神,鞭策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奋发向上,以艰苦奋斗精神引领青年价值观,引领社会正能量思潮。

加強社会实践教育。青年学生通过在社区做志愿者、下乡体验农民生活、去偏远地区支教等实践活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这样才能使其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勤劳勤俭、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对民情、社情、国情有深入认识,使青年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有利于完善青年学生的品行,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三、结语

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艰苦奋斗精神会一直为华夏儿女所传承和发展。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锻造青年的意志品质、营造勤学笃行的校园文化、培育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培育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其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提升青年学生的个人素养,造就社会需要的新时代青年。新时代,青年学生应承袭前人的优良传统,在生活和工作中发展艰苦奋斗精神,提升个人的思想品德水平。在新的历史方位中,青年更要依托艰苦奋斗精神建设社会主义,以青春之热血,推动社会进步,建设强大国家。

参考文献:

[1]张甜甜.代价值研究[D].南通大学硕士论文,2020.

[2]汪晓东,王洲.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N].人民日报,2021-05-04(1).

[3]叶青.新媒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21(2):33-34.

[4]刘雨杭.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青年学生培养路径新时代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长征精神对于构建当代青年学生精神家园的启示
以“四进四信”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研究
论五四时期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