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扶贫联系点党建共建的实践与思考
2021-10-08吴娇蓉
吴娇蓉
摘 要:党建扶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一种扶贫模式,高校党建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兼具“基层党组织”和“高校”双重特点,需探索一条合适高校实际和乡村振兴实际的精准扶贫工作新模式。本文对福建商学院与扶贫联系点仙游县金溪村的党建共建方面进行了初步实践探索,构建起以党建为核心的高校与地方党建工作新格局。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党建共建;福建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G724.82;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02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扶贫企业复工、贫困群众外出务工造成一定影响,导致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探索新办法、走出新路子。仙游县龙华镇金溪村是贫困村也是革命老区,2017年虽已脱贫,但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该村的支柱产业茶叶销售陷入困境。福建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采取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定点帮扶仙游县龙华镇金溪村。并且,结合金溪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红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制定帮扶项目,充分发挥高校的党建优势和人才优势,广泛调动学校的师生党员投身乡村精准扶贫工作,为金溪村的发展献言建策,切实解决阻碍金溪村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精准扶贫新模式。
一、仙游县金溪村的现状
金溪村位于仙游县龙华镇西南部,是贫困村也是革命老区村,同时也是市委统战部挂钩帮扶的“老少边岛”开发重点村。金溪村村民以种植茶叶、薏米、水稻为主,茶叶专业合作社4家,从业人员2 600多人,年产量4 500吨,产值达到1.65亿元,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欧盟标准化重点基地。金溪村全村25户88人贫困户已于2017年底全部实现脱贫,金溪村也于2017年底退出贫困村序列。随着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金溪村也在努力拓展经济建设的新道路,不仅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村、市县基层先进党组织、国家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更主动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发展特色农业,取得巨大建设成就。
整体而言,金溪村早已不是贫困村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当地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不高,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短,基本靠长期形成的生产经验来进行生产,以至于农业经济效益难以实现;二是村里经济受地域或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生产规模不高,往往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造成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创造不出理想的经济效益[1];三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精加工程度低,盲目生产、无序流通,导致销路不畅,一直未有能长期稳定增收的产业,大部分只能依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业,极大限制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再加上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该村的支柱产业茶叶销售也陷入困境。
二、党建扶贫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支部活动单一化、形式化的问题。为寻求突破改变现状,学院以精准扶贫为契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与仙游县金溪共建,成立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基地,使之成为教师党建思政培训的重要平台。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和载体,因地制宜挖掘丰富革命老区文化,加强宣传金溪村文化品牌,促进金溪村内涵发展实现脱贫致富,也能让党员干部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深入基层,身体力行、不辞劳苦、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与胸怀天下、情系人民的家国情怀,增强师生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锤炼师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激励师生自觉继承和大力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勇于实践创新,争做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和“四有新人”,助力打造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三、党建带扶贫的有效路径
(一)探索高校与金溪村联合发展的“精准路线”
高校党建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于“精准”二字。如何盯紧扶贫“精准”新模式,切实激发精准扶贫工作的联动,高效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在结合金溪村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福建商学院采取了有效的扶贫措施,形成了具体的帮扶路径。福建商学院主要与仙游县金溪村结成脱贫攻坚帮扶对子,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做好“党建+”扶贫工作,从学校党委“火车头”牵引全校各基层党组织前进模式逐步升级转化为学校各级党组织主动出击的“动车组”新模式,推动定点帮扶从短期向长效、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为金溪村提供点对点、面對面、立体化、多方位的支持和帮扶[2]。
金溪村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做好定点挂牌一系列工作,逐步形成了“党建+改造扶贫”“党建+产业扶贫”“党建+联动扶贫”的党建引领模式,探索出一条高校党建与乡村脱贫攻坚同频共振的实践路径。纵观党建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应用,福建商学院与金溪村建立紧密的联合体,把活动文化中心大楼的建立与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共建有机结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深入实施大楼改造、写生创作基地、党员教育、党建带团建帮扶,全面加强与金溪村协同配合,全力打造定点扶贫“升级版”,瞄准重点、精准施策,探索出一条既帮助金溪村致富的道路,又有效衔接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3],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余,贫困发生率逐步下降,让金溪村奔小康,打造脱贫样板,形成“党建+”扶贫可推广模式。
(二)探求“党建+改造扶贫”,夯实基础筑堡垒
金溪村的基础教育一直是薄弱环节,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注入教育优势资源是解决当地基础教育问题的“基础支撑”[2]。根据金溪村的现状,将通过寒暑期三下乡模式,进行义教、调研等活动。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发挥所长,培养小朋友学习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助力当地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改造建设、学生创作基地建立等多种形式探索“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真善美,以“党建+改造扶贫”凝聚教育帮扶合力[2]。同时,为了建设素质高、思想水平高的基层党组织和工作小组,高校从各职能部门选取部分政治素养良好、熟悉农村建设工作的人才,以派驻驻村干部的形式帮助金溪村发展党建扶贫工作组,从理论和经验两大方面带领农村群众做好党建工作,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驻村干部要主动帮助开展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和村级干部队伍的制度建设,联系群众,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水平,培育扶贫建设的领路人。
(三)探索“党建+产业扶贫”,汇齐合力促脱贫
注重将高校的智力优势和资源发挥到最大,带动发展金溪村地区产业。在校党委的统一协调下,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党支部尽锐出战,将支部党建工作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实现产业设计和成果转化对当地发展的带动示范[2];发挥师生党支部学科优势、应用专业优势,融合师生支部开展精准帮扶活动,包括林业景观、室内改造、茶叶包装等一批特色优势学科的党支部,以“党建+产业扶贫”为忙碌的脱贫攻坚一线送上及时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产业支持。为发挥金溪村茶叶种植的产业优势,福建商学院加大对当地农业生产的考察力度,制定扶贫产业发展“菜单”,大力发展种植业、乡村旅游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除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帮扶外,还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派遣人才帮助金溪村调整产业结构,引进现代种植技术、电商产品销售模式、生态旅游服务等新的经济形式,将当地的优势产品向外输出,不断提升金溪村农业的对外影响力,从而有目的、有效率地帮助农村經济社会实现发展。
(四)探究“党建+联动扶贫”,协同各类党组织积极推广农产品
学校将发挥党组织的服务作用,锻造致富“先锋队”,既加大“输血”力度,又加强“造血功能”。通过学校党委积极建立党建引领下的协同扶贫联盟,实现“1+1”帮扶效应,推动当地向“乡村振兴”转轨升级[2]。学校工会党支部、后勤部门党支部与当地村部党组织主动对接,开展校地联动、农校对接[2],带队深入种植茶叶采摘基地,积极参与扶贫实践。工会还开展了“助推脱贫攻坚特别消费券”“扶贫农产品进超市货架”等一列活动助力小康;同时由学校组织校友会成员加大对电商平台运营,将茶叶、薏米推广到各大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以“党建+联动扶贫”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四、结语
仙游县金溪村是福建商学院脱贫攻坚帮扶对口村,今后将着力推动优势党建资源共融互通,强化党建服务与群众需求链接,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衔接,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让“福艺栈”成为教师党建思政培训的重要平台,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努力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基层脱贫攻坚,为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马振华.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市场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0(12):132-133.
[2]欧阳汀,朱雨晨,刘康桥.坚持党建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以北京林业大学定点扶贫科右前旗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0(9):17-19+49.
[3]杨桅,石岚,关子霄.定点扶贫“+”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帮扶河南省洛宁县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10):50-54.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