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2021-10-08齐桂林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院校基层党建

齐桂林

摘要:从民族院校实际出发,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通过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并形成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系统化、长效化的工作体系与机制,完善创新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院校;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D633;D267;G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2021)01-067原06

基金项目院2020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研究”(2020GXDJYB073);2019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高校思政专项)“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与机制研究”(L19BSZ04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的重大创新成果。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民族院校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統一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教育进步创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同时,通过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并形成系统化、长效化的工作体系与机制,完善创新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21世纪中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成这样一个宏伟蓝图,需要全国56个民族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1]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2]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方向。《意见》也为我们各级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就是要认真履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责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

(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是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依据

中华民族大团结,共同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一个强大凝聚力、号召力的核心来引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作为凝聚核心的根本条件。《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并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没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实现团结统一是不可想象的”[4]。

党的领导能力能否有效发挥,决策部署能否贯彻落实,党的基层组织是关键。《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3]。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作为民族院校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新时代,民族院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带领各民族师生群众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根据地,是增进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有效激发民族院校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挥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政治和组织优势,把各类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保障党中央的民族理论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三)我国民族工作的现状是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据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民族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大事。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向好的,大局是稳定的,但也要看到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暗流”,如:国际上敌对势力利用所谓“民族”“宗教”问题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国内“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国内民族工作出现新变化;以及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处理不当的事情时有发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历来是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程度较高,意义不言而喻,已初步形成一整套的教育工作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工作有漏洞的状况,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使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没能有效地发挥出来,这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影响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际效果。

新时代、新情况和新挑战,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最前沿的民族院校基层党建工作,要认清当前我国和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另辟蹊径解决民族院校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大胆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相融合的模式,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推动民族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民族院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可行性路径

(一)政治和制度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民族院校党委要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它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贯穿到学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纲”和“魂”,并在工作中把方向、谋全局。

“把方向”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举旗定向,强化思想引领。民族院校党委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以及重大意义,并及时跟进党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最新工作部署,切实提升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武装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建质量,精准定位,深刻认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民族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并把它作为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敢攻坚,追实效,确保党的领导在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全面发挥作用。

“谋全局”就是要统筹全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形成工作机制。落实中央《意见》的实施方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意识,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整体战略布局和学校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当中去,全面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民族院校要把第一责任落实落细,成立以校党委为核心的工作领导小组,例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统一领导部署学校的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听取汇报,及时跟进,研究部署。制定相应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规章制度,如“实施方案”“办法”“守则”等,内容包括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成效、实施方案、具体举措、任务分解、运行机制、完成时间和责任单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确保任务落实,最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担负的领导核心责任,骨干队伍的作用,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融入党的建设,“使党建带动群团建设,党建带动业务建设,党建带动育人工作,提高民族院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5],推动学校党建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突出思想教育宣传的重要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引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思想建设是精神旗帜,是灵魂工程,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党的政治、组织、作风、制度、纪律等各项建设的基础。

1.扎实做好理论支撑和决策咨询工作。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要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单位紧密衔接、合作,或建立相应研究机构,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课题,“面”与“点”研究相结合,全面推进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面”的研究就是把研究的视角触及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方方面面。基本思路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搞清楚,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搞清楚,把理论上存在的误区搞清楚,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搞清楚,把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搞清楚”[ 6 ]。“点”的研究就是重點难点研究,民族院校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民族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相融合作为研究的重点难点。从实际出发对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状况进行一次基本的梳理,认清当前民族院校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总结民族院校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基本经验;剖析当前民族院校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研究如何发挥协同效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民族院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切实可行的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系统化、长效化的工作体系机制,推动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面”与“点”的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密不可分,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为民族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创建工作和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决策咨询和人才保障。

2.推进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党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党员和群众思想教育的任务,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民族院校的实际,多领域,多渠道,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成效。

其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基层党组织要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要抓好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阐释,牢牢把握话语权,创新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6]。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如板报、宣传栏、校报等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创新载体,挖掘如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讲求方法,采取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强化反分裂、反渗透意识。基层党组织积极配合组织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主要包括民族团结宣传月、民族团结宣传周、民族舞蹈比赛、民族歌曲比赛、民族手工艺展示、民族知识竞赛、民族体育项目比赛、征文演讲比赛、民族美食节等。展现多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与风情、今日民族地区发展新风貌、各民族学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宣扬民族平等友爱、互帮互助,表达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浓厚情谊;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师生员工交往交流交融,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其二,加强党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党支部。把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并纳入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教育活动中去,融入到“三会一课”制度中去。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重要历史事件,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积极引导党员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缜密逻辑、战略视野和忧患意识。自觉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站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政治引领和核心作用以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主线,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党支部建设。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党员率先垂范、其他部门各司其责、全员积极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新格局。

其三,加强施教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让学生信其道,必须施教者首先信其道。“学校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作为师德建设的关键”[7],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每一位教职工自觉与一切分裂破坏活动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新入职教师的教育培训内容,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事业观、职业观、民族观、教育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教学大纲和专业建设、行政后勤评价体系,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浓郁氛围。

其四,加强各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并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点工作。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大,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学生一入学就要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摸底、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从教师中选派政治理论素养高、风清气正,又有一定学生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辅导员工作。对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安排任课教师和党员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教育工作,跟踪关注他们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及时教育引导,以情感人,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也包括汉族学生,是面对全体各民族学生的教育,民族院校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为辅助,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学生懂得中国各民族在共同缔造历史和疆域过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1]引导学生树立“五观”“五个认同”的观念,落实“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

(三)组织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坚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

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民族院校是各民族的聚集地,工作相对于其他非民族院校情况复杂,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务要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一面旗帜。

1.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战略的大事来抓。少数民族干部是少数民族的一员,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了解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心理愿景,在处理民族事务过程中具备天然独特的优势,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主心骨”“领头羊”作用不可替代。大力培养选拔和大胆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政治过硬、忠誠担当、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和组织保障。一方面,要建立完善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干部任用制度。在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同等条件下,对少数民族干部实行优先培养深造,优先选拔使用。引入竞争机制,量化干部考核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的理念,吸引人才;同时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后备力量建设,把现实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少数民族干部选入后备干部库进行储备培养,做到备用结合。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要“不拘一格”,不断拓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来源渠道,着力选拔年轻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另一方面,培养提高锻炼少数民族干部的能力素质。把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干部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有计划地选送少数民族干部到各级院校、党校、行政学院、民族干部学校跟班学习,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根据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发展需求来开展业务培训,使民族干部所学的知识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能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能力水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压担子”,不断锻炼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少数民族干部自己也要“争气”,博学善思,以德服人,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2.优化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路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是将来少数民族干部的“储备军”、民族团结的捍卫者、民族地区发展的领导者和重要力量。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要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为党和国家建设,为民族团结与发展繁荣,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深厚、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是民族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通过谈心谈话、心理健康指导等,切实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关心与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观念,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向党组织靠拢。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可以从实际出发,创新培养思路,在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发展党员的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院和支部情况,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列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计划,单独设置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具体评价指标,在保证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将党员发展指标向少数民族学生适当倾斜,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体系。

(四)作风纪律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民族团结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就是一切为了各族群众,一切依靠各族群众;就是把各族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把各族群众当亲人,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牢固树立“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的理念,领悟“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最直观的感受来自身边的党员、干部,来自常打交道的基层组织”的道理。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千条万条归结为一条,就是赢得“人心”。基层党组织毫不动摇地秉持群众路线,出台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充分征求民族师生员工特别是少数民族师生员工的意见,考虑他们的感受,照顾他们的利益,用真心、真情、真意温暖各民族师生员工的心灵,努力营造和睦、安宁、其乐融融的校园民族大团结的氛围。建立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的发生预警机制,及时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消除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交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党员干部作风考评信息系统,健全监督纪律体系,推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精细化,加强问责制度,发挥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对违反民族政策、伤害民族团结的党员干部,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8]民族院校要發挥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天然优势,勇于挑战、敢于担当,以基层党建工作为着力点,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此推进民族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校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灿烂美好的现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0-12-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9/27/c_11250 49000.htm.

[2]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10-24(01).

[3]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0-12-30].http://cpc.people.com. cn/n/2014/0929/c64094-25762843.html.

[5]张翠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思想政治教育根[N].西藏日报(汉),2018-09-03(02).

[6]巴特尔.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三届决策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2020-12-30].https://www.neac.gov.cn/seac/xw zx/202012/1143745.shtml.

[7]焦敏.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8]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讲话[EB/OL].[2020-12-30].http://news.sina.com.cn/c/2015-10-01/doc-ifxiknzv1860621.shtml.

责任编辑:董瑞军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院校基层党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帕措”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探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复合互嵌格局与多元一体交融
略论孔子对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影响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