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人文社科图书编辑应具备的能力探析

2021-10-08李晓冉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编辑能力策划受众

摘要:图书出版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实现文化记录和传承、推动其传播与社会发展、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辑工作是整个图书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的质量决定了出版物的质量,是实现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图书编辑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追求自我提升的新高度。本文探析新时代人文社科类图书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关键词:编辑能力;策划;受众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出版行业积极做出变革与改进,力求在新的格局中寻求自我的升华蜕变。诸多发展和变化需要图书编辑对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提出新要求。

一、提升自身基本能力

(一)文学领域的创作能力

作为人文社科类图书编辑,相关领域优秀的文章创作及欣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但目前来看,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编辑后,再提笔进行文章写作或许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这种现象是因为编辑缺少创作的机会,平日的工作中多进行审校而缺少对自己创作能力的锻炼,长期的审校过程更是缺少人文社科方面知识的汲取,创作的能力有一定程度退化,创作激情被日常机械校对审查工作磨灭。

或许有人认为编辑最重要的在于他的专业能力,保证其编辑出版的作品质量过关就已经合格,人文社科类图书出版更加注重这一点。但我认为,文学的创作与出版需要优秀的编辑,优秀的编辑也应该是一位优秀的作者。

作为一名人文社科类图书编辑,如果能在其中涉及的多个领域,像是文化、历史、社会科学等部分稍有建树涉及,了解自己所对应的作品领域内的相关知识,自身能进行性相关文章的写作理解与知识储备,就会在编辑选稿时有自己独特的眼光,按照自己的标准筛选足够优秀的优秀作品。在稿件的审校方面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对来稿的润色得心应手,节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把握重点而解决问题,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二)严谨的工作态度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制造器物时所富有的一种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对制作不遗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从狭义上理解,它主要指工匠在自己职业中的一种专注态度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品质要求。从广义上讲,工匠精神是指所有行业从业者对自身职业的心怀敬畏,是对职业的崇高信仰,包含文化传承、拼搏创新、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严肃谨慎、一丝不苟等多种精神内涵。[1]工匠精神,是所有行业需要自始至终深刻于心的精神指向。无论面对何种事物,保持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每一个细节都极度精心、细致,才能保证产品质量。

编辑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要生产出广受欢迎、颇受好评、流传于世的经典作品,也需要坚守工匠精神,以极度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审校的作品,精心雕琢。中国几千年的编辑活动发展历史中,一代代编辑正是以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和工作态度创造出了大批对社会有益、可以传世的精品,保存和传承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编辑活动的劳动成果同时具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保证出版作品的质量,一方面需要确定其內容的健康,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向受众传播积极向上的进步文化;另一方面要对其外在进行妥当的设计策划,达到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人文社科类图书更需编辑严谨审校,保证作品内容的正确率是身为编辑最基础也极为重要的任务与能力。

二、把握市场动态变化

(一)贴近受众心理的策划能力

策划能力是编辑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优秀的图书编辑,对于图书内容与整体的策划要首先注重与受众心理的贴合,做受众有需求的图书,出版质量过关内容优质的作品。

作为人文社科类图书的编辑,对稿件的筛选要有自己的标准与敏锐度,内容上应与市场大众的审美习惯和身心发展的水平相适应,体现受众的主体性。对于其中传递知识的内容,不能一味追求实际的知识普及,进行舒适的内容排版与图书装帧设计同样重要。

除此之外,需要保证作品的内容符合出版法规,是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新时代的编辑要有政治认知能力和担当,要自觉践行“四个意识”。筑理想信念之魂,补理想信念之钙。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传播有益于提高民众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知识与思想;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交流。[2]

(二)与时俱进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出版产业是一种知识产业,人才是其发展的核心资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加广泛,消费者的阅读需求也逐渐多元,这使得出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由原来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拥有既懂选题策划、内容编辑、产品营销各方面,又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则成为了出版行业较为迫切的需要。[3]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出版社都在传统出版的基础上开始尝试数字出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在掌握编辑与营销外学习新的技术丰富自己尤为重要。传统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编辑人员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因为快速发展的融媒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传统纸质图书向融媒图书转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只有把握机遇,才能做出完美应变。

但是,如果仅仅将纸质图书电子化充当网络的“搬运工”则没有多少意义。编辑要充分考虑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深入了解数字化环境下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对传统纸质图书实现形式上的创新开发,提高传播力度,充分实现“二次创作”,提高对受众的吸引力,增加图书的宣传与展现形式。让很多因为单纯的文字、纸张而感到枯燥、乏味的读者,感受到纸质图书阅读时带来的独特感受,在忙碌的生活中收获短暂的放松。

三、学习如何与人交际

图书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于同作者团体的高效沟通,对新人作家的挖掘培养,整个出版系统内部的必然联系以及读者受众的需求把握。[4]编辑人员可以进行优秀的交流与沟通,不仅同作者保持良好的关系,更与团队伙伴培养较高的默契,是策划图书优秀内容与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优秀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人文社科类图书编辑在工作的过程中,联系一些领域内知名的作家进行约稿是最优的选择,因为他们本身在这一领域中有较多成果,优秀作品的积累使他们更了解读者的需求,作品的质量也更高,会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而受到欢迎。但他们的作品也并不是每一篇都非常优秀,其中也或许有需要进行调整修改之处。在这种时候更需要编辑有优秀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当面对知名作者所创作出的作品质量与内容不适合出版时,必须通过委婉的退稿说明与正确的修改意见来表达自己及出版社的需求,以更好地与作者达成一致。

在与知名作者保持良好交流与联系的同时,编辑也致力于寻找挖掘作者群体的新鲜血液。针对有写作天赋与潜力的年轻作者,编辑会给与更多关怀,增加自己的耐心。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时要多进行鼓励与肯定,对他们的创作进行引导。在写作中出现的不当之处,应该和作者本人进行及时平等地沟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作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另一方面,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不是断裂的不同板块,而是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不仅再局限于面向作者群体或自己的同事,还需要与图书受众积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掌握不同领域市场状况,了解图书所面对群众更迫切的需求与喜好,以此获得第一手市场反馈资料。因此图书编辑需要深入市场,凭借自己敏锐的嗅觉把握受众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用真心、耐心和诚心与其进行有效交流沟通,展示图书编辑具有的亲和力与观察力。

(二)团队精神与宣传营销能力

与期刊编辑相比,图书编辑应该具备更强的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编辑不能认为发行只是发行人员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其实在营销发行方面,编辑也具有特别的优势。宣传营销能力也是编辑整体能力的一种体现。作为一名人文社科类图书编辑,可以利用丰富的作者资源和读者资源为营销助力。

其实编辑工作与发行工作是融为一体且相辅相成的,图书销售量的增长可吸引更多的优秀作者为出版社撰稿,提高了作品的内容品质,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而高质量的图书出版也为编辑及出版社获得各种奖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只有通过宣传营销让更多读者了解到这本图书的过人之处,才会受到更多认可。

结语

无论怎样变化,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图书出版业,或许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编辑的核心能力永远是行业发展所需的核心资源。不断提升和发展这些核心能力,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其所具有的编辑力汇聚敏锐、严谨、文字、社交、精英意识等品质与细节,紧抓新时代给图书出版各环节带来的机遇,满足高素质编辑应具备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静. 论“互联网+”时代编辑活动中的工匠精神[J].出版科学,2017,25(02):52-55.

[2]刘波. 新时代编辑素养五论[J].传播与版權,2019(05):31-35.

[3]赵晓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文社科图书出版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8.

[4]王淑花. 浅析优秀图书编辑应具备的能力[J].传播力研究,2020,4(05):141-142.

作者简介:李晓冉(1998-),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编辑能力策划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能力的提升探讨
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探讨
谈大数据时代编辑能力的重构
论期刊品牌建设与编辑能力建设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