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三雕工艺与现代文创设计的碰撞与融合
2021-10-08夏小奇范雪薇
夏小奇 范雪薇
摘要: 古徽州下辖一府六县,古称新安,古徽州的历史悠久,自秦朝置郡县以来,迄今已有两千多年,曾以徽商之名盛誉海内外。可以说徽商的繁荣也带动了古徽州的事业的蓬勃发展,从而更好的扶持了古徽州的文化发展,古徽州的传统建筑以及装饰雕刻艺术成为了古徽州独有的“名片”,具有徽州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孕育出了徽州版画、徽州画派、徽州篆刻、徽派建筑、徽州三雕工艺等多彩徽州文化。本文就徽州三雕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创的结合与创新进行探讨,在现当代,传统且具有深厚底蕴的徽州三雕艺术怎样更加优秀的传承下去,用新的面貌更好的保存与继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徽州三雕工艺;现代文创设计;传承;融合
一、徽州三雕工艺概述
经历时代的变迁,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与人文形成了古徽州文化,徽商的繁荣更是为这些文化的发展助力。其中,以徽州建筑最为著名,古徽州的悠久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徽州三雕工艺,儒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仁”“礼”是徽州人奉行的道德规范。儒家文化不仅深入人心,同时融入到了徽州建筑中,体现在了三雕工艺中。三雕工艺图样题材广泛,浓郁的民间色彩赋予三雕工艺无声的语言。而三雕工艺中徽州建筑有一种沉静肃穆,古朴内敛的美。三雕的艺术价值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物质化,题材多为神话故事、戏曲人物、生活志、以及各种吉祥图案与花卉动物,存于建筑之美中。徽州三雕分别是,木雕,砖雕,石雕。用不同的材质来篆刻在建筑上,体现的不同阶级但却是大众所趋的,一种审美文化。徽州的雕刻艺术,从装饰造型上来说,不仅仅是平面的构造,同时也是与空间的结合。徽州工匠用他们高超的技术,在平面中篆刻成一个立体的空间,结合丰富题材的纹样,将寓意传达,不仅仅展现的是他们超前的造型能力和艺术审美,也把儒家思想深入其中,教化众人。
二、传统的三雕艺术发展
三雕工艺的历史源于宋代,在明清时期发展达到了鼎盛。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徽州三雕中的木雕工艺已经小有规模,以平面淡浮雕的手法为主,雕刻的画风比较质朴粗犷,而且只有平面和浅浮雕,借用线条流线造型,强调对称,缺少透视与空间的变化却增加了装饰趣味。到明中叶以后,徽商发展繁荣,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依附于建筑中的雕刻艺术也得到了发展,从质朴走向精细,木雕工艺变得更加繁琐精美,由曾经的平面逐渐向多层透雕过渡,到了清朝时期,雕刻工艺细腻繁琐复杂,雕刻的纹样构图,布局,都受到了新安画派的影响。雕刻的手法多采用深浮雕和圆调,大力提倡镂空效果。镂空精美程度令人惊叹,镂空层次可多达十余层,在雕刻的画面中。亭台楼阁、花鸟鱼类、飞禽走兽、人物动态、层层相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玲珑剔透,无不令人惊叹雕刻工匠的才能。
到了明清时期。徽州三雕的工艺发展最为鼎盛,技艺已经达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雕刻工匠们运刀自如,形随意动,相得益彰,将刀技与艺术表达到了极致,更加展现了三雕工艺的独特魅力。现在还坐落于徽州的宗祠内的木雕工艺精美,采用浮雕镂空雕与线雕相结合的手法。因木雕的材质与其用途众多,所以在三雕工艺中题材广泛,工艺在发展过程中也更为精巧。木雕题材广泛,因建筑或物件用途来结合图案和雕刻手法来表现,一般成连续样式,也能独立成画品展示。
砖雕是传统建筑中的一种装饰艺术,以民间建筑最为花样繁多,是古代雕刻建筑的重要艺术形式,由明代徽州窑匠鲍四首创。砖雕的作用广泛多用于,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等处。为建筑添了肃穆庄重的色彩。砖雕题材,多以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为主,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主要以平雕,浮雕,立体雕刻手法展现。在方寸之间篆刻出多层镂空的画面,层次分明。砖雕的用料考究,经特殊技艺烧制。现存的建筑物中仍可观赏其精美,虽经过岁月的打磨,风雨的腐蚀,但是仍能观赏到当初辉煌的痕迹。
石雕的历史悠久,分布较广,而且类别也有区分,石雕受自身材料的限制,所以雕刻种类并不复杂,主要是一些动植物,纹样和书法等题材,用于廊柱、门墙、牌坊、墓葬。徽州三雕中,木雕的代表作,为黟县的宏村承志堂和木雕楼,承志堂里的雕梁木雕“百子闹元宵”。石雕代表作,为歙县的棠樾牌坊群和黟县西递的“松石”“竹海”姐妹石雕漏窗。姐妹石雕漏窗左右各一,成对。达到了“无字诗、画意对”的艺术境界。砖雕代表作则为屯溪滨江长廊里的“五百里黄山图”大型砖雕。画幅面积之大,透视层次之广,是不可多得的绝世佳作。古时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被打压,处于底层阶段,始终处于窘境。限于理法不得僭越使用材料,于是将精力与财力体现在精雕细刻上。雕刻技法高度提升,所作亭台楼阁无比精美,能工巧匠尽施绝技,才有如此登峰造极之势。
三、三雕工艺与文创设计现阶段碰撞
文创设计随着网络时代的变迁,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踊跃到大众的视野,文创设计的再创作对传统文化的推广来说就像给予二次生命,文创设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复制文物外观与纹样,它是为原有的文化基础上附加了知识性与融合性的作品,是通过设计来表达思想,文化等的消费产品。近些年许多传统的优秀文化与文创结合,创造出许多深受大众追捧的产品,在走进大众视野的同时,也是潜移默化的把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传统文化衍生出的文創作品不断地走进大众的视野,同时博物馆的文创发展非常的迅速,我们所熟知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一改印象中传统肃穆的形象,在文创的设计下更具有年轻化与话题度,文创产品丰富,年龄受众面广,从经济效益上来看,是一个好的趋势,如果从文化传播来看,在售卖产品的同时购买者也会通过产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博物馆文创产品深受受众群体的喜爱,国外的博物馆文创作品在国内具有知名度的也很多,例如历史悠久的大英博物馆推出的馆藏日历,盖亚·安德森猫系列,罗塞塔石碑系列等。大英博物馆收藏世界不同文化的藏品,所以文创产品的样式也是琳琅满目,在产品设计时会选取文化认同度高,或是具有不同特点的重点文物等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因此,优秀的文创设计应该是在传统基础上加以深化,挖掘文化中的内涵与精神特征,将现代审美观与实用性和传统文化的价值结合,创造出真正具有文化价值的文创设计。传统的文化是再创作的基石,怎样将优秀的文化与文创设计融合并传承优秀文化才是重中之重。
通过线上与线下等途径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三雕工艺文创设计的市场贫瘠,产品种类较少较为单一,线下景区如著名的宏村,西递等古村落调研发现售卖的多以馈赠礼品为主,并且受工艺的限制,木雕产品多以摆件,缺少实用性与创新设计的文创产品,而砖雕与木雕工艺的文创产品更是少之又少,所见之处也只是用来收藏的工艺品。通过调研博物馆的文创周边可以发现,不管是线下零售还是线上途径,在购买群体中,年轻人是主力军,随着消费主力与设计师年龄层年轻化,不难发现,消费群体的准确定位才是促进周边更新迭代的关键。在文创周边中较为多见的是纸胶带,冰箱贴,帆布包,手机壳等较为具有实用性且较为普遍的产品,在纹样的提取上大多数也只保留了传统图案本身样貌,再创作的创意较少,在这些周边中与三雕工艺有关的几乎无法找寻。因此在了解现有三雕工艺文创市場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与推广方式也是本文需要探索的研究点。
四、三雕工艺与文创设计的融合
随着机器逐渐代替人工,三雕工艺的传承匠人也越来越少,三雕工艺不仅仅传承的是技艺的价值,三雕的图样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怎样再创作突破对工艺固有的观念与现代设计碰撞融合也是传播三雕工艺传统文化周边的一个出路。在网络时代一个好的设计加以优秀文化的基石是能引起关注度的。精准定位消费群体后可按不同阶段所追求再设计,针对年轻群体可提取三雕中的吉祥元素,更符合当下消费追求。如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文创其中吉祥八宝书签,选取的是馆藏中清代景泰蓝八宝,分别为金轮、胜利幢、吉祥结、右旋海螺、妙莲、宝瓶、金鱼、宝伞。馆藏作品是铜胎镀彩掐丝珐琅工艺,在文创书签制作工艺中,采用的是现代金属电镀与仿珐琅的工艺,大幅度的保留了工艺质感,又因八宝赐福寓意深受消费群体的喜爱。三雕工艺独具特色的制作工艺,与文创设计合适的融合能使传统工艺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实现传统的文化与工艺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三雕工艺中最便于实践的木雕工艺因其用材方便,也是三雕中作品,图样种类最多的。针对故事性来说,具有儒家文化底蕴的故事性图样更符合当下年轻群体的追求。木雕图样中有许多吉祥的寓意,如《百子闹元宵》图,极其繁复精致,百子为一百个活泼的孩子,各种形态,富有情节,同时充满祝福的寓意,这种吉祥的元素提炼可作为包装,木质结构具有稳定性,且较为保存,也可制作为精美的礼盒,结合徽州当地特色礼品,如酒水,茶饮类产品,借用木质结构的稳定来保护礼品;石雕质地坚硬,材质耐存放,雕刻工艺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图样题材较少,适合作为摆件,或在石材的质量上设计使之更具有实用与便携的功能;砖雕因砖材的作用多用于建筑装饰因此雕刻手法丰富,图案精美,也可以使用镂雕,多层雕的工艺来制作精美便携的文创产品例如,镇尺,座位牌等。徽州三雕在现代文化中是一种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传承文化,传承文化再创作的文创产品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材料与用途,工匠在立意构思的时候,会考虑造型构图,雕刻技巧以及最后呈现的视觉效果,疏密,虚实,立体与空间都是影响最后成品的因素,这种权衡也是传承文化设计中要有的,需以巧思来提取元素,在优秀的传承文化中提取精华再创作。
总结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并且随着大众意识增强,不断攀升。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响越发重要。徽州三雕工艺作为一种传统悠久的文化,需要方方面面来解读,三雕图样元素可以通过系统的梳理,分解,重构代入现代生活。文创设计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但是恒定不变的是支撑设计的传统美学与哲学思想,认识到三雕艺术的思想是解构文化元素的重要核心。最后以三雕古老的文化融入现时代的生活,需要了解到需求与文化精神怎样去碰撞与融合才能算深入市场,深入三雕工艺。开发到受众也需要一个传播的过程,在更好的传播传统文化的旅游业同时,将三雕工艺的新面貌推广出去成为的徽州文化符号。
作者简介:
夏小奇 (1975-12-18-),女 ,汉族, 北京, 硕士研究生, 教授 ,出版物设计研究, 北京印刷学院。
范雪薇1996-04-26-),女,汉族,安徽,本科,无,装饰艺术。
本论文由 “国家级一流专业——视觉传达设计”(项目号:2215012004)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