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2021-10-08李菁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训课程工业机器人实施路径

摘要:本文结合国家思政教育目标以及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中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总结出“协作、奋斗、使命”的思政主线,并详细探讨了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程各项目章节中的融入机制,形成了一系列分层次、递进式的思政子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业机器人;实施路径;实训课程

本课程作为一门以实训锻炼为主的专业课程,要落实思政元素的融入有较大难度。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层面,使命意识、工匠精神是青年学生必须的具备的基本素质。另外结合课程特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学习更加要求学生能很好地进行人机协作、团队协作。从学生就业层面普遍存在离职率高、畏难心理严重、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薄弱的问题。因此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对工匠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就业后存在的主要问题确立了培养具有“协作奋斗的使命感”的工匠技能人才的总体德育目标。

一、“协作奋斗的使命感”解读

服务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更应当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将初心使命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厚置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培育出有责任、有担当、不断钻研的专业人才。

作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学生目标是成为大国工匠,落实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落实这种奋斗精神。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置入刻苦奋斗的思政教育目标,并在实训锻炼中不断锤炼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进一步升化为纯洁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结合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这门课程协作的含义更为广泛,不仅是团队合作,更是人机协作。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重要的课程目标。

二、“协作奋斗的使命感”融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的意义与价值

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学生就业回访、相关企业调查,发现目前学生就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离职率高。比如工业机器人现场安装与调试等工作岗位,由于工作强度较大、工作难度较高,很多学生难以坚持在一线2)畏难心理严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情况,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3)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薄弱,不能很好地与同事交流协作。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缺乏使命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对奋斗精神领会不足,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没有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因此以“协作奋斗的使命感”作为指引,将爱国情感、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团队精神融入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帮助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将较低层次、个人化的奋斗目标提高到与国家、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层面。

三、“协作奋斗的使命感”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实施路径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围绕“协作奋斗的使命感”的思政主线,在传授实践技能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采用项目式教学分别从“爱国心”、“报国志”、“奋斗怀”、“智造魂”四个维度诠释“协作奋斗的使命感”,实现了相应的四个德育目标:“大国工匠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爱国情操;“四个自信”理想信念;“协作、奋斗是职业道德中重要的品格之一”的职业精神以及“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价值观。针对课程内容重新做任务设计,在原有的项目任务基础上增加对角色情节设计,让学生真正进入职业角色,在做中体验感悟;注重总结反思设计,要求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升华前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分享交流。课中实施“体验-分析-实践-反思”四步走,突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技能学习及情感认知过程,分层次、逐步地实现德育目标。

四、“协作奋斗的使命感”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环节设计

通过引入实际工厂中自动化产线上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示教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现场编程技巧,具备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人员要求的职业技能,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

1.课程内容设计

将“协作奋斗的使命感”教学内容融入理论教学、项目教学、实践实训:在理论讲授环节中,增加“为什么学”等前置性问题的探讨,将思政元素相关内容主动融入到理论授课的部分中去;在项目分析和操作实践环节中,打破传统“任务书”模式,在原有的项目任务基础上增加对角色情节设计,成为学生岗位工作的“剧本”,通过设计情境体验过程,让学生真正融入职业角色。先得到感性的认识,再通过项目分析获得从感性到理性提升,最后的实践过程便水到渠成,从做的过程中得到深刻的体验感悟,实现项目德育目标与智育目标。

2.课堂实施

通过体验环节引导学生认识职业工作内容,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小组合理分工,进入工作角色。学生结合真实工作情境分析课堂任务,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实践任务,潜移默化地将技能点融入到课堂任务中,完成技能培养目标。最后进行小组分享,反思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五、结论

课程思政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国家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就业问题提出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协作奋斗的使命感”的思政主线,并结合课程内容对具体的融入机制进行设计。实现了分层次、逐步递进式地实现课堂德育目标的达成,并最终推动德育总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魏星.高職《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咨询,2020(26).

[2]朱 媛,张祖耀.“奋斗的幸福观”思政元素融入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研究[J].设计教育,2021(3):94-96.

[3]徐春玲.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在当代的历史使命[J].社会科学研究,2011.

[4]刘娣,陈桂,刘坤.应用型本科机器人专业教育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7(22).

作者简介:李菁:(1990—),女,山东淄博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领域复合隔膜材料、复合防护涂层材料。

猜你喜欢

实训课程工业机器人实施路径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基于虚拟样机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液压夹持器的设计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工业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PBGS教学模式在“办税模拟”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SolidWorks的工业机器人离线仿真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