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对话”成“笑话”

2021-10-08姚祥贵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对话孔乙己优化

姚祥贵

摘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存在种种不当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准确剖析病因,有针对性地寻求优化对策,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阅读 教学 对话 优化

对话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行为,审视目前的阅读教学,不难发现,由于认识的偏差、思想的忽视、操作的失误等,课堂对话的失范行为并不鲜见,这无疑降低了课堂的效益。以下分析了教师的7种不当教学行为,并进行优化分析,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不当行为1:居高临下式

师:《苏州园林》不仅段与段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段落内部也有邏辑关系。第3段是因果关系,第4段呢?

(生1默然。)

师:你就不能动动脑筋吗?你是泥塑木雕吗?

生2:并列关系。

师:第5段呢?

(生3默然。)

师:你本来应该是小鲜肉,怎么变成行尸走肉了?

生4:总分关系。

师:第6段呢?

(生5嗫嚅。)

师:怎么那么傻啊?你看看你们,一问三不知。难怪考起试来,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脑子是个好东西呀!

行为分析:教师自诩“严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语气生硬,尖酸刻薄,出口伤人。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引导是否到位,不应将答不上、学不会、考不好的责任一股脑儿地推给学生。学生战战兢兢,不敢质疑老师,不敢挑战教材,潜能自然无法被激发出来。

优化策略: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这样,对话才有话语基础。课堂对话对教师而言,是传授知识,更是分享理解、精神交流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习得知识技能,还是创新思维、凸显个性、实现自我的过程。教师“蹲下来看孩子”,为对话营造和谐的氛围,摒弃“逼供式”“恩赐式”“选择性”对话,课堂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不当行为2:海阔天空式

师:今天我们学习《苏州园林》。课文都预习过了吧?

生:嗯。

师:下面我们看三幅图片以及文字介绍。苏州园林跟何园、半亩园是不是一回事?

生:都是私家园林。

师:园林主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都有极高的身份。

师:都是什么人?

生:都是官员。

师:而且都很有文化。

行为分析:上述对话绕来绕去,讨论看起来煞有介事,实际跟本课的学习目标相去甚远。

优化策略: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对话。好的对话基于好的问题,要使对话有成效,提问是关键。教师的提问要措辞清晰、明确,有层次性;要关注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注意提问的方式;重中之重是要瞄准学习目标。

不当行为3:我行我素式

师:请同学们先自读《恐龙无处不有》,然后提出疑问,我们共同讨论。

生1:什么是“泛大陆”?

生2:除了在南极洲发现恐龙以外,还有哪些有力的证据支持“板块构造理论”?

生3: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大陆漂移学说”,还是“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我们以后慢慢讨论。现在我们先来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

行为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了教师的知识储备时,教师选择虚晃一枪,转移话题,从对话现场撤退。教师不习惯先听后讲,手头唯一的“标准答案”才是真正的“底牌”。这样的“对话”本质上是独白,是把学生当成承载知识的容器。

优化策略:教师要为对话做充分的准备。预设时,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还要充分了解学情。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的问题为问题,不以寻求共识为最终目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对话时可能产生差异、生成问题,这些差异和问题恰恰是语文教学中宝贵的资源。教师带着问题走向学生,再带着学生走向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走向新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对话的质量。

不当行为4:蜻蜓点水式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答不上来。)

生2:孔乙己是一个善良的人。

生3:孔乙己爱喝酒。

生4:孔乙己会偷东西。

师(发现没人举手):孔乙己是一个迂腐、好吃懒做而又不失善良,且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行为分析:学生缺乏充分的准备,尚未对课文有深入的研读,只是虚假地参与课堂,课堂对话只是肤浅地“尬聊”,很难探到问题的实质,往往收效甚微。

优化策略: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对话”应以有效的“阅读对话”(师生与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为前提和载体,学生在充分“独学”的基础上,再登上“对学”和“群学”的舞台,循序渐进地讨论问题。研究表明,教师等候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对话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学会等待,“生”“动”的课堂才“生动”。教师不能为完成任务而让学生疲于应对“问题”,要让学生“动起来”,充分思考,有效交流。

不当行为5:零敲碎打式

师:请大家把第4段内容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段文字写的什么?

生1:春天的景色。

师:给你什么感觉?

生2:春意盎然。

师:可不可以说“生命复苏”?

生3:行!

师:同学们,生命可贵不可贵?

生(齐):可贵!

师:值不值得珍惜?

生齐:值得!

行为分析:教师提的多是“事实型”“选择型”“常识型”问题,缺少思维容量,将好端端的整篇课文掰碎。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不屑于回答问题,或者形成徒有其表的热闹局面。

优化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对话设定一个恰当的起点,聚焦一个明晰的着力点,围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落差”的主要问题展开对话。问题是师生互动行为的焦点,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而有效的问题不仅要指向目标,还要在目标之间形成直接或间接的“落差”。

不当行为6:隔岸观火式

师:鲁迅为什么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美女蛇”的故事?

生1:美女蛇的故事有趣。我小时候也听我奶奶讲过一个蛇的故事……

生2:我家园子里也有过一条蛇……

生3:和尚天生和蛇有矛盾,法海就老想抓白娘子……

行为分析:教师只充当了交流的“召集人”或“旁听者”,由于教师角色的缺席,课堂对话其实成了学生的自由“交谈”,任凭其自由发挥,而偏离课堂教学目标。

优化策略: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对话中,固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绝不能放弃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教师不仅要在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发散处或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等设置问题,引发对话,还要在对话过程中“该出手时就出手”,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让对话有序进行。

不当行为7:隔靴搔痒式

师:《蔚蓝的王国》这篇文章,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喜欢?

生1:我喜欢“白色的风帆鼓了起來,宛似天鹅的胸膛,帆的上面挂着几面随风轻扬的小旗”。它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师:嗯。

生2:我喜欢“我只看到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在那儿,和煦的太阳愉悦地露着笑脸”。它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生3:“我们看到一些岛屿,晶莹明澈的仙岛,岛上的璧玉宝石光艳夺目。——仙岛隆起的岸上飘来醉人的芳香……一群五彩缤纷的长翼的鸟儿。”从视觉、嗅觉角度写景,并运用了“晶莹明澈”“光艳夺目”“醉人”“五彩缤纷”等一系列形容词,生动地描写了仙岛上梦幻般的美,表现了“我们”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

师:生3同学回答得怎么样?

生:好!

师:回答得这么好,还不来点掌声?

(学生响起“啪——啪啪”的掌声。)

行为分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么不置可否,不辨优劣,以简单的“嗯”“哦”作为回应;要么盲目点赞,吆喝学生“掌声响起”。这种隔靴搔痒、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反馈,大大降低了对话的效果。

优化策略:优化评价,提高反馈的附加值。教学对话绝非简单的问答,关键在于唤醒、建构、创造。教师要在学生杂乱无序时吹响哨子,在学生茫然无措时示范,在学生偏离方向时为其导航,在学生流于表面时引向深入,在学生回答错误时因势利导,在学生难以攀登时提供梯子,在学生有所突破时予以嘉勉,这才是“有深度的课堂”“最伟大的课堂”。

对话过程中教师的不当行为绝不只有以上几种。教师应以先进的理念观照课堂对话,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优化课堂教学,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提升效能,精彩纷呈,学生的核心素养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对话孔乙己优化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孔乙己(下)
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