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

2021-10-08刘洁黄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6期
关键词:博物馆创新

刘洁 黄硕

摘 要:博物馆事业发展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文章在分析博物馆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对加强博物馆发展的法规制度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法规制度;创新

0 前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博物馆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之一。

2020年的金秋十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正是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博物馆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博物馆数量增长了近16倍。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财政部、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发文《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博物馆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10年间全国博物馆数量翻番。

“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2天新增一家博物馆,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达553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710家。各省市的博物馆数量在近十年间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以廣东省为例,2010年广东省内博物馆169家,截至2019年年底,广东省备案博物馆335家,数量增加了一倍。

博物馆事业快速蓬勃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开始呈现。按照中国文物报社首席研究员李耀申的话说:“前进大潮之中往往大浪淘沙,成长的烦恼、发展的忧虑也在时刻困扰着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总体而言,博物馆事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博物馆监管、服务、保障等方面体制机制的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尚未确立、现代博物馆制度尚未有效建立、政府部门对博物馆微观事务干预较多、博物馆人才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需求,需要创新;促进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也需要创新。在博物馆事业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2 加强立法研究,以法治保发展促创新

2015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博物馆条例》,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如此评价:“所以叫《博物馆条例》,而不是《博物馆管理条例》之类的,这就说明了国家是要鼓励博物馆事业发展。”2017年9月1日,《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公布,这是《博物馆条例》颁布后国内首个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2020年9月1日,《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是各地为落实《博物馆条例》而制定的关于博物馆工作的第二部地方性法规。

《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的体例结构和具体规定,在遵循《博物馆条例》、参考《广州市博物馆规定》的基础上,呈现出一些新亮点。

2.1 对市县两级政府的博物馆建设数量做出了硬指标规定

《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第10条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自然、历史、文化、科技等资源设立博物馆,至少设立一座国有博物馆。”《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这一条规定,有利于解决一个地方的博物馆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推动政府致力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博物馆”。

2.2 以专门一条规定对非国有博物馆的促进与保障

在体例上,跟此前关于非国有博物馆的促进与保障措施零散见于法规中的几个条文不同,《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第15条对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操作措施。

2.3 明确了对未履行知识产权保护义务的责任主体追究的法律责任

《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明确将加强博物馆知识产权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职责列入了第四章法律责任的条文。

2.4 明确提出了博物馆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和服务的职能

《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实际,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提升影响力和传播力”。

2015年《博物馆条例》颁布之后,各省市都加强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法治建设。然而与博物馆数量的快速增长和事业的发展需求相比,法治建设的步伐还可加快,事业发展的创新力度还可增强。

博物馆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当勇于先行先试,以法治建设保发展、促创新,建立地方规章与管理办法体系,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事业发展之路。博物馆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省市及时用好立法资源,制定相关地方立法,用法律来规范和保障当地博物馆的持续发展;在条件成熟时,省级行政区域可由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研究制定省级地方性法规。在坚持“有法可依”的同时,通过把博物馆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转化发展文化资源的指标和考核要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以及约束性指标中,政策、法规、实施方案相衔接,共同促进博物馆建设与持续发展。

3 完善制度建设,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

3.1 理顺体制机制,探索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创新之路

其一,上层体制机制的改革是国有博物馆持续健康发挥创新活力的必需。围绕博物馆法人治理体制改革,应运用新发展理念做好顶层设计,从法规与制度层面为解决国有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局指明方向、提供保障。

其二,在国有博物馆内部制度建设方面分类施策,在条件成熟的博物馆继续推进理事会制度,鼓励经营效益好的博物馆自发开展基金会制度的探索。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中尤其要注意不同地区国有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差距。加大对基层博物馆的财政支持,同时及时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估,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其三,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总分馆制模式和博物馆联盟的建设,带动基层博物馆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内地已有194家博物馆拥有分馆或多个馆区,总分馆或馆区数量总计达6000个。南京市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等国家一级博物馆都纷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先后启动了总分馆制模式建设。近年来,博物馆联盟也相继成立,如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45家博物馆组建了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通过创新行业发展模式,基层博物馆实现了与大型博物馆在藏品资源的共享、展览合作、人才培养、文创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各地区博物馆文化产品的供给,提升了博物馆的总体发展水平。

3.2 規范中促发展,提升非国有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在博物馆事业发达的国家,非国有博物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著名的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是其一。国内最大的民间博物馆是位于成都市的建川博物馆聚落,通过创建民办博物馆发展示范城市、博物馆小镇、博物馆村落,成都的博物馆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提升人民文化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场所,而且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宣扬传统文化瑰宝及民族精神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如场地与经费保障问题、缺少专业技术方面的指导、尚未形成充分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

此外,各地非国有博物馆本身的规范发展也存在着共性问题,包括藏品真实性和合法性判定困难、法人财产权确权推进缓慢、重展览重收藏轻研究轻教育等方面。改革发展制度先行,“规范”前提下的“激励”应成为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基本立场。

针对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需要解决的以上困难与问题,从发挥政府的规范管理、政策激励与技术指导作用、行业协会的同行协作与市场监督作用、非国有博物馆的内部建章立制等方面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使非国有博物馆能够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发挥其市场化运营自主权的优势,更多地融入社会,与国有博物馆一起承担起社会教育与服务平台的职能。

3.3 通过制度建设激发动力,挖掘博物馆文化传播与科研教育潜力

博物馆身兼多项功能,既是收藏文物、传承历史的载体,又是文化展示的平台;既是文化场馆,又具有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属性。通过制度建设激发动力、保障权益、规范行为,是保护和挖掘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必要举措。

3.3.1 制度先行,促进博物馆规范化发展

制度先行能未雨绸缪,促进信息化时代博物馆的规范化发展。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发展中的运用已越来越普遍,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化信息采集、物联网技术已在智慧博物馆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传播推广应突破时空限制,增强互联网多媒体的内容建设,积极引导舆论预期,这些都离不开政策的引导、鼓励与支持。

3.3.2 重视文创品牌和文旅融合的作用

文创品牌和文旅融合在博物馆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引导博物馆理性发展衍生品牌产品、如何合理分配收益、如何定位博物馆在市场化运作中的位置,都需要在制度层面展开调查研究。开发文创衍生品只是博物馆挖掘自身文化潜力的一种形式,其前提是应具有社会高认可度的博物馆文化品牌及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博物馆文化品牌的开发可拓展思路,结合不同展览类别的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及开发能力,重视多元资源要素的开发。

同时,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也亟须加强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内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与制度完善是博物馆文化资源传播方式创新的前提条件与方向指南。

4 结语

博物馆身兼多项功能,既是收藏文物、传承历史的载体,也是文化展示的平台;既是文化场馆,又具有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属性。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如何突破阻碍创新发展的既有困难,发挥博物馆的最大效能,又能使得博物馆事业健康规范发展,需要法制的保障与监督。

参考文献

[1]李耀申,李晨.博物馆改革发展焦点问题及对策建议[J].东南文化,2020(4):133-138.

[2]佚名.国家文物局宋新潮解读《博物馆条例》最核心部分[EB/OL].(2015-05-22)[2021-05-20].https://www.sohu.com/a/16133958_114770.

[3]苗宾.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旅游发展思考[J].中国博物馆,2020(2):115-120.

[4]杨拓.新技术视角下博物馆发展实践与趋势[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11):146-152.

[5]田国杰.新形势下中小型国有博物馆文物藏品收集利用工作的对策和出路—以洛阳市国有博物馆文物藏品收集利用实践为例[J].中国博物馆,2020(3):94-99.

[6]董志强.民族地区博物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青海省博物馆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9(3):115-118.

[7]刘勇.非国有博物馆的法律保护:现状、困境与出路[J].中国博物馆,2019(3):119-124.

[8]蒋德平.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之路[J].人民论坛,2018(31):140-141.

[9]马会丽,王宏志,李细归,等.中国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的多尺度分析[J].人文地理,2017(6):87-94.

[11]段勇.藏品是博物馆实现宗旨的根基[J].中原文物,2017(2):116-120,128.

猜你喜欢

博物馆创新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