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展示手段融合应用与创新
2021-10-08饶光锋
饶光锋
摘 要:文章先对文物展示手段创新的意义进行简析,然后在让文物动起来、让文物近起来相关基础上,总结文物展示手段融合应用,进而在媒体化、亲民化以及虚拟化相关方面详细分析和阐述文物展示手段的创新。
关键词:文物;展示手段;创新
文物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承载文明、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文物,社交网络的发达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文物的重要性和价值。在新时期环境中,为了让大众深入了解文物,不仅需要保护且挖掘其存在的价值,更加需要用好的方法将文物进行展示,让文物能够“活”起来,提升文物展示的针对性,让大部分人无法企及的、收藏在博物馆中的文物都可以“活”起来,以此让文物的存在更有价值。因此,本文对文物展示手段融合应用与创新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1 文物展示的意义
文物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珍宝。文物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文物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文物的展示可以研究过去发展轨迹,也可以让当下的人通过各种文物记住历史。文物展示对于发扬民族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文物展览不仅可以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还可以在精神层面上对大众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物的展示对于年轻一代的群体来说,可以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文物展示,可以丰富其学识,使其知道历史常识,了解到我国古时朝代的兴盛与衰败、发展与更替。还有一些宗教类的文物,比如敦煌莫高窟,这类文物的展示可以让大众知晓宗教的发展,提升艺术的鉴赏能力,不仅可以发扬民族精神,并且还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由此可见,文物的展示意义重大,对于个人来说,可以提高全民素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以让民族文化更为丰富,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2 文物展示手段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创造出了逼真的虚拟世界,将文化、技术、工作和娱乐、艺术与商业之间的隔阂完全去除,让人们可以在信息空间中更直接、更高效地接受信息和获取知识。博物馆作为一种非营利性、面向大众永久开放的机构,在对文物文化进行收藏、征集和展示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发展,需要在社会发展和大众需求的情况下,扩散到物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博物馆不仅仅是对文物的保护和展示,还需要向大众阐述其存在的精神内涵,要经过多种技术进行诠释,这样才能够把遗产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传承下去。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个地区出现了文物展览的热潮,在社交网络发展下,更多的人开始对文物感兴趣。比如“三星堆”文物,在一时间被推上了网络的热点,这可以证明大众对文物的兴趣很大,只是在以前由于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导致很多人无法从多角度了解。因此,在社会进入新时期发展阶段中,文物更加需要拉近和大众之间的距离,博物馆在这其中就肩负了重要的责任,在工作中需要创新文物展示的方式方法,从多个角度、使用多种技术,为大众全方位地展示文物,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3 文物展示手段融合应用
3.1 让文物动起来
最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开始大范围使用新技术,博物馆也不例外。如今很多博物馆开始使用VR、全景技术等新科技,让文物“动”了起来,让大众可以看到文物不同的一面。21世纪以来,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让文化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基于这些新科技,文物的解读和展示有了新的角度,为大众呈现了一场神奇的视觉盛宴。比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图》,利用数字动画技术,让图上北宋市民仿佛活了过来,他们或搬运货物,或抬轿,或卖货,或骑马,或看诊……完完全全地复活了古代街市的繁荣和热闹。观众在参观时会产生一种“我就在这闹市之中”的感觉。这种方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极大的益处,可以让观众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民俗生活。这种方式不但让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了新途径,同时也打开了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新局面。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在展示的过程中,还将动画技术和投影技术融合在一起,不仅展现出汴京的繁荣景象,还适当地加入了夜景画面,让文物画面更加真实,也让大众从一种新的角度去观赏,从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上感受艺术。这种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展示方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对文化的传播也有了更大的作用。
3.2 文物近起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也在文物的展示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项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对文物的损害,依照原文物一比一的大小打印出模型来让大众观赏和触摸,让大众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物,大众在获得真实感觉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文物的保护。而对于一些无法进行一比一还原的大场景古迹时,全景技术自然而然地发挥了自身的作用。通过此技术,可以让观众随时随地体验和感受。比如秦始皇陵博物馆推广的“云游”博物馆项目,在官方网站上推出了“数字展示”的板块,其中包括了“全景兵马俑”,观者可以在手机或是电脑上直接浏览兵马俑全角度的高清图,把4575万像素图片拼接成高达500亿像素的室内全景图。将全景技术和网络技术相融合,向外展示秦文化,构建“数字博物馆”,这样可以为无法到博物馆的人提供不一样的观赏角度。通过这种融合方式,让远距离的文物一下亲近起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电脑和手机观赏文物古迹。
3.3 让文物受众多起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大众接收信息和理解知识的主要媒介。而在这种时代环境下,文物的展示也逐渐地网络化,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以及各种App上都有了文物的身影。这让文物的相关信息受众变得更多,让文物所及的圈层更大更广,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现在的网络上,使用文物当作主体来申请“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的數量逐渐增多。比如“三星堆”申请了微博号、抖音和公众号,故宫博物院也同样申请了“微博号”“抖音号”等。这些文物收藏机构在网络上设立属于自己的账号,并且在网络上塑造自己的人设,或卖萌,或搞笑,以此来拉近和大众的距离,让更多的人感兴趣,并且开始关注文物方面的信息和知识。这种方式的展现,运用网络技术来让更多人了解文物,可以让文物的受众群体更多,从而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和精神。
4 文物展示手段创新
文物的展示不能够只是局限在博物馆中,而是要以另一种方式走出去展示,进入人群中,拉近文物和大众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文物的价值。因此,在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需要对文物展示的手段进行创新,不管是博物馆中的展示,还是对外的展示,都需要使用科学、网络等技术来创新。
4.1 媒体化
在网络时代,媒体是承载和传播内容的巨大载体,怎样使用新媒体来让文物“走出”博物馆,展现自己的风采,这是博物馆需要思考的问题。新媒体依靠网络技术,让文物的展现有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App、电视节目等,这些媒介的出现都能够让大众对文物的印象更加深刻,让文物“走入”大众生活。
在新浪首推微博平台之后,深圳博物馆便是第一个注册微博的博物馆。现在微博上的博物馆账号不计其数,不仅是在微博,在头条、抖音等平台都有注册账号,多平台多渠道地吸引网友的关注。文物依旧是文物,但是传播和展现的方式已经不再严肃,不再只有少数人看到,它存在于各个网络平台,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展示。在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变成鲜活的历史和文化。网络媒体是提高讨论度的最佳平台,比如“三星堆”文化的出现,微博上的@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在介绍黄金面具时的微博互动量上万。基于这些现象,博物馆对文物的展现和推广就更加需要使用网络媒体平台,要使用社交工具、直播等方式,使用网络技术让大众可以站在第一视觉感官上参观文物。此外,还需要对文物进行趣味化,消除大众对文物严峻、肃穆的印象,造型多样的文物可以配上文字制作成表情包,这种方式让文物“活”起来,成为人们社交中的必备图片。文物虽然是古代文明留下的痕迹,但是只有被诠释和开放,才真正具备了其本身的价值。在网络媒体时代,博物馆在对外宣传时也可以使用新媒体工具,不再限制在内容的宣传上,還可以为大众提供服务。
4.2 亲民化
在政府部门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之下,各个地方都建设博物馆。现代化的博物馆集中性的展示特点,能够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让大众产生自豪感。但是在部分人的心中,博物馆是严肃的、庄重的,有些人可能只去过一两次文物展,甚至一次都没有去过,这让文物和大众之间有了距离。所以,博物馆在展示文物时一定要亲民。文物展示和保护是一个整体,在保护时也要规划好文物的展示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建设小型的文物展示模式,有投入少、亲民和宣传效果好的特点。政府部门可以将城市规划建设和文物保护、展示融合,一同规划建设。结合当地的文物资源,针对性地进行文物展示。比如将馆藏的文物变成“一区一镇一路”的形式,在城市的乡镇和街头、公园等地,用小型的亭子、石碑形式,甚至是商业街板凳椅子,多样化地宣传文物。这样不但能够解决财政对文物展示形成的限制,也可以让大众近距离欣赏文物。
展示文物时,可以规划相应的主题,比如将本地历史遗迹、名人等,与城市文明建设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活动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但向外展示了当地文物,也让当地的环境更优美。文物的“活”性源自人和物、物和景的交融。博物馆在开展工作时,可以鼓励大众参与文物展示的设计,通过本地媒体、电视线上线下多角度宣传,广泛征求大众的意见,让文物展示成为热门的话题,让大众可以知晓文物的核心价值和文化情感。征求意见不仅是收获民意,也是在传播和表达文物的内涵。
4.3 虚拟化
目前大部分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缺少互动,即便是博物馆的级别很高,但是因为资金和设计上的限制,在文物的陈列和展示上缺少新意。最近几年依靠媒体技术发展而建设的数字博物馆越来越普及,在文物展示过程中也可以数字化。数字化的优势是可以在陈列文物时与观众互动,让静态的文物更加生动。还有线上的虚拟博物馆,人们在便携设备上就能看到文物多角度的形态。博物馆展示文物正在向着电子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可以使用流行的3D技术和VR技术,让观众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河南卫视春晚成功出圈的歌舞节目《唐宫夜宴》,此节目充分使用了VR技术,把虚拟化的博物馆呈现在大众眼前。这种虚拟化的方式让观众仿佛就身处于博物馆之中,加强了沉浸式的体验。再比如有些博物馆使用光感技术,让观众隔空操作就可以控制皮影人物的动作。VR博物馆和多人协同系统结合,可以让更多人置身于VR场景之中,感受虚拟的文物环境。还能通过场景再现、故事还原等方式,尽可能地让观众深层次地感受文物,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虚拟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展示,以此技术建设一个统一的展示平台,突破了人们观赏不可移动文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公众可以在展示平台的电子图上浏览各个地区的文物,并且可以知道文物的级别、时代、出土地址等信息。此外还可以依据文物种类和年代进行主题性的展示,如书画类、丝绸类、铜像类;或者是不同的历史时期,如新石器、夏商周以及秦汉三国等。相对于其他的技术,虚拟技术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让年轻的一代主动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和文物互动,这对于文物精神文化和内涵的发扬与传承有重大意义。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传统的、固有的博物馆文物展示和陈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互动、沉浸和趣味化的信息表达方式更受欢迎。使用科学技术,把文物从简单地展示转变成为多样化地展览。科学技术的出现就好似一双翅膀,让文物的展示有了更大的翱翔空间。对于博物馆而言,使用新兴科学技术来进行文物的展示永远都在路上。互联网和新媒体为文物的展示提供了多角度、多平台,让文物的受众更广。VR技术、全景技术等,让文物的展示不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再受时间的限制,观众可以在千里之外参观兵马俑、三星堆,也可以在现代看到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置身于古时。总之,在新时代中博物馆的文物展示工作需要依据大众审美需求和功能上的需要,使用一些新兴技术,让文物展示手段更加多样化,让文物精神价值的传播范围更广。
参考文献
[1]褚汉.文物亲民化展示的建议与对策[J].大观:论坛,2021(1):90-91.
[2]叶丹妮.新科技手段与文物展示的融合[J].汉字文化,2020(19):157-158.
[3]翟宏友.浅谈静态文物展示生动化的科技手段[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96-97.
[4]赵青山,杨丽梅,杨瑞璟.浅谈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