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山刀钱币艺术特征解析

2021-10-08阮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古钱币历史艺术

摘 要:博山刀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殊币种,隶属于华夏古钱币五十名珍之一。由于它产生历史原因的独特性、文字书写的稀缺性、使用年代的短暂性,故遗留的数量特别稀少,为收藏界所珍爱。博山刀很少出土面世,使更多的古钱币收藏者难得一见,不被人们了解和认识。同时燕齐两国战争的特殊性及博山刀铸造使用的地域性,也局限人们对此刀币的认识。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让更多的收藏家们知晓,进而对博山刀钱币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特征、故事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鉴赏。

关键词:博山刀;文化;古钱币;历史;艺术

博山刀和燕明刀外形比较相似,但在面文、材质、艺术特征、书法特征、历史背景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也因为这些相似的外观,导致博山刀和燕明刀特别容易混淆,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发现博山刀独特的艺术特征,并探讨其与燕明刀币、齐大刀币、尖首刀币等钱币的特征区别,以便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它的知识,了解弘扬博山刀的艺术、文化、历史、军事、社会意义等。本文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解析与探讨。

1 博山刀钱币文字的书写特征

博山刀的出土地为当今山东省淄博市香峪村。博山刀是战国时期使用过的一种货币,其面文为燕国制,有一个直立“方折明”的符号。背文是齐国制,前些时候,笔者专门到山东省淄博市齊文化博物院进行参观学习,并对该馆所藏的三枚博山刀(图1)的特征进行了解。

第一把刀面“明”字,背文“化”字,刀币通长145毫米,宽21毫米,厚1毫米,重量18.80克。第二把刀面“明”字,背文有4个字“莒冶法货”,刀币通长138毫米,宽16毫米,厚1毫米,重量16.10克。第三把刀面“明”字,背文有4个字“莒冶法货”,刀币通长138毫米,宽11毫米,厚1毫米,重量18.10克。

此三枚刀币为生坑钱币,上有颗粒锈,锈色入骨,生根绿锈,孔雀蓝绿相间,斑斓悦目。刀面“明”字大而方折,有力遒劲,钱文为大篆文字,铸造精美。刀背面铸有“莒冶法货”4个字均为大篆文字,笔画细挺有力,筋丰骨满,书写功底深厚,古朴苍劲,顺畅流转,章法布局舒展有致,彰显古代先贤的美学风格,百看不厌。

怎样区别博山刀和明刀、齐刀。从面文上看:①博山刀的面文有一个“明”字,这个“明”字是方折笔。②燕明刀面文也有一个“明”字,是圆转笔。③齐刀的面文一般为3~6个字,分为齐法化、齐之法化、节墨之法化、齐返邦长法化、齐邦阳城结信之法化等多种类型。经过对比分析,它们虽同属于齐国刀币,但是面文区别较大,且文字的书写区别也较明显。这使博山刀、燕明刀和齐刀可以很好地区分和辨别,供收藏和鉴赏者参照、明辨。

2 博山刀钱币的形制特征和齐刀、燕明刀的对比分析

在春秋战国的晚期,当时的社会急剧动荡变化,不仅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也相继产生了不同的货币体系。华夏民族是农耕型社会,货币流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铸币往往也与青铜工具的发展相关。钱币的种类、样式之所以千奇百怪,这也与各地经济交流日益密切相关,不同体系的地区铸造了各自不同的货币体系,使货币的流通十分混乱,各自为政,直到秦始皇一统中原后,才结束这种混乱的货币体系。当时的四大货币体系:①刀币;②布币;③蚁鼻钱;③圜钱。由于涉及钱币种类方方面面的太多,在此文中仅论述刀币体系。

刀币起源于渔猎实用工具“削”,《周礼·考工记》曾云:“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而成规。欲新而无穷,敝尽而无恶。”意思是筑氏制作“削”,长一尺,宽一丈,6把“削”可以合成一个圆。“削”锋利无比,即使刀刃磨损殆尽也不会缺损变形。刀币体系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流通于今内蒙古、东北、山东省、河北省及山西北部等地,即渔猎和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各国的刀币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按照地区分类,主要可分为四大种类:

①齐刀,也俗称齐大刀,体型较大,由齐国铸造发行,流通于该国和邻近地区。西周成康之际已经流行,即周成王与其子康王执政时期,约公元前1063年,可能是姜太公封于齐地之后便开始推行。在众多齐刀中,齐六字刀和齐九字刀最为著名,其面文镌刻“齐返邦长法化”,因此也称“建邦刀”或“返邦刀”。三字刀最为常见,面文只有三个字的称为齐三字刀,即“齐法化”或“齐之化”,制作粗糙者应铸于春秋战国晚期。近年来,又相继出土齐九字刀,其面文镌刻“齐邦阳城结信之法化”,铸币质量精良,纹饰精美,为齐国纪念币性质,齐大刀本就名声大噪,齐国刀币又有新成员的加入,的确是古钱币界的又一大喜事。

②燕明刀,由燕国铸造发行,流通于北方一带,又叫“明刀”“易刀”,是出土数量最多的刀币,在朝鲜和日本均有发现,形制上有方折和圆折两种。圆明折刀因弧度较大,呈磬折形,叫磬折,又名磬折刀。方折明刀有在齐国领地博山出土的,又叫博山刀,或称齐明刀,是新发现的一种刀币,极为罕见、珍贵,被定为一级古钱币,列为泉界五十名珍之一。博山刀即是此文中重点探讨的稀有刀币之一。

③尖首刀,由燕国与中山国地区铸造,形制较大。首部尖锐,刀体很薄,刀形比较宽,刀身与刀柄交界的地方都是匀称的圆弧形,刀柄较细,刀环小而扁。钱文多在刀背,无字或一字较多,有二字者较为少见,均无纹饰。而尖首刀中的针首刀刀尖细长,刀身短薄,又名匈奴刀,多无文字,此币不易保存,刀尖极易折断,完整品相甚少。有不少藏家将折断的刀尖粘上修补,故鉴赏时要加以注意。

④直刀,赵国所铸,又叫圆首刀、钝首刀,圆首刀身平直,几乎没有弧度和弯曲的地方,刀柄上也没有脊线,体型较小。面文有“晋阳”二字者被称为晋阳匕,也较为罕见,此钱币传世及出土非常稀少、珍贵,均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3 博山刀钱币书法与金文(钟鼎文)对比分析

博山刀钱币的书法,是传承金文和甲骨文的文字和书写特征,我们看到博山刀币的正面是一个“明”字,写法夸张,结构奇特,大的方折“明”字和燕明刀的圆形“明”字区别明显。看起来博山刀是延续甲骨文和金文的直接写法,奇特的结体非常相近,线条细瘦挺拔,有金文的书写神韵。而燕明刀的“明”字,是延续石鼓文和刻石的字体,厚重舒展,婉转流畅,苍劲有力。两者的写法和结体有明显的不同点,较易辨识。

金文是大篆文字的一种,主要是指铸刻在鼎和钟等青铜器上的一种铭文。金文在殷商时期产生,它是随着铸造冶炼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铸造文字,到了周代已广为盛行。金文是在甲骨文的文字发展基础上传承过来的,由于多发现铸刻在钟、鼎等青铜器皿上,也历来被人们称为钟鼎文,据容寅编著的《金文编》统计,共有3722个文字,其中能够被人们辨识出来的文字有2420多个,相较甲骨文的文字更多。虽然目前发现的甲骨文骨片约15万片,除去相同的刻画,仅4500多个单字,但是能够辨识的文字却只有1500多个。由此,可以看出甲骨文是先写然后刻画的文字,其书法特征是笔画较细、方笔俱多、圆弧形笔画较少。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对于刀,有的锐利、有的钝;对于骨质,有的骨质硬、有骨质软,还有的骨质细、有的骨质粗,所以刻出的起收笔有尖角,在一个横或竖的笔画中也粗细不匀。在字体的结构上也参差错落,大小长短不一,书写刻画的情绪感很重,书刻字的艺术水平也变化很大、差异较大。

另外,甲骨文的产生也是由其时代背景所确立的,文字刻画在甲骨上用来占卜、预测吉凶等,有的是急用、现刻,书写和艺术水准也因人而异,字体和书法风格变化比较随意。有的风格刚峻挺拔,有的瘦劲道丽,有的粗壮浑厚。笔者观察博物馆中收藏的甲骨文,发现有些字有黑色的书写痕迹,但还没有来得及雕刻出来。甲骨文的鼎盛时期是商朝后期的武丁时期,而金文的鼎盛时期则是春秋战国的东周、西周时期。西周时期的金文风格端正雄浑,用陶泥范书写镌刻,用青铜材料铸造,是金文的鼎盛时期。到了东周时期,由于列国割据,形成了多种地域风格,金文书写风格的差异和变化都很大。

博山刀币上的面文同钟、鼎上的金文、甲骨文以及齐刀上铸造文字进行对比分析,其文字的篆法、书写特点,文字特点都隶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同宗同源,一脉相承,书写风格隶属细瘦挺拔、清秀遒劲。

4 博山刀出土地理环境以及材质、锈色的分析

通过前面的研究分析,博山刀的出土地理位置是现今山东省博山地区的香峪村水库修建地,这里山高林密,村庄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古时候是燕国和齐国的征战之地,位于山东省南部,是春秋战国时期莒(音举)地的所在区域,此地出土的刀币背文多有“齐化”“齐化共金”“莒冶法化”“莒冶齐化”等文字,由于铸造精良,文字只有0.5毫米,生锈之后较难辨认,面文一般情况下都有一个方折“明”字,刀币的形状也为燕制。所以,多数研究者认为这是燕侵齐之后,在莒地的齐人所铸造流通使用的,由于出土较少,没有历史资料记载,刀币上的文字又难辨认,故以出土地博山命名,现虽又有少量几枚传世和出土,也罕为世人所认识。

博山刀,也称为齐明刀,关于其铸造和制作的时间和地点,现大多认定为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284),燕昭王派乐毅为大将,又联合秦国、楚国和三晋(是指魏国、赵国、韩国)共同讨伐齐国。经过征战,联合国军队攻占齐国70多座城池,但只有莒地和即墨两地持久攻打不下。6年后,燕昭王去世,公元前279年,齐国军队反而打跑了燕军,收复了被占的领土。在这6年期间,莒地的齐人为与燕战区换取生活物资和生产必需品,铸造出齐国和燕国能够互相通用的货币。据后来考察,铸博山刀币的铸造陶范在莒地之外較远的地域也有出土,由于出土数量少,使用年限又非常短暂,并不被世人所熟知。最近又发现了长而瘦的“明”字刀币面文,有待另文考察、研究。

刀币的主要成分是锡青铜或铅青铜,由于各国的国力和科技水平不同,铸币时铜含量的高低差别的确很大,这些品质较好的是齐刀、博山刀,足以说明当时齐国的国力强大,物资资源极其丰富,国富民强。经过检测,博山刀青铜含量约为70%,其余为铅、锡成分。而燕明刀的含铜量只达到35%~45%,含铅、锡量达45%左右,从材质来看,燕明刀的材质和品相是刀币中最低,也可以看出燕国的铸造冶炼技术不如齐国好。

目前,民间收藏的刀币内层多有致密锈,主要成分有黑色的氧化铜、红色的氧化亚铜、绿色或蓝色的碱式硫酸铜。表面主要成分多是氧化亚铜或氧式氧化铜等夹杂锡和铅等氧化物。在颜色上有黑色、棕褐色、蓝绿色,再加上红色的氧化铜锈,人们把这个称为“红斑绿锈”,这些都是真品的锈色。所以我们在收藏和鉴赏时,刀币的锈色和包浆也是需要注意的主要内容之一。

5 结论

经过实地考察与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①博山刀面文的“明”字,直方折笔,特点明显,比较容易辨认。

②博山刀的形制和燕明刀十分相近,只是刀柄和刀头的转接处和面文“明”字的写法略有区别。

③燕国攻占齐国后,当时仿燕明刀制作和使用不像齐大刀那样厚重,这使二者非常非常容易混淆。博山刀形体不大,制作相对轻薄,文字只有0.5毫米,生锈之后文字较难辨认。这也是铸文较难辨认的原因之一。

④由于战乱原因,博山刀使用时期较短,只有两年的时间,故存世量极罕,世存不超过20枚,故列为泉界五十名珍,更被文物界认定为一级文物,是国内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参考文献

[1]戴志强,戴越.古钱币文字[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2]汤可可.中国钱币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3]黄绍银.中国收藏之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4]施树禄.中国古钱图录[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

[5]阮佳.华夏古钱币与中国书法艺术[J].艺术品鉴,2020(7):194-195.

猜你喜欢

古钱币历史艺术
纸的艺术
新历史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古钱币被窃案
历史上的4月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