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是最好的电视教科书

2021-10-08陈宏

教育传媒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电视教科书纪录片

陈宏

【内容摘要】本文梳理了纪录片教育功能的历史演变,列举了纪录片教育功能的世界实践,对新发展阶段纪录片教育功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纪录片;电视;教科书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文艺的重要使命是培根铸魂。纪录片得天独厚的真实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特质,使其具有其他教育手段所往往不及的教化功能,它为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解读历史和展望未来提供了基本参照和真实的影像支撑。纪录片因而成为了最好的电视教科书。

纪录片是对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合理艺术加工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形式。好的纪录片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了解世界的更多奇妙之处。纪录片本身的优势为其发挥教育功能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成为立德树人和培根铸魂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一、纪录片教育功能的历史演变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纪录片以其独特的纪实性、知识性、艺术性呈现宇宙万物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囊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题材内容的非虚构类艺术作品。它通过真实的画面展示、生动的语言描述、感人的音乐渲染,调动受众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到审美过程中去,随着情节的演进,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最早提出纪录片教育功能的,应该是英国纪錄片大师格里尔逊。“我视电影为讲坛”,他当时说的电影即是纪录电影。格里尔逊的基本美学观点是纪录电影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实施公众教育。中国早期纪录电影的推动者和教育纪录电影的开创者之一孙明经先生认为,电影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与教育,这一点与格里尔逊的运用纪录电影媒介实现教育大众的观念基本一致。他在《电影是什么》一文中指出:“电影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媒介,电影是教育和建设的利器,电影是促进国际和平的桥梁,电影是促进世界大同的媒介。”纪录电影对人的教化影响之大,让孙明经等许多当时的有识之士开始大力推广教育电影,并创办了各种相关的机构,而这些机构的核心就是成立于1932年的“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两年之后,时任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常务执行委员的郭有守先生,在他的《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史》一书中写道:“近今国际联合会,且设国际教育电影协会,专以消除民族隔膜,倡导人类和平为己志,各会员国应声而起,设协会与国联合作者,亦踵趾相接。诚以电影绘形绘声,所表现者真切有味,感人至深且速,其效能盖十百倍于语言文字也。”

我国纪录片教育功能的历史演变,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叶的商务印书馆,其影戏部拍摄的一系列纪录片,包括《盲童教育》《技击大观》《养真幼稚园》《长江名胜》《第五次远东运动会》《天女散花》等都颇具教育价值。商务印书馆当时对纪录电影的宣传教育作用已有了明确认识,其目的是“借以抵制外来有伤风化之品,冀为通俗教育之助”。这与商务印书馆经营教科书的方针大致相同,都具有为新学教育服务的宗旨。从社会价值上看,20世纪初叶早期教育电影真实反映了社会的演变,体现了“文以载道、教化社会”的功能,对民众科学启蒙和现代意识的培育发挥了积极作用。

1938年延安电影团的成立成为人民电影的起点和发端,其首要任务是为政治服务,目标是密切结合现实斗争,以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作为制片指南,留下了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新闻纪录片。延安电影团即后来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现在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中央新影集团,在它近百年的发展变迁历程中,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也拍摄了大量的重在唤醒大众、教育人民的纪录影片。比如《民主万岁》《大西南凯歌》《友谊万岁》《征服世界高峰》以及扬名国际的纪录片《红旗渠》《南京长江大桥》等。1946年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来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也拍摄了一系列具有教化功能的纪实影片,如《民主东北》《预防鼠疫》《中华儿女》《赵一曼》等。从1947年5月至1949年7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先后派出了32支摄影小分队深入到前线、工厂和农村,其中张绍柯、杨荫萱、王静安3名年轻的摄影师还献出了生命,他们拍摄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使用胶片长达30万尺,编辑了17集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它使民众认知了东北解放战争、华北解放战争的真实面貌,了解和感知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实况,也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献。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需要,中央和地方电视台以及社会制作机构的纪录片创作百花齐放,纪录片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显现,在助推提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986年10月成立的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媒体平台,既有党媒属性,又有服务教育的责任与使命,高度重视纪录片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纪录片的教育功能为立德树人服务,先后在各个频道黄金时段开播了纪录片栏目,目前在主频道CETV1安排了《发现·中国》(周一至周五播出,每期50分钟)、《记录中国》(周六、日播出,每期45分钟)和《中国纪录片》(周一至周日播出,每期27分钟)等若干档纪录片栏目,每年首播600多部集纪录片,首播时长近千小时,在全台节目播出中占据重要分量,在配合国家重要主题主线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阵地作用。国家广电总局连续几年给予《发现·中国》栏目“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栏目”的荣誉和奖励。同时,近两年中国教育电视台自制推出了一批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并斩获多个国家奖项,如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保障成果的《中国社会保障纪实》、展示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24小时》、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制度的力量——七十年中国社会保障纪实》,以上纪录片分别获得多项国家大奖。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中国教育电视台还联手学习出版社等机构摄制了千集微纪录片《中国共产党影像纪实》,该片以时间为轴,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经历的大事记为节点,以翔实的史料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的成绩与奇迹。这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讲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影像通史,对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具有重要教育意义。近年来中国教育电视台还联合社会力量重点打造了若干教育纪录片节目集群。其中有旨在为了让青少年学生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让校园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战场而推出的《博物馆之夜》《漫步长安街》《我是传承人》《一堂好戏》《村寨,美丽中国》等传统文化类纪录片节目集群;有为开拓思政类节目新样态、新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而推出的《师说》《我是辅导员》《法治天下》等思政教育类纪录片节目集群;有为强化青少年劳动教育、审美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中小学课本,构建公平均衡的教育而推出的《影视公开课》《课本里的中国》《社会保障纪实》《战疫24小时》《青春的旋律》等素质教育类纪录片节目集群;也有为聚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推广职业教育改革经验,传播职业教育新理念而推出的《职业技能大赛》《少年工匠》《我爱中国造》等职业教育类纪录片节目集群。中国教育电视台下一步还将按照台融媒体发展战略,全面进入互联网,建成纵向衔接、横向合作的,大屏小屏融合、线上线下互动的全媒体传播矩阵,重点打造和推动爆款融媒体纪录片产品,实现中国教育电视台在融媒体建设发展之路上的受众引流与“弯道超车”。

二、纪录片教育功能的世界实践

许多教育科学研究者认为,纪录片可以作为课本的伴读教材,对于课堂学习具有很好的补充乃至引领作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可以看《话说长江》《航拍中国》,学习金融知识可以看《华尔街》《货币》,学习历史可以看《故宫》《中国通史》,生动形象,别有情趣。青少年从纪录片认识大千世界、社会历史,认识他人也确认自我。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地方台制播了大量富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例如《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新中国外交》《本草中国》《航拍中国》等。央视纪录频道打造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每一集只有短短的5分钟,诸如“楚”字是这样来的,长城是这样防御外敌的等,把一件文物的质地结构、时代背景、文化特征生动呈现出来,让孩子们感悟到国宝背后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央视科教频道制作的体验式纪实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每集都以中小学课本中的经典内容为线索,老师带着孩子走进文化古迹、讲述历史故事、寻迹河西走廊、观摩苏州园林等,每天只需20分钟,就能让孩子身临奇境般地感受唐诗宋词、领略大漠边关。

提起“数理化”,孩子们总是为那些复杂的公式头疼,因此往往丧失学习的兴趣。有什么好办法培养孩子们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呢?“让孩子爱上数理化,假期必看这9部纪录片”:《统计的乐趣》《数学的故事》《概率知多少》《电的故事》等。这9部纪录片,帮助孩子们边看边了解数理化的学科本源,鲜活的影像、生动的故事、抓人的细节吸引孩子们踏上奇幻之旅,去探索数理化世界的奥妙。

“如果我在中学以前就看过《美丽化学》,我的化学也许就不会那么糟糕了。”《美丽化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制作的一个科普纪录片项目。一经推出,一个月内点击量就超过200万。这是看过该片后,网友写给创作者梁琰的留言。甚至还有家长赞助梁琰的团队,让他们继续制作有关化学史的影片,以惠及更多的孩子爱上化学知识。《美丽化学》用美丽的画面把印象中需要死记硬背的化学知识,变成了美妙的艺术享受,将他们从乏味的实验室带入色彩斑斓的奇妙世界。《时代》杂志官网评价说,只要看过“美丽化学”视频,就一定会爱上科学的。

好的纪录片,不但能够帮助孩子学到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热忱。纪录片带他们了解世界历史文化,带他们欣赏从宇宙起源到地球深处的奇妙景象,纪录片还可以使他们受到激发去探索自然、科学、艺术的世界。

世界发达国家的公共电视台,大都设有专门面向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频道或机构,制播以人文历史和科普教育为主的纪录片,如美国PBS、日本NHK、英国BBC、澳大利亚SBS、欧洲ARTE等。由法国和德国共同成立并轮流运营的ARTE电视台,旨在宣传推广欧洲文化艺术,传播全球科学新知,赢得了大量青少年受众的青睐,对于新一代欧洲人对欧洲意识和欧洲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欧美发达国家对纪录片的教育功能的重视。

以制播流行科学、崭新科技和历史考古纪录片为己任的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自1985年诞生后发展迅猛,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纪录片制播机构,其节目覆盖科学、历史、自然、科技、探险、侦查和探究等层面。具体节目包括《荒野求生》《浩大工程》《海上雄风:郑和下西洋》《生活科技大解密》《无敌建筑》《科技新未来》《超炫科学》《灾难鉴识》《机器巨无霸》《透视人体极限》《非常实验室》《制造的原理》等等。看看这些名字就好像教科书课文名,且林林总总,应有尽有,观众足不出户亦可放眼世界、获得见识。“探索频道节目饶富教育意义、寓知识于娱乐,鼓励家庭观众活到老学到老”。美国探索频道的诞生本来缘于将教学课件视频化,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纪实节目的娱乐性,以至于增加了一些娱乐节目,企图更多地获得青少年的青睐,但过犹不及,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后来美国的探索频道跌出美国十大最受欢迎频道和连续两年被低评分。为此,美国探索网络副主席克里斯·莫斯里(Chris Moseley)决定将美国探索频道拉回到原有定位,即播放有趣的教育科学节目。

英国BBC也生产了众多富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例如大家熟知的纪录巨制《冰冻星球》《蓝色星球》等,还有《坐着火车游英国》。这部纪录片颇具特色,BBC将170年前一位名叫乔治·布莱德萧的人撰写的一本火车指南拍摄成系列纪录片。利物浦、曼彻斯特、普雷斯顿……纪录片带领观众坐上火车,游览布莱德萧曾走过的英国,倾听每一处的历史与故事,欣赏沿途英伦风情。BBC还拍摄了8部帮助孩子们学习的纪录片。比如《逻辑的乐趣》是一部很好的启蒙电视教材。逻辑是哲学、语言、数学的引擎。从街角酒吧到金融市场交易所,从古老的哲学研究到前卫的人工智能科技,逻辑无处不在。这部纪录片不是单纯地讲述逻辑的演变历史,而是从不同的著名理论入手,带领人们走进逻辑的世界,从中体会数学和规则背后的乐趣。又如《艺术的力量》,这部纪录片采用“真人演绎、现场还原”的方式,详细讲述了卡拉瓦乔(Caravaggio)、伦勃朗(Rembrandt)、毕加索(Picasso)等八位艺术大师的生平,重现他们的创作历程。从人物传记到艺术鉴赏再到人生启示,全面剖析艺术大师们创作过程中扣人心弦的故事。孩子们通过这8部纪录片,从自然,到历史,再到艺术,可以饶有兴趣地认识世界。

對孩子来说,看纪录片可以获得知识,培养兴趣,激发想象;看纪录片还可育化“三观”,建构信仰。特别是在“四史”教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塑人们的美好品德等方面,纪录片存在着许多先天的优势和后天的可塑性。

据《天津日报》报道,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天津解放72周年,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推出了7集纪录片《奠基岁月:天津1949—1956》。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解放后天津人民在奠基岁月里砥砺奋进的故事,凭借鲜活珍贵的一手史料、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动人叙事打动了无数观众,被誉为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天津市实验中学特级教师史巧玲看了该片十分激动。她的父亲就是天津解放时随军入城参加接管工作的干部,今年已98岁高龄。史巧玲告诉记者,《奠基岁月》“这部纪录片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要3个‘铭记:一要铭记不忘初心跟党走;二要铭记不忘使命拼命干;三要铭记不忘历史向前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的红色基因要永不变色、代代相传。”中国教育电视台也推出了1000集每集5分钟的《中国共产党影像纪实》……

三、新发展阶段纪录片教育功能再探索

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虚拟技术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少年过于沉浸在虚拟世界,模糊了真实和虚拟的界限,有可能对于青少年正确认知世界产生不利影响。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见证、历史的真实写照,因而能以其无可争辩、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来自生活的艺术魅力,影响、激励和启迪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有效平衡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关系。历史题材纪录片让人们更好认识历史,现实题材纪录片让人们更好认识当下社会,科学题材纪录片让人们更好探索未知世界,人物题材纪录片让人们更好感受榜样的力量。

最好的教科书该如何写就,这是纪录片人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纪录片的教育功能,绝不是牺牲电视的艺术性,不是让纪录片变得严肃教条古板。当前我国纪录片不断提高创作的艺术水准和技术水准,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教科书式功能的精品力作,使纪录片不仅“高大上”更有“烟火气”。表述方式与时并进,是纪录片更好地实现教育功能的必要手段。在大众文化逐渐占据各媒体主要位置的形势下,应该不断探索纪录片有效传播的表述方式。过去我们强调“历史话语的当下表达,政治话语的文化表达,民族话语的世界表达,学术话语的通俗表达”,这还远远不够。在《微观世界》《鸟的迁徙 》《海洋》等经典纪录片中,观众之所以能够看到全新的世界和生命,是科技成果让内容变得丰富而有趣。包括《我们走在大路上》《淮海战役启示录》《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中国》等,这些优秀作品也都充分利用情景再现、纪实剧、虚拟技术、人工智能、航拍手法等等,找准定位、选好题材、推出精品,使纪录片更容易被当代青少年所接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推出的大型科学纪录片《飞向月球》,围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等内容展开,它采用4K超高清拍摄制作,搭建了全球首个4K混合现实实时数字特效制作摄影棚,在科普表达上创新性地大量采用三维动画,直观解读科学原理,真实还原月球空间环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向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奉献了一部多维度、立体化、有温度、具情怀的科学教育纪录片。

由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全国总工会及中新同创公司拍摄的1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我爱中国造》,从历史的、世界的、人文的三个维度,深度展示了一百多年的中国工业化进程,特别是有滋有味入情入理地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史上的那些事。该片在各电视台及网络平台上推出后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人民网盛赞这部纪录片“是一幅关于现代中国制造业的‘清明上河图,也是一部为民族脊梁树碑、为民族复兴喝彩的光影篆刻”。在历史长卷徐徐展开的过程中,该片首先强调的是纪实功能,在此基础上围绕着问题、过程、结果、影响这一镜像逻辑,不断铺设悬念,寻找故事的矛盾与张力,深入挖掘人物情感与命运,为小人物立传,投射个体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觉醒与智慧。北京电影学院胡智锋教授对该片的教育意义撰文给予高度评价:“这部纪录片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全景式呈现了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而深刻的信息和启迪。我觉得,这部纪录片在今天的推出,对于广大青少年受众的‘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时代意义,也是观众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国情教育的影像教科书。”①下一步,中国教育电视台还将布局“纪录片+教育+交互”的平台运行模式,构建交互体验纪实节目新模式,逐步实现以大数据为支撑,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的导入,实现学习的场景化呈现和终端个性化服务,打造各学龄学生个性化学习交互体验的纪录节目模式,重点打造全息沉浸式纪录行动,让科技为纪录片的教育功用赋能。

四、结语

国家民族的未来在于青少年,但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文化教育面临着严峻形势,因此纪录片的创作播出对于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教育部、中宣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要求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使观看优秀影片成为每名中小学生的必修課内容。在娱乐节目甚嚣尘上之际,广大纪录片人坚守主流价值传播理念,坚持正向激励和向上向善引领,在制作纪录片时有意识发挥纪录片的引导和教化价值,让纪录片成为形象化的优秀思政教材,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有人说,纪录片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人类的生存境况;也有人说纪录片是一把锤子,它敲打着人类的良知;而我想说,纪录片更是一把火炬,它既辉映着历史,又光照着未来!纪录片创作需要家国情怀,需要激情、热血和担当精神。纪录片人应在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中继续发挥“镜子”和“锤子”的作用,更要发挥“火炬”的价值引领作用,用纪录片书写出属于新时代的最好最美的影视教科书。

注释:

①胡智锋:《〈我爱中国造〉:盘点制造大国的成绩单》,《光明日报》2021年3月17日。

猜你喜欢

电视教科书纪录片
Rough Cut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藏起来的教科书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