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10-08

云南教育·视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职级教育部门县域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赵德荣做客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对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进行解读。

问:近年来,我省教育综合改革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作为系列改革中的两项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德荣: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校长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深化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推进两项改革首先要从3个方面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推进两项改革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找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以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激发活力,破除中小学教师发展方面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中小学教师队伍从专项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实现中小学教师队伍从基本支撑向高质量支撑转型。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落实这两项要求提出具体措施。我们要从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扎实、有效推进两项改革。

第二,推进两项改革是着力破解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关键举措。“十三五”期间,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政策支撑体系更全、规模与质量并进的特点。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也凸显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配置机制还不灵活;区域、城乡和校际分布还不均衡;交流轮岗机会还不充分等。推进两项改革就是要破解当前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教師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推进两项改革是加快推进云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既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教育的新要求。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推动教育更加公平、实现教育更高质量,其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均衡配置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校长队伍,发挥校长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是重要支撑。推进两项改革,目的是在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上持续发力,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为“十四五”期间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

问:刚才您提到,改革要在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上持续发力,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那么,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要把握好哪些重点问题?

赵德荣: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是为了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行县域内的统管统用、合理配置师资,从而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完善学校管理结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要把握好3个方面重点问题。

一是把握好改革目的。要坚持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每一个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二是把握好工作路径。要在县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分四步走:第一步,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编制和岗位总量核定给县级教育部门;第二步,县级教育部门在编制和岗位总量管理的基础上,对县域内教师人事关系进行集中管理;第三步,县级教育部门通过三级配置方式,实现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第四步,在教师均衡配置的基础上,健全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强化鼓励教师流动的保障措施,鼓励和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

三是把握好工作目标。要努力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配置后的结果,达到我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中教师资源均衡的指标。

问:制度出台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改革成功与否主要看落实。因此,各地各部门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中需要抓好哪些关键工作环节?

赵德荣: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需要突出和落实以下4个关键词。

一是抓总量管理。总量管理包括编制和岗位的总量管理,编制和岗位总量分别由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相关规定核定后,下达给县级教育部门。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量内,按我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及其监测体系指标,合理配置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职数和教师。县级教育部门将编制使用、岗位配置和教师岗位聘用情况,每年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报备一次。

二是抓集中管理。在编制和岗位总量管理的基础上,县级教育部门要对县域内教师人事关系进行集中管理,集中管理的目的是将教师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县级教育部门负责按规定与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建立人事关系并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负责派遣教师到学校任职,负责承办教师人事管理等其他事务性工作。县级教育部门负责教师管理的部门或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做好上述具体工作。

三是抓均衡配置。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量内,把岗位职数和教师均衡配置到初中、乡镇中心校或学区。乡镇中心校或学区把岗位数额和教师均衡配置到各完小。各完小在所负责区域内各校点(含教学点)之间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四是抓稳妥推进。县级教育部门要对照“均衡配置教师资源”的原则与路径,认真研究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指标,做到“合理配置”,而不是全部打散重组。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在制定教师调配细则时,要体现公平性、程序性和合理性。

关于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判断工作成效的一个标准就是:根据县域内义务教育质量优质均衡中教师相关指标,自己衡量本县区域内、校际这些指标是否均衡。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已经建立了教师管理在线系统平台,每年对县域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结果以县为单位公开发布。对结果最不均衡的10个县(市、区),省政府分管领导将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

问: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实施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对于促进校长专业化、倡导教育家办学意义深远而重大。接下来,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改革的相关情况。

赵德荣:我从5个方面来解读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級制改革。

一是关于实施范围。实施范围包括全省各级公办基础教育学校,包括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含乡镇中心学校、村完小、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二是职级设置与评定标准。校长职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其中,一级、二级、三级校长评定人数分别不超过所评定职级人数的5%、25%和40%。校长职级评定标准分学段设置,主要包括校(园)长办学思想、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任职资历和办学成效5个部分。

三是校长职级评定方法。校长职级由州(市)、县(市、区)教育部门分别组织评审和认定,州(市)教育部门评审认定本州(市)一级、二级校长职级,县(市、区)教育部门评审认定本县(市、区)三级、四级、五级校长职级。州(市)、县(市、区)教育部门建立专家评委资源库,组建职级评审委员会按照评审认定流程进行评审。

四是校长的选聘与任用。教育部门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已评定校长职级的人员中选聘、任用基础教育学校校长。未评定校长职级的人员不得担任基础教育公办学校正职校长。

五是校长职级激励与保障。校长职级奖励差别化标准由各地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共同研究确定。校长职级制奖励对象是在岗校长,聘用在正职校长岗位上的人才享受这个职级待遇。

问:教育事业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对于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政府将采取哪些方法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赵德荣: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各部门上下齐心、共解难题,主要从3个方面来抓紧抓实。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抓落实。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要强化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督促的职责,要明确改革的重点任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协同,抓好落实。

二是形成部门合力抓落实。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督促建立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督促各地落实工作责任,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工作专班,实行“一个专项、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各地教育部门要主动履责。

三是紧盯目标任务抓落实。这两项改革既有很强的综合性、系统性,也有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各地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要紧盯目标任务,建立动态工作台账,按月列清单、按周抓推进,层层放大形成滚雪球效应。

总而言之,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是两项硬核改革,是运用系统观念、思维、方法和手段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实践。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好改革的着力点,强力推进两项改革具体任务的落实。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猜你喜欢

职级教育部门县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职级体系二三问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中办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