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大学把体质测试与毕业挂钩

2021-10-08

云南教育·视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云南大学助学体质

云南大学把体质测试与毕业挂钩

《中国青年报》消息 记者近日了解到,云南大学已从2020级学生开始严格执行学生毕业与体质测试成绩(须达50分)挂钩的政策,而从2021级新生开始,这一要求将进一步提高:体质测试不合格者(60分)不发毕业证。

“大学生体质测试不合格不能毕业”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按照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大学生毕业时,体质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不折不扣执行下来的高校并不多。敢于在学生体质与毕业挂钩的要求上动真格,源于云南大学在开齐开足体育课、广泛开展体育活动、改善体育师资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根据云南大学近日发出的《关于调整2021级部分公共课程教学方案的通知》,云南大学本科所有年级均将开设体育必修课,总计200学时(国家要求为144学时)。除了体育课时增加之外,体育课每学期的考试内容也将作出调整,其中体质测试成绩的所占比重为40%,这是云南大学在体育课考试内容上的一个突破。

未来,除领取毕业证、学位证之外,云南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还将领取由校长签发的《体质健康证书》和《体魄强健证书》。

去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

新华社消息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再那吾东·玉山近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说,2020年上半年全民居家抗疫减少了户外活动和放松眼睛的时间,对近视防控工作带来挑战。为全面评估近视率情况,2020年9月到12月国家全面开展了近视专项调查,覆盖全国8 604所学校,共筛查247.7万名学生。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2.5个百分点,较2018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

新华网消息 记者从教育部近日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6 496.3万学生、465.6万教师参与课后服务。

据了解,其中,城区学校覆盖率为75.8%,学生参与率55.4%,教师参与率62%,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课后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课后服务时间偏短、有的经费保障不到位、有的课后服务吸引力还不够强。”据悉,教育部围绕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一校一案”制订完善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云南省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

云南省教育厅网站消息 近日,云南省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部署推进全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副省长张治礼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创造创新的双重使命,我省在“十四五”期间要力争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迫切需要把培养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这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会议强调,要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改革开放和内涵发展,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持续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动研究生教育提质增效。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和优化,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要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要素保障,形成支持研究生教育发展合力,努力推动我省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招录取期间两类骗局需注意

《北京青年报》消息 每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都会利用考生和家长等待录取信息的紧张急切心理,设置“招生陷阱”诱骗考生和家长。教育部近日就两类常见高招骗局发出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只有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高校录取分数要求的才会被高校录取,切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传言,明辨诈骗伎俩,避免上当受骗。

一类常见的高招骗局是谎称“花钱可买大学名额”。教育部提醒,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避免上当受骗。

另一类常见的高招骗局是故意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教育部提醒,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合作办学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不同的招生类别,其入学条件并不一样。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须通过高考招录。上述所谓的“录取通知书”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能进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中消协提醒:家长选择校外培训要理性

《光明日报》消息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家长要理性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校外培训不是必选项,面对众多培训机构及不菲的培训费要慎重选择。

《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有关教育培训服务的投诉56 165件。校外培训乱象主要集中在合同纠纷、财产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缺乏资质、焦虑营销等方面。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合同纠纷是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題,主要表现为服务缩水、不按合同约定开课、合同中含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等。其中,不按合同规定为消费者办理退费尤为突出。虚假宣传也是备受消费者诟病、引发投诉较多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夸大宣传培训效果或成绩、夸大宣传师资力量、夸大培训机构资质或者实力、虚假用户好评等方面。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家长不要盲目跟风为孩子报班,要主动了解国家或者当地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结合孩子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从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创新精神、提高孩子实践能力等方面协调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让孩子度过一个更加健康、更有意义、更具价值、更为充实的暑期。

警惕涉及助学贷款的新骗术

新华社消息 假如你在大学就读期间办理过“助学贷款”,毕业后突然接到电话说“国家上调还款利率”,需要你“补足”未偿还的利息,你会怎么办?近日,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对外发布预警:高校毕业生要提防涉及助学贷款的新骗术。

记者了解到,7月12日,厦门市民小张接到自称是“国家校园贷客服”的来电,称“应国家要求”,其在校期间申请的助学贷款的还款利率已上调,要求小张补足未偿还的利息,若逾期未偿还会影响个人征信。小张便信以为真,按“客服”要求向对方账户转账17 000元。随后“客服”断线失联,小张这才发现自己被骗,立即报了警。

据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民警介绍,小张遭遇的诈骗是“注销校园贷”骗局的“升级版”。随着今年毕业的大学生陆续进入职场,此类骗术或有进一步滋长的势头。警方提醒,对于提及“屏幕共享”“转账汇款”字眼的来电,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如对方提及“助学贷款”还款事宜,可以先挂断其电话,并拨打此前办理贷款的官方电话进行核实,切忌“一通来电就转钱”。

猜你喜欢

云南大学助学体质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朱柳阳、张旖、王媛媛、唐敬岚作品
兼加体质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Take Necessar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hildren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een and the Unseen in Howards End
Oscar Wilde’s Triple Personalitie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