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山区村支书的教育情结
2021-10-08王灿鑫
王灿鑫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青羊厂村,有着20多年党龄的基层共产党员李华,自1999年4月担任青羊厂村公所(2000年7月后改为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以来,已在基层党组织“领头羊”的岗位上连续任职22年。“村里的好支书”“群众的贴心人”“人民的好公仆”……群众的屡屡赞美声中,离不开一个共同的话题——“他对教育事业极度关心和重视。”
偏僻闭塞的地理位置,加之海拔落差较大,高寒冷凉的典型山区气候,广种薄收的土地,使这里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穷山村。1969年出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李华,正赶上那个贫穷年代,他从小就知道体贴父母,早早辍学回家,用稚嫩的身体赶马、种田、驮卖山货补贴家用,与父母一起扛起了供养五个妹妹的责任。虽然家庭情况一天天好转,但过早离开课堂却成了李华人生最大的遗憾。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读书,才是一个孩子最好的出路。”走上村支书岗位的李华,一直都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并想方设法发展村集体经济,多方筹集资金兴建学校。在李华的带领下,青羊厂村早在2004年就建起了一栋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后来,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他冲锋在前,不遗余力地开展资金争取、建设用地征收、项目建设协调等工作。如今的青羊厂完小占地面积4 53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 666平方米,是一所以本村生源为主的寄宿制学校,成了山村里“最漂亮的房子”和“花园式学校”。
青羊厂村居住有汉、白、彝、苗、纳西等多种民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显得极为重要,李华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常常到学校看望老师,亲近小朋友,给他们讲红色故事和民族团结的故事,同时在村里的大会小会都给村民们灌输尊师重教的铁理。山里条件艰苦,如何让老师在青羊厂完小安心从教?担任村支书以来,无论村里经费如何紧张,李华总是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在每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慰问教师,甚至还根据镇里的进退位办法,大张旗鼓对那些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多年来从未间断。
让村民赞不绝口的是,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李华就始终冲在控辍保学的第一线。他逢人就说:“知识就是希望,再苦再穷,也要让孩子们完成义务教育!”朝阳坡村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李富豪刚上初一不久,就因厌学辍学在家。得知这一消息的李华,迅速组织驻村干部和学校老师来到李富豪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天就把李富豪劝回了学校。阿发卡村民小组的六年级学生施阿菲因父亲病逝、母亲不知所踪,一个家庭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便因无人供养而辍学回家。李华得知施阿非的家庭实际情况后,动员阿非的单身叔叔与阿非两户合并,又帮助他们叔侄俩争取到建档立卡户住房改造等帮扶政策,让阿非安心地重返课堂……
在全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同时,李华还仔细梳理排查全村范围内有非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子女的家庭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帮扶措施,想方设法扶危济困。阿发卡村民小组的杨艳芳正在昆明读中专,却因为父亲突发胰腺炎,为帮助父母做农活掙钱而失学在家。李华得知情况后,急匆匆地赶到杨艳芳家中了解情况,为克服困难出主意、想办法,并积极争取协调到相关教育资助政策,使杨艳芳得以在新学期重返校园。近年来,青羊厂村无因贫辍学和因学返贫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就学意愿的“两后生”全部就读中职或高职学校。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绩突出,2020年10月,李华被大理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年度“扶贫好村官”。
“我们这一代人过早离开课堂的遗憾,决不能在下一代人的身上发生。我们不仅要让他们有学上,还要让他们上好学。”李华一直把山区孩子的求学梦装在自己的心间,时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奔走呼号,在遥远的大山之中受到了村民们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