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中法大学 京城怀旧

2021-10-08邓欣

旅游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式胡同邓小平

邓欣

沿着东黄城根北街向北,还能从葱郁的皇城根遗址公园中看见一点点北大红楼的红瓦。东边的胡同、民居屋一个接一个,行人走过,传来几句京味十足又随性的聊天,就连胡同的名儿也像极了老北京的味道,“亮果厂胡同”“小取灯胡同”。而它的建筑,除却视觉美感,便是历史积淀下的韵味,很吸引人。

眼前的灰墙,有些年头了,磨损的痕迹虽不明显,却也能见—二。灰墙与灰墙间的方形红门看起来则要新一些。顺着灰墙向上,灰色的筒瓦、敞亮的弧形窗,又添上西式建筑的味道。打远处看,这座灰墙构成的建筑有3层,第一层是中式风格,左、中、右各有1間方形红门,以中间为大,似深宅大院的大门。往上两层是西式风格,两座对称的塔楼,上部冠以盝顶式小披檐,增强了建筑的整体性与中式色彩。

1 原中法大学南部的建筑。

2 敞亮的弧形窗。

3 临街而立的老式灰墙。

北部的建筑则是完完全全的中式风格,原是清代理藩部旧址,面阔3间的大门,坐东朝西,门头和两端顶部都采用中式影壁墙的形式。台前的石阶上,原来的条石坑洼不平,是历史的印迹。

百余年前,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旧址,也是留法预备学校。1915年,号召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留法勤工俭学会”成立,国内各地先后建立了20多所留法预备学校,北京中法大学便是其中之一。后来近千名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在原中法大学开始法文的预科学习。

恰逢当时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的杨昌济给毛泽东来信,告知有人发起留法勤工俭学的请愿,于是,新民学会专门讨论了留法勤工俭学的问题。唐铎在《回忆五四时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谈及:“他们认为通过留法勤工俭学,可以直接研究西欧工人运动的经验,特别是研究十月革命的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正是‘向外发展的一个好机会。”从此,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同志便着手积极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

后来为了促进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解决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求学问题,在法国成立中法大学海外部,校址定在里昂,名为里昂中法大学。

一场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就此拉开序幕,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陈毅、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走出国门,远渡重洋,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研究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青年周恩来探求救国真理,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年仅16岁的青年邓小平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连续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讲述的便是这段历史,当时除了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陈毅、聂荣臻,还有李富春、李维汉、李立三、蔡畅、傅钟、何长工、萧三、蔡和森、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向警予这些留法学生。那是一代充满家国情怀的人,始终坚守留学报国的追求和使命,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从而在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中国众多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街边人来人往中,再回望那座中西结合的原中法大学,回忆那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一批热血青年走出国门,努力探寻振兴中华之路,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 原中法大学北部建筑,中式风格的大门。

TIPS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甲20号

猜你喜欢

中式胡同邓小平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东明胡同
蒋海霞新中式家具设计作品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