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背景下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1-10-08夏林中管明祥罗德安
夏林中,管明祥,刘 俊,罗德安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近些年,通信领域中的网络架构、网络技术、业务应用、云化设备部署等发生了深刻变化,5G、物联网等全面应用,车联网、信息安全等快速迭代演进,导致通信产业对人才岗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通信产业对高职通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岗位新型核心能力培养、新型教学团队、新型课程体系、新型立体化教学资源、课程思政、高品质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开展了一系列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1-4]通过联手通信行业管理机构和名企建立行企校对接平台,形成行企校共育人才的生态;基于新时代职教特点,开展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双核”能力培养改革;基于专业布局精准对接通信产业链、人才培养定位瞄准产业链关键岗位和人才培养规格锚定关键岗位急需人才的思路,培养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下简称“双区”)通信产业链关键岗位急需人才;通过高端认证、技能大赛、创新孵化和学历提升驱动人才培养,激发育人活力;按照“一套‘课程思政’课程、一个教学资源平台、一个配套实训平台、一支双师结构团队、一群校企合作企业”的要求,建设体现新时代职教特色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最终形成“一平台、两核心、三对接、四驱动、五个一”的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教育实践提供有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
1 多元协同融合,共创新时代背景下的行企校对接协同育人创新平台
在ICT技术快速迭代演进以及ICT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ICT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变化,即需要更多的复合创新型高技能ICT人才。仅凭高职院校本身的力量和资源来培养此类ICT人才是不够的,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传统单一、教学实践缺乏企业平台支撑等问题。为此,需要依托政府政策扶持引导行企校协同创新培养ICT人才模式,依托行业协会对接产业各类资源支撑ICT人才培养,依托企业提供真实实践环境和实际应用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联合通信行业协会、通管局、华为、泰克教育等单位多元共建协同育人创新平台,基于平台探索与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并开展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实践,为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开发、实践基地建设等服务。[5]建设全程全网全流程行业训练基地、高端认证培训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创新创业平台等,构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向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委托技术开发、专利成果及时转化等服务,向学生提供技能培养、实习实践、对口就业等服务。[6-7]
依托协同育人创新平台,建立了华为ICT学院、鲲鹏产业学院,从而引入了大批产业一线工程师进入到教学环节,缓解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在实现学校智力资源输出的同时,提升了教师实践操作水平以及对产业一线的敏感度;引入了企业优质教学资源,即华为全套ICT认证资源,全面支撑复合创新型高技能ICT人才的培养;对接了一批优质ICT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以及高质量就业的机会。[8]
2 适应职教特征,实施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双核”育人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培育,要做到学科性、专业性、职业性的统一,加强学生对职业岗位要求的认知。在实践教学中,倡导“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与人合作、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在顶岗实习中,达到“学生的就业观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对接、学生的择业观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对接”的学习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准职业人。同时,通过设置“华为认证体系俱乐部”“数据恢复俱乐部”等,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营销等实践教学环境和创业训练;俱乐部还会不定期进入社区为群众义务开展科技服务。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双核”能力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双核”人才培养
3 精准对接产业,培养“双区”通信产业链关键岗位急需人才
专业布局精准对接产业链。深圳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战略新兴产业之首,加快构建泛在高效信息网络,全力打造5G产业集聚区,已形成通信大型设备制造、移动终端制造、通信运营、物联网技术应用、信息服务与安全等为主的完整产业链。为契合“双区”通信产业发展,并兼顾国家安全战略,组建以现代通信技术培养方向为龙头、以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两个培养方向为骨干、以信息安全与管理培养方向为支撑的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布局,精准对接产业链。
人才培养定位瞄准产业链关键岗位。现代通信技术培养方向主要面向数据通信网、传输网、交换网、接入网、云计算、运维、管理等岗位;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培养方向主要面向移动基站安装与维护、网络规划与优化、智能应用开发、设备生产制造等岗位;物联网应用技术培养方向主要面向感知层、平台层、应用层的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数据分析等岗位;信息安全与管理培养方向主要面向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等岗位。
人才培养规格锚定关键岗位急需人才。通信产业快速迭代演进,物联网现实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在通信产业生态中催生了大量新的岗位,这些岗位对人才培养规格有全新要求,而当下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相对匮乏,因此急需专业锚定产业链关键岗位急需人才培养规格特点,创建依据关键新岗位需求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机制,及时培养符合关键新岗位需求的急需人才。
4 激发育人活力,通过高端认证、技能大赛、创新孵化和学历提升驱动人才培养
高端认证。与华为、泰克教育共建华为ICT产业学院。目前,依托华为ICT产业学院建立了华为授权培训中心深圳分部,可面向产业链各环节所需人才提供相应技能培训;建立了华为职业资格认证PVUE考试站,面向通信领域技术链的各环节提供相应的国际资格认证考试服务。截止当下,依托产业学院面向通信领域培训考生3万多人次,获得华为职业资格认证平均达每年800余人,其中获得HCIE的学生20余人,累计获得HCIE认证的教师达16人,连续两年获得华为优秀ICT网院称号。
技能大赛。建立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层层培训、竞赛和选拔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生先后获得技能大赛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通过大赛促进了如“传输与交换设备调试”“手机组装与调试”等一批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催生了“数据恢复实战”“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等新课程建设与开发。
创新孵化。学院依托学生科技社团,吸纳优秀学生参与科技应用创新,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应用创新和科技服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学生先后积极参加了各类创客项目多项,获得立项的有12项,举办创业培训32场,累计有370多位同学接受创业培训。
学历提升。针对通信产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以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的途径和机制,以满足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卓越技术技能培养的需要。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试点,探索并推动以“1+X”证书、技能大赛获奖、技术技能创新评价实现中职、高职与高职本科的有效衔接。2020年通信工程专业面向高职共招收近200名本科层次人才,并开展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实践。如图2所示。
图2 四轮驱动人才培养质量
5 深植职教特色,行企校按“五个一”要求共建立体化教学资源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特色非常鲜明,为了能更好地刻画职教特色,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建设体现新时代职教特色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一套“课程思政”课程。落实“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专业课程建设全过程,科学设计教学程序、制定评价标准,筛选有助于现代通信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双重提升的教学素材,让专业课程建设回归育人本位。专业立项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如“移动互联网业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等。
一个教学资源平台。联合企业,构建对标岗位要求和主流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方案,对接岗位专业能力的1+X证书体系,输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围绕通信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等行业资格认证,联手通管局,开发各种认证模块教学资源库。与华为、泰克等企业深度合作,开发基于国家标准的华为国际认证课程资源库,建设覆盖HCIA、HCIP、HCIE三层次教学资源库。根据岗位需求,建设覆盖岗位人才素质要求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职业信息库、标准资源库等,面向社会全面共享。
一个配套实训平台。在通信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行业专家密切指导下,借鉴最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规范,以职业岗位需求调研为起点,以“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记录与分析知识与技能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平台推演与设计”为主线的系统化设计方法,围绕移动、数据、交换、传输4大通信关键系统,构建了“全程全网全流程”的电信级实训平台,平台包括了20余间专业实训室。并与企业合作建设了多个校级、市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一支双师结构团队。推进团队精细化管理模式,依据“放管服”政策执行“专业负责人—专业教研室主任—课程方向组长—专兼教师”逐级契约式绩效考评。积极响应学校教师分类成长政策,建立岗位聘任与目标管理办法,培养校级名师,打造技能菁英、鹏程工匠、省级以上技能大师等工匠之师。全员通过行业高端认证,持证授课。依托产业学院,以应用科研为中心,培养服务行业的科研尖兵。打造出一支拥有国家教学名师、行业技术精英、科研创新尖兵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一批校企合作企业。与企业分类合作,建立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合作,建设业务测试、现网设备检测等校内外实训环境;与华为、中兴等设备提供商合作,建设生产、测试等岗位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与讯方、泰克等系统集成商合作,建设工程、运维等岗位校内外实训基地。截止目前,合作企业覆盖了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培训商、售后服务商等全产业链。
6 小结
每位学生因自身特点的差异,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不同。专业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职业规划,建立了高端认证、技能大赛、创新孵化和学历提升“四轮驱动”的因材施教机制:开设高端认证兴趣班,培养学生适岗迁岗能力,快速打通高薪就业通道;建立各类技能大赛层层培训、竞赛和选拔机制,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依托学生科技社团,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为学生创业打好基础;构建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的途径和机制,打通职业教育学历上升通道,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要。
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共建产教对接平台,依托平台谋划专业布局精准对接通信产业链、人才培养定位瞄准产业链关键岗位和人才培养类型锚定产业链急需人才,输出新时代人才规格、产业动态、新职业标准和新技术标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为指导,进行以“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记录与分析知识与技能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融合‘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训平台推演与设计”为主线的系统化设计方法,设计出融合“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再基于此推演与设计出配套的实训平台;探索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混编教学团队运行与管理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实现行企校共生共赢,最终培养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