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型建构的“细胞分裂与染色体标记”问题探究

2021-10-08吴孝友

中学生物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精原细胞细胞分裂同源

吴孝友 林 伟

(1.浙江省遂昌中学 浙江丽水 323300)

(2.浙江省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浙江丽水 323000)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科学思维”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之一,其中模型与建模是“科学思维”中的重要内容。“细胞分裂与染色体标记”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涉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半保留复制、可遗传变异和同位素标记等相关知识,是考查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素材。浙江省的11次选考试卷中,有4次都对“细胞分裂与染色体标记”有所涉及,且常考常新。但大多数考生对此类试题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丢分现象严重。笔者尝试应用模型构建对“细胞分裂与染色体标记”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究,以供一线教师和广大考生复习备考。

1 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标记情况

【例1】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的染色体数为2n,其一个体细胞(假定DNA中的N元素都为15N,其他分子不含15N)在14N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第一次有丝分裂和第二次有丝分裂的细胞内染色体标记情况如何?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学生往往不能将这两个过程有机统一在一起。教师可通过“三步走”构建模型解决此类问题。

第一步:构建DNA半保留复制的模型(图1)。以细胞中一个DNA为例,第一代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均被15N(实线画出)标记,置于14N的培养液中培养,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第二代的DNA分子均是一条链15N标记、互补链14N标记(虚线画出),第三代的DNA分子中,有一半的DNA分子两条链分别含15N和14N,另一半的DNA分子双链均含14N。

图1 DNA半保留复制的模型

第二步:构建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标记模型(图2)。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故只以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A和B为例,来描述有丝分裂过程的DNA分子与染色体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染色体是核基因的载体,染色体A和B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是15N标记。间期DNA分子复制,染色体A由姐妹染色单体a1和a2构成,染色体B由染色单体b1和b2构成,且每条染色单体上的DNA都是一条链15N,另一条链14N。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分离后的子染色体随机地被纺锤丝拉向两级,有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①一个子细胞包含a1、b1染色体,另一个子细胞包含a2、b2染色体;② a2、b1染色体移至同一个子细胞内,a1、b2染色体在另一个子细胞内。但无论是属于哪一种情况,2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为2n,并且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都是一条链15N,另一条链14N。

图2 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标记模型

第三步:构建第二次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标记模型(图3)。以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可能出现的子细胞(含同源染色体a1、b1)为例,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分别被15N和14N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间期后,每条染色体上有1/2的染色单体(如①③)仍被15N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造成含15N的子染色体随机地移向两级。因此,第二次有丝分裂结束后,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仍为2n,但细胞内的染色体上是否含15N是不确定的,有可能所有的染色体均含有15N或均不含15N。当然,这也是小概率事件,最有可能是子细胞内部分染色体含15N。

2 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标记情况

【例2】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的染色体数为2n,其一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N元素都为15N,其他分子不含15N)在14N的培养液中进行了一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标记情况如何?

构建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标记模型(图4),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故需以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为例,来描述分裂过程的DNA分子与染色体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可知,精原细胞(2n条染色体均被15N标记)在14N的培养液中进行了一次减数分裂,DNA分子复制了一次,细胞分裂了两次,复制后的染色体上每个DNA分子均是一条链被15N标记,另一条链被14N标记,因此产生的4个子细胞染色体数是n,且均被15N标记。

图4 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标记模型

3 先有丝分裂再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标记情况

【例3】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的染色体数为2n,其一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N元素都为15N,其他分子不含15N)在14N的培养液中先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标记情况如何?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立足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教师亦可尝试建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此精原细胞(2n条染色体均被15N标记)在14N的培养液中先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DNA分子复制了一次,细胞分裂了一次,通过构建DNA半保留复制模型(图1)和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标记模型(图2)可知,产生的两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仍为2n,并且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都是一条链15N,另一条链14N。构建有丝分裂一次后再进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标记模型(图5),以上述其中一个精原细胞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为研究对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之后,每条染色体上有一半的染色单体(如a1、b1、c1、d1)仍被15N标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含15N标记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因此,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为n条,有可能n条染色体全部有15N或均不含有15N,亦或部分染色体含15N。

若图5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a2和b1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那么a1、a2和b1均含15N,则含a2染色体的配子就比无交叉互换情况下增加了一条含15N的染色体,此特殊情形在2021年1月浙江省选考试题第25题中有所体现。

图5 先有丝分裂再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标记模型

现对“细胞分裂与染色体标记”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梳理,结果见表1。综上所述,一个2n条染色体的细胞,其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标记,在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进行分裂。若DNA复制了1次,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其子细胞的染色体全部都被标记;若DNA复制了2次,无论是连续的2次有丝分裂还是先有丝分裂再减数分裂,最终的子细胞含有标记的染色体数目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全部的染色体均含标记,或均不含标记,亦或部分染色体含有标记。

表1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标记”相关问题的归纳梳理

教师为学生建构模型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细胞水平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和分子水平的DNA半保留复制的复杂现象简单化,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疑难点,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精原细胞细胞分裂同源
FGFs/FGFRs及其介导信号通路基因的异常表达影响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
两岸年味连根同源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枸杞多糖保护小鼠GC-1spg精原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精原细胞瘤颈部转移病例1例
精原细胞分化及维甲酸在其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虔诚书画乃同源
植物激素可增加干旱条件下棉花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