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调控机制研究
2021-10-08巩斌
巩 斌
(安徽财经大学 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安徽 蚌埠 233030)
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统一,它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不但能传授所学课本知识、检验相关理论、练就实操技能,而且能够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开拓意识、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本文以某大学为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依据育人目标、教育质量管理等原则,对实验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估,进而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1]。
1 实验教学质量现状
实验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两阶段贯穿于实验教学的整体过程。第一阶段称为实验教学运转的层次结构,通常把它分为三个基本部分:第一个是最基础的实验教学阶段,这是对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最简单的入门级训练,着重训练他们求真的实验理念,培养他们的基本实操能力;第二是实验教学顺序设计学习,重点教育他们领悟设计能力;第三是合成性的实验教学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第二阶段叫作实验教学运行中呈现出的控制关系,这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间的协作、主导关系,都充分地展现出来。实验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教学活动,它具有多个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实时的沟通、分享是它最大的特点,这些与课堂理论教学是有区别的,它也是师生互相配合关系的体现。
然而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①为了整合学院和教务处公共基础实验实训资源,教学资源最大共享化,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应整合、加强我校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②我校虽已经建立校、院两级质量监控基本体系,但管理体制还有待于深化;代表学校职能的教务处在对兼职实验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时还有待于完善。③在信息反馈调控手段上,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相对比较粗陋,学生看待分值与质量的对应关系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导致评判结果不准确。
因此,以已有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基础,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总体框架,显得十分重要。即在组织保障、教学运行、监控构建、反馈调整之间形成一个闭环,分析并找出最能影响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升我校教育目标和教学质量在当前的条件下达到最佳,从而加大实验室开放共享力度,实现和鼓励跨专业综合实验的开设,下大力气培养和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2 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健全各项教学运行的规章制度,拥有一支有专业素养、具有秉公精神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队伍,还必须构建一套科学、操作性强的质量评估系统。
(1)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评估系统是由教学质量主管、学生、教师和实验室设备管理者组成的。因而有必要构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科学规范的评估系统。
依据构建质量评估系统的目的,考虑到影响因子在质量评估系统中的权重,实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操控者,设备管理人员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教辅人员,学生和教学质量主管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和评定;同时,教学效果如何?也是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分不开的。所以,基于多维理念对质量评估系统进行设计。评估系统包括质量主管对教师的评估(40%)、学生对教师的评估(20%)、主管对实验室设备管理者的评估(25%)和学生对实验室设备管理者的评估(15%)这四个部分[2]。每个部分都有几个评估指标,每个评估指标由几个评估点构成。评估者可以根据被评估对象对评估点的落实情况进行评定。评定分为四个层级:优异(A=1)、良好(B=0.85)、中等(C=0.75)和较差(D=0.5)。下面以某大学经管类专业实验室为例,加以评价论述。
(2)教学质量主管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体作用,学生培养的质量与教学质量高度正相关,所以须以认真的态度对教师进行评估。比如,学生的线上评教是质量评估的一种具体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以促进教师之间良性的相互促进竞争;当然学校也以此践行了“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促进了学生民主监督的主动性。对照学生的评定结果,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并知悉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梳理自己的教学运行活动,并进行改进,这正符合我们进行评教活动的初衷[3]。然而,学生评教又有带来弊端的可能性:即有些教师为了获得较高的评教分值,去迎合少数学生,进而使评价效果不那么理想。因此,为了防止和修正这种误差,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实验主管部门要担负起评价质量的职责,即要多层次、多维度对教师的育人质量进行评价,具体评价体系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教学质量主管对教师的评估表
表2 学生对教师的评估表
(3)教学质量主管和学生对设备管理员的评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与实验室建设直接相关,其建设应从“硬件”和“软件”入手,如表3所示,对实验质量管理影响权重较大的有7个评价方面。
表3 质量主管与学生对实验教学设备和管理员的评估表
3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反馈机制是一种在教学运行中捕获信息并进行教学调整的方式。教学运行中不定时的反馈让教师能够随时把握、控制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摸索实验教学的内在规律并加以变革,再加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有效的、准确的信息,掌握学生的知识内化,进而优化实验教学。
3.1 实验教学信息反馈的形式
师生之间有许多互动沟通是实验教学最显著的特征,这种交流不仅可以使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的实验学习状态,而且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行为。教师在交流中会收到学生的反馈,并确定真实性,修正教学侧重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纠正偏差,增强自主能力,提高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反馈和沟通,评估实验教学的整体状况,始终保持实验教学的稳定性。
有效、精确、及时地收集实验教学信息以及信息反馈系统越来越趋于完善,这些都是实验教学管理指导依据的来源,是进行其管理有效性、可预测性的重要基础条件。通过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对实验设计的随机调阅以及举办师生教学交流会等,一经发现存在的问题立即予以解决,进而实现正常有序的实验教学活动。
3.2 实验教学反馈应遵循的原则及评价
(1)遵循的原则。一是要及时。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运行中第一时间知悉学生的反应,获取反馈信息并对教学进行调整;假如对信息反馈迟缓,很可能会丢失大量有利于改良教学的有益信息,从而增加教学偏差。二是要准确。它包含了两层要义:即在教学的不同层次和阶段,所使用的反馈方法能够对学生实际情形进行精准的反馈;教师应能从学生繁杂的反馈中准确地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三是要适度。教师获得反馈信息时,他们应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不要太低或太高[4]。
(2)实验教学反馈的评估。实验教学中师生的权利、义务和行为不同,这决定了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可控关系。一方面教师控制实验教学以最有效的反馈信息,进而取得最优的实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思维与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学生确实感受到了学习实验技能和实验程序,从而最佳地展现出他们的兴趣与能动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正确地利用反馈信息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自觉和能动性,养成严谨、务实的探究科学本质的态度和作风,使他们真正能够受益于此种教学形式,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5]。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经管跨专业深度融合,正确运用反馈方法取得有效的信息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任务。教师须具有实践探索的科学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实现实验教学的最大效益。
总之,实验教学的质量监控是一项长期的、需与时俱进进行研究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学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将实验教学贯穿于学校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实时进行监控体系的完善,确保教学质量效果持续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