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导向下广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础设施配置研究

2021-10-07黄羽

百花 2021年6期
关键词:需求导向公共服务

黄羽

摘 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考量指标之一。随着广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施的供给与村民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广西马山县自2010年开始实施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以来,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虽现状良好,但其供给失衡的矛盾仍然存在。本文主要从马山县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供给和配置的现状入手,发现马山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置仍存在配置不合理、使用不均衡、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本文以需求为导向提出具体的配置策略,以解决广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供需失衡的矛盾,以期对广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础设施配置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马山县;广西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导向;设施配置

马山县地处桂中腹地,南宁市北面,红水河中段南岸,是“四市五县一区”的中心接合部。全县总面积2345平方千米,辖11个乡镇,总人口56万人,有壮、汉、瑶等9个民族。西南出海大通道之兰海、来马、马平高速公路横贯境内,在全县境内有四个高速出口,西江“黄金水道”红水河百掌渡口距离县城仅18千米,水运可达珠三角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金伦洞、水锦顺庄、中国弄拉3个4A级景区,灵阳寺、小都百等4个3A级景区以及红水河百里画廊、中国玄河、攀岩小镇三甲、古寨金银花公园、金钗石林城堡等众多景区景点。马山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魅力独特。其中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和壮族打扁担,分别列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山境内自然景观独特,生态宜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中国黑山羊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会鼓之乡”“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特色民族体育之乡”,同时也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马山县是广西中部县城,该县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较完整。选择马山县作为调研对象,是由于其设施建设现状良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具有普遍性。马山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在“文体联姻”“文旅结合”方面具有前瞻性,其研究成果对于其他地区的推广具有示范作用。

一、马山县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现状

马山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自治区政府和县政府的关心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得到较大的改善。目前已建成了县城、周鹿、林圩、古零、古寨、永州等6个文化中心及大球、乐平、云零等3个农民文化乐园。永州、周鹿、林圩、加方、古零、古寨等6个文化站被评为全区达标文化站。图书馆、文物所、民族艺术团排练演出大楼、新华书店营业大楼、新建县城电影院、县大会堂一座业务用房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全县11个乡镇已全部建成文化站(图书馆)并建成乡镇影剧院8个、露天影剧场26个、村(屯)文化室76个,建立业余文艺团队126个,文化经营摊点195个。2015年以来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2017年全县顺利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县城所有街道全部实现白改黑,城乡旅游公交车和出租车正常运营。2015年以来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8座,其中20座已获评AA级旅游厕所。新建环弄拉等10个游客服务中心。

马山县辖11个乡镇,共有156个行政村(含社区)。2010年开始实施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采用自治区配套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资金拨付办法进行建设。建设内容为“六个一”(即一栋综合楼、一个戏台、一个篮球场、一个宣传栏、一支文艺队、一支体育队)。目前已经建设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46个,正在建设4个,2020年底,马山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11个乡镇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均已覆盖移动、联通、电信网络以及免费Wi-Fi,实现无障碍通信目标。

(一)硬件设施供给充裕,软件设施供给增加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整合村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公共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公共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其根本目的是使社会事业成为城乡广大群众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事业”。十年间,马山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2010年以来,不断努力加大对村级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设的投入,资金的投入逐年上升。十年来,已经建设起一批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其配套的文化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依托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管理人才和志愿者,提高了马山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

1.硬件设施建设逐年增加。2009年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2016年以来,广西区财政补贴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资金25万元,各县财政按照项目点的工程量配套资金,不足的部分由项目地群众投工投劳或发动社会支持等方式解决。2016年马山县共建设1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县财政配套资金160万元。2017年马山县共建设2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县财政配套资金250万元,4个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配套资金共32万元。2018年马山县共建设2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县财政配套资金436万元。2019年马山县共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个,县财政配套资金48万元。2020年马山县计划建设4个村级服务中心,县财政配套资金66.8万元。

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从自治区政府到县政府都日益重视,马山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从投入的资金我们不难看出,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加大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力度,大力发展马山县公共文化事业,马山县基础设施的数量逐年增多。马山县作为“广西特色民族体育之乡”,同时也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得益于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支持。马山县积极实施“特色旅游名县”的项目打造,加快马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速度,各项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基金投入逐年上升,通过国家财政补贴、自治区财政补贴和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的结合,加快了该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覆盖面越来越广。政府的重视,为马山县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落成,极大地满足了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为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硬件基础。(表1)

2.软件设施配套逐步跟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成后,马山县政府通过县政府财政配给给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套文化设备。2016年配套发放大功率音响设备10套,2017年发放音响设备10套,2018年发放音响设备16套,2019年发放音响设备18套,满足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

(二)配套设施供给不足,专管人员配备不齐

目前,马山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资金主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尚未有社会资金的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的经费全部依赖于政府。政府作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供给的主体,承担着重要的供给工作。“政府办文化”的观念成为推动村级文化服务建设的动力,马山县基础设施薄弱,全靠政府资金的投入建设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体的供给量还是非常有限的。目前建设好的14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只有5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备有音响设备,配给率仅为35%。软件供给的总量仍然显得不足。一些配套的文化体育设施均未能实现配给。篮球队使用的篮球,文艺队演出的服装、乐器、化妆品等目前尚未有配套供给的方案。

根据《关于印发广西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标准(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在行政村(社区)要设立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不少于1名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公共文化专管员(原则上试行县聘乡管村用),以便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行管理维护。由于马山县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管理也存在着人员短缺的现象,至今仍没有专项资金聘请公共文化专管员。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专管员,公共文化活动不能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开展,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不能得到保证。缺乏文化专管员,文化设施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没有真正发挥村级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公共文化活动的服务效果不明显。

二、马山县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乡村文化活动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也得到有效的开展,满足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广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已有十年,十年间,随着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覆盖面的扩展,广西农村的公共文化生活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建设中,享受到公共文化权利。村民们对公共文化生活越来越重视,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热情逐渐增加,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需求已有所变化。农村的公共文化需求日渐增多。

(一)需求更齐全的文体设施与场地

马山县目前建成的146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戏台和篮球场均为露天活动场所。马山位于广西中部腹地,属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长,雨水多,常有暴雨、雷电、强对流等天气,村民反馈如遇雷雨天气,文体活动就得取消或者延期。这些因素对开展室外文体活动极为不利。调研得知,戏台和篮球场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村民们跳广场舞、打篮球等活动都是在晚上。然而现在建成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戏台和篮球场都是不配备灯光的,导致戏台和篮球场的使用频率下降。一些经常开展文体活动的村落反映,每次文体活动开展都需要拉线挂灯,装音响,摆凳子,影响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广西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急需给戏台和球场配备灯光和音响,确保文体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需求更丰盛的文化娱乐活动

根據马山县文体局的要求,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平均每年至少开展4次文体活动,同时,市级、县级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文艺下乡巡回演出,业余文艺队交流演出等活动也有些安排在公共服务中心进行。每年4次的文体活动多是利用国庆、元旦、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时间开展,与节庆活动一起。随着村民精神要求的不断提高,他们需求更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例如广场舞的教学、篮球比赛、乡村特色戏剧、才艺技能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村民们需要更丰富、更有文化内涵的文体活动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需要更加精心的策划,而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场所。

(三)需求更高科技的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是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之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之后,每年由政府直接送书下乡。目前农家书屋的图书主要以种养类图书为主,另外配备一些文化、科技、军事、哲学等方面的图书。从调研得知,农家书屋目前的使用率是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中最低的。农家书屋中的图书借阅率低,其中一个原因是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不合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农家书屋的图书不能满足村民的需要,农家书屋里的很多图书都是落满灰尘的,甚至一些图书连包装都还没有拆。村民们期待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阅读方式来解决阅读的困难。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等技术都已经较为成熟,将它们引入农家书屋中,对文化的推广大有裨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图书供给采用政府统一的供给方式,这种单一的供给方式也不能满足各村村民的阅读需求。村民的阅读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对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和配书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个性化需求增多。

(四)需求更多元稳定的资金投入

马山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投入公共文化发展的资金有限。长期以来公共文化发展设施的建设主要依靠自治区和县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的资金基本能确保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设施建设依靠当地政府和文化局的资金。十年来,这部分资金投入十分有限。14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仅有不到40%配有音响设备,没有一个服务中心配备有大屏幕显示屏。同时,各村级服务中心开展文体活动的乐器、服装、球类等用品只能依靠文艺队或篮球队自行解决,开展文化活动租用灯光和座椅都需要各村自己想办法解决。资金投入方式单一,投入金额有限,成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最大难题。随着村民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不断加大,农村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资金需求也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五)需求更专业的文化专管员

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有效管理与可持续使用是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的终极目的。但随着马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的不断提高,“重建设、轻管理”的弊端逐渐凸显,长期以来存在“有设施、无人管”的难题。目前马山地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没有专职文化专管员,由村委会委派村干部进行管理。村干部由于工作繁忙,同时还需要兼顾其他的工作,在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投入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要保证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有序运作,就需要专业的文化管理人才对其设施进行管理。文化专管员还需要对本村的文化需求有所了解,并能准确地将其向政府反馈。随着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承担的文化服务职责的不断扩大,对文化专管员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三、马山县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公共物品供给的最佳规模应为消费者的边际支付愿意之和等于生产单位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否则,即为公共物品供给过剩或不足。”马山县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存在供需数量错位和供需结构不对称的供需矛盾。主要是因为政府采用“一刀切”的配给模式,对群众的文化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推动文化发展的方式单一。马山县境内分布有不同的族群,他们的文化背景、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都各不相同。政府在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的配给中,未能考虑各村之间的实际情况和群众诉求,实行统一配给的制度,导致了供需数量的错位。盲目推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硬件建设,软件配套跟不上,导致很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有设施不使用的情况。

如图书的配给呈现需求的错位,供大于求,造成农家书屋缺乏创新、利用率低的情况。而对于软件设施则是供少于求,“一刀切”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导致马山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单一,供给品种不够丰富。一些文化部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意识仍然停留在简单给钱给物的阶段,缺乏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机制,无法有效地满足本地区群众的切实需要。

四、马山县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的解决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消费观念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也逐漸提高。原有的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呈现更多元化的趋势。村民们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国家提出的供给结构性的改革,就是想从本质上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使之相匹配。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改革,要求以需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村民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需求。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应该打破政府单方面、“一刀切”的供给模式,更多地关注农村居民需求的变化,将需求纳入供给机制内,使得供给能体现需求,用需求来指导供给,避免供需数量错位和供需结构不对称的供需矛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施的配置需要考虑供需的平衡。村民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需求主体,政府应该为需求主体提供更畅通的表达机制,充分了解需求主体对于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意见,根据需求诉求制订供给方案。

(一)提供高质量的多样化设施

政府“一刀切”的供给机制,导致马山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供给结构的失调。政府目前提供的设施都是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硬件设施,而对于投入小、见效慢、管理复杂、成果不明显的软件设施的供给明显不足。村民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应该充分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配置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马山地区已经配备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而露天戏台、无灯光的球场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据实地调查,村民希望拥有室内的戏台,室内戏台有灯光、有更衣室,方便文体活动的开展。配有灯光的球场,使用率更高,更符合村民对篮球场的需求。音响、体育用品、文化用品等软件设施应采取联合配置的方式,提高配给的数量和质量。马山地区着力打造“体育+旅游”的产业,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中更应该加大运动健身器材和文化用品设施的提供。建议采用新的配置标准,配置一批新的文体用品来满足村民的需求。

(二)引入多方力量保障资金来源

目前马山地区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资金来源是政府。这种单一的资金投入方式以25万元一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的供给模式供给,从2009年到2019年供给的金额都没有改变。十年间,马山地区村民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对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更高的要求。在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之下,政府单一的资金来源供给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应该考虑拓宽投入资金的渠道,引入多方力量保障资金的充足。有了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能更好地满足需求主体的需要。调查中,东兴地区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除了政府资金的投入外,还有社会资金的投入。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有社会资金的投入,场地更广阔,设施更丰富,设施质量更高。因而,东兴地区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各方面的建设上都要好于马山地区。依靠政府的资金投资,一是来源渠道单一,资金投入有限,二是很难解决“一刀切”的供给模式。村委会应当发挥带头作用,筹措稳定多元资金来建设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与游客中心合并,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由村委会和旅游公司共同管理。古零村村支书告诉我们,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之初,是由村委会负责管理,那时候设施也比较简单,人员管理也不到位。2015年后蓝川旅游公司入驻古零村,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便交由蓝川公司管理。调查得知,蓝川公司投入部分资金改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例如在原来的篮球场旁增加了灯光、健身器材,戏台配备了灯光音响和户外宣传大屏幕。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楼里还增加了空调、座椅、电子查询触摸屏,增加了游客服务需要用的轮椅、婴儿推车、游览地图、雨伞租借、土特产展示台等。

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不能只依靠政府,各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挖掘本村人的创业和产业潜能,激活内在动力,建设符合村民需求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政府的资金是主要的来源,但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来源。多渠道的资金加入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采用政府与社会混合资金的投资模式,更能有效地满足村民的需求。马山县古零村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虽然建设得较好,但仅是马山地区的个案,调研中,大多数马山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还存在缺乏资金的现象,难以满足村民对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设施的需求。政府在保证投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多元筹资方式的必要性,提供优惠政策,吸引非政府组织的投资,保证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资金的稳定。

(三)按需配置满足村民多样化需求

按需供给是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的另一种方式。按需供给是一种差异化的配置方式,通过不同地区不同的需求配备不同的设施,采取综合配置的方式进行供给。东兴澫尾村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就根据当地的地形采取了不同的建设方案。由于澫尾临近海边,用地紧张,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楼和篮球场分建两处。不同于传统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一体建设规划,这种根据当地地形采取不同空间布局的设置,满足村民多样化的需求。综合配置是按照具体村的具体要求,配给公共文化设施。

马山地区的调研结果显示,村民对于文化、体育用品设施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文化设施和运动健身器材设施是村民最渴望增加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其中对于能看文艺演出、放电影、唱歌跳舞使用的戏台要求也逐渐增强。同时对于音响、户外大屏幕、灯光的要求也较为普遍。因此在设施的配置上,除了现有的戏台、球场、文化活动室以外,可以增加休闲健身器材、文体用品的配置。农家书屋的图书配送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增加本地区的文学、旅游以及新型产业的书籍,同时可以增加电子图书的终端设备,方便群众借阅,提高农家书屋的使用率。

文体设施和农家书屋都是村民发展性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应该通过村委会协调上级政府,共同制订配给方案,发挥需求主体的参与性,政府主体配置多样,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四)多样化管理模式

马山地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加之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维护责任不明确,造成了“有设施、无管理”的现象。可以通过聘请文化专管员和志愿者来进行设施的管理。主要负责维护场地的卫生、设施的安全以及文化活动的开展。调查显示,马山地区缺少文化专管员,文化活动的开展都依靠政府组织和安排,村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东兴2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备42名文化专管员,由村主任推荐人选,文化站、镇政府把关,确定专管员名单。政府拨付专款补贴文化专管员的费用。文化专管员除了负责公共服务中心的设施外,还需要向上级传达村民的需要,组织文化体育活动。河舟村叶老师,从2010年起一直在河舟村担任文化专管员。调研中叶老师对河舟村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了如指掌,同时通过叶老师的调动,河舟村的文体活动已经实现“文化周周演”,同时,叶老师把每次的文体活动都详细地记录台账,协调村委会安装音响和照明设备。

村委会通过下放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权限,设置文化专管员岗位,明确管理责任,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自我完善,提高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水平。政府对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应该起到主要的管理和维护作用,设备的建设、更新以及人才的引进、分配都由政府统筹,保证各地區设施的基本配置建设。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维护应该下放给村委会或者非政府的管理机构。文化专管员的配置、志愿者的参与是其中一种方式,政府部门对文化专管员进行管理,为他们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给予他们一些精神上的鼓励,相信文化专管员能够发挥好服务设施管理的作用。让公司、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管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另一种方式。两种方式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水平,提高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减少政府管理的负担。同时也可以提高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满足村民对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五)探索“智慧供给”新路径

2012年文化部(原)印发了《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度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的通知》,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的改革指出了一条新的路径——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的智慧化供给。这种智慧化的供给为供给侧的决策提供更科学的数据,实现供给方式的改革,达到供给更精确、更个性、更均等化。长期以来,村民对于数字资源的建设满意度很低。马山地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本没有数字资源,无法满足村民对数字资源的需求。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窗口,其智慧化供给的实现要依托大数据。目前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矛盾主要是政府“一刀切”的供给模式造成的,政府凭借主观判断决定供给方案。

搭建起“智慧供给”的数字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村民的需求,改变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传统模式。科学的供给方案是建立在对村民具体的文化需求充分掌握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大数据的信息采集、加工、分析,了解村民文化需求的维度、层次,进而提供精准、个性化的供给,实现更高效的供给模式。力求通过先进技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通过对马山地区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实地调研,寻找当前马山地区供需之间的矛盾,分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结合广西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优秀案例,为解决马山地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矛盾寻找出路。马山地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在广西区内具有代表性,政府供给为主的供给模式,导致了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应引入多方力量保障资金来源,加大多样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关注村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采取先进的“智慧供给”和多样化的管理模式,打开马山地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的思路,促进马山地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供给之间的平衡发展。

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为广西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重视,广西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在其高速发展和快速建设中看到供给和需求的突出矛盾,明确以政府为主导、公有财政为支撑的供给模式,鼓励更丰富的资金渠道进入村级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调整资源配置,加大投资力度,重视村民的实际需求,建设新型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切实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需求导向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需求导向分析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