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消费语境下话剧电影的改编策略研究

2021-10-07王佳

百花 2021年6期
关键词:话剧

王佳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占据着人们的空闲时间,比如听相声、看小品、看话剧、看电影、看演唱会等。话剧以舞台表演的形式为基础,观众需要走进小剧场才能够进行观看。电影是通过导演、摄像、演员、灯光、音效、剪辑等非常多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而制作成的作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受消费经济的影响,很多公司受利益驱使而将话剧改编成电影,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本文首先对话剧与电影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分析消费语境下话剧电影的改编策略,最后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促进话剧电影更好地发展。

关键字:消费语境;话剧电影;改编策略研究

引 言

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影视公司纷纷投身于电影产业,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电影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欢,很多电影都取得了很高的票房。而话剧就显得比较冷落了,很多话剧剧场演出时,出现了演员比观众还多的现象,公司无法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出现了很多将话剧进行电影的改编,作品一经播出公司就收获了巨大的利益,从而造成话剧电影改编的风潮。影视公司开心麻花由话剧改编的电影《夏洛特烦恼》收获票房14.42亿,《羞羞的铁拳》票房22.02亿,获得巨大成功。那么,基于消费语境下的话剧电影是如何进行改编的呢?下面让我们进行分析。

一、话剧与电影特点分析

话剧和电影是不同的娱乐方式。有的人喜欢看话剧,喜欢看那些实力派演员在舞台上的真实演出。因为话剧具有连续性演出的特点,演员需要提前进行无数次彩排,最后在表演那一天一气呵成地进行演出。这对话剧演员的要求特别高,不但要求演员具有非常深厚的台词功底,还需要演员具有特别好的台词记忆力和舞台表现能力。还包括与其他演员的配合,与灯光、音响、背景音乐的配合,还有对舞台道具的使用。话剧演员还需要具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因为在话剧舞台上进行演出具有非常高的风险性,台上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比如合作的演员忘词了,或者自己忘词了,道具坏了,后面的戏无法进行下去等情况。这就需要演员具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反应能力,能够在发生演出事故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表演,不让观众看出破绽,继续沉浸在舞台的演出中。在舞台演出中,不仅仅是演员在表演,还需要灯光老师的配合以及音效的配合,如果配合不好会让观众非常出戏,影响演出效果。话剧演出对舞台设计和演员的走位以及情境安排、时间空间转换等都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导演、演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精心设计,然后通过舞台排练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够为观众呈现出好的表演。

电影与话剧不一样,电影是允许演员出错的,如果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忘词的现象,就可以重新进行镜头的拍摄。甚至当演员出现失误时,还可以通过剪辑将不好的地方剪除,进行弥补。电影是一种剪辑的艺术,有时候普普通通的镜头能够通过剪辑和特效变得光彩夺目,受到观众朋友的喜爱。电影在制作的过程中涉及非常多的工作人员,导演、演员、制片人、投资方、摄影师、场记、灯光师、音响师、布景老师、服装师、道具师、补光师、化妆师以及后期的剪辑师、配音师、调色师、音效合成老师等。如此多的专业人员很好地配合和合作才能够完成一部电影,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造成电影质量的下降。电影质量的高低还与演员的表演有非常大的关系,一名会演戏的演员可以将整个电影提高很多个档次。与此同时,电影也是镜头语言艺术,镜头语言是由导演进行的脚本设计以及摄影师的拍摄技巧来决定的,摄影师和导演如果不懂得如何运用镜头语言来表现电影艺术,会使演员的表演无法通过镜头语言向观众传达出正确的信息。比如在电影中需要表现一个人的英雄形象时,需要用低机位、仰角的形式进行人物的拍摄,从而突出人物的高大。这时候如果摄影师运用高机位、俯视角的位置进行拍摄,不但无法突出人物的高大,反而会适得其反,将英雄人物拍成了路人甲,从而失去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因此,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导演和摄影师是至关重要的。当然,电影制作中的其他工作人员也是很重要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二、消费语境下话剧电影的改编策略

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看准了这片市场,将已有的话剧进行电影改编,期望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一)题材的选取

电影具有非常多的题材,包括喜剧片、文艺片、爱情片、武侠片、历史片、纪录片、恐怖片等。在进行题材选取的时候,应该注重市场需求,以观众的喜好为出发点进行题材的选取,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利益。截至2020年,在中国电影票房史中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美人鱼》《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西虹市首富》《捉妖记》。可以看出,票房前十名大多是动作片和喜剧片,而根据话剧的表演来看,应该属于喜剧片的比较多。因此,在进行电影题材的选取时应该以喜剧片为主,这样才符合电影市场的行情,受到观众的喜爱才能够获得高票房,有利于提高影视公司的经济利益。

(二)空间的转换

话剧和电影在表演过程中发生空间的转化被称为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导演的艺术,一部话剧或者电影的空间转化是否合理,与导演的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关系。话剧表演的场面调度基本上是需要通过导演的设计和演员的现场实际表演来不断进行磨合和优化的。比如发生地点的变化时,话剧可以通过场地布景的变换而发生改变,也可以通过演员的走位来实现。当发生时间的变化时,可以通过灯光的控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演员的台词来向观众展示时间的改变。而电影在进行场面调度时,可以通过拍摄场地的改变来进行空间的切换。电影的场面调度相对来说比话剧要简单很多,话剧在进行空间转化时,不但要求能够做到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转换,而且要求转换得自然、不露痕迹,因为现场观众都在台下观看,如果空间转换不自然会使观众出戏,影响演员舞台的表演和故事情节的进行。而电影在进行空间转化时,只需要进行镜头的剪辑就可以完成工作。当然,在剪辑的过程中也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的,比如一个女人从室内走到室外,在第一个镜头中是从右侧走出镜头,那么在下一个画面剪辑中,应该让女人从镜头的左边进入,这样符合镜头匹配的原则,不会讓观众产生出戏的感觉。因此,在话剧改编成电影后,需要在场面调度时有一个思想观念的转换。

(三)演员的表演

在进行话剧电影的改编时,对演员的表演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因为观众都是坐在台下进行话剧观看,为了让整个剧场的观众都能够看清演员的动作和表情,演员在表演时需要将肢体语言进行夸张化,这样才能够达到现场演出的效果。而在电影表演时则不同,因为电影是镜头的语言,很多镜头都采用特写来进行拍摄,演员的动作和表情在镜头中非常明显,只需要微微地进行表情的变化就能够让观众看到,因此,演员在进行电影表演时要更加自然化和生活化。如果在电影表演里依然采取夸张的表演形式,会让观众感觉演员没有演技,也会影响整个电影的制作。因此,在进行话剧电影的改编时,导演应该对演员的表演进行合理把控,进而提高电影质量。

(四)后期的制作

话剧在进行舞台演出时,演出结束了就代表整个节目的结束。而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演员表演和拍摄结束后,电影制作工作仅仅完成了一半,后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比如影片的剪辑、加入特效、调色、配音、音效合成、影片的宣传、电影院的排片等非常多的工序。所以,电影的后期制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部好的电影与它的配音是分不开的,周星驰之所以火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配音非常受观众的追捧,因此,电影的配音是非常重要的。影片的色调决定着电影的美感,特效决定着电影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好的电影插曲和背景音乐能够更好地让观众融入电影情境之中。因此,在进行话剧电影的改编时,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后期制作准备,这样才能够完成一部好的电影制作。

(五)明星的参演

电影是具有明星效应的,在进行话剧电影改编时,一定要在电影中加入当红流量明星,他们可以为电影的票房带来保证。也可以加入一些非常有票房号召力的实力演员,因为他们能够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电影,从而提高電影票房,有利于实现影视公司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比如美国电影在拍摄时经常与中国女演员合作,不是因为中国女演员有多优秀,也没有在电影中出现多长时间,只是通过该女演员的名字来打开中国市场,让更多观众去观看他们的电影,一切都是从经济利益出发。我们在将话剧改编成电影时也可以利用明星效应进行电影的制作,从而提高票房收入。

三、话剧改编电影案例分析

(一)《夏洛特烦恼》案例分析

电影《夏洛特烦恼》改编自开心麻花的话剧《夏洛特烦恼》,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夏洛大闹学生时代暗恋女孩秋雅的婚礼,与妻子马冬梅吵架后在马桶上睡着了,在梦中他重新回到校园中追求秋雅,最后发现陪在他身边的还是马冬梅。在电影的改编中添加了非常多的元素。比如在电影中出现粤语版的《咱们屯里的人》,本来这首歌是赵本山老师的歌曲,深受大家喜爱。在电影里将这首具有乡土气息的歌曲以粤语的形式进行演唱,从而给观众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具有非常浓郁的喜剧色彩,为大家带来了欢笑,这是电影改编成功的一个原因。电影里还有非常经典的搞笑台词,至今还有很多人在模仿。比如夏洛在找马冬梅时与大爷的对话,夏洛:“大爷,楼上322住的是马冬梅家吗?”大爷:“马什么梅啊?”夏洛:“马冬梅啊。”大爷:“什么冬梅啊?”通过大爷的打岔,为电影增添了喜剧色彩。电影中还出现了歌手“那英”,这是该电影的一大亮点,因为观众怎么也想不到“那英”会来演电影。

(二)《羞羞的铁拳》案例分析

电影《羞羞的铁拳》同样是由开心麻花话剧改编而成的,由开心麻花人气演员沈腾、马丽、艾伦等主演。讲述的是靠打假拳过日子的艾迪生与记者马小身体互换后,通过拜师学艺打败恶势力的故事。这部电影之所以改编得如此成功,是因为这部电影具有非常多的喜剧因素,从而获得观众青睐。首先,这部电影非常有创意,通过一道闪电让艾迪生和马小身体互换,再通过演员的反串表演为观众带来很多笑声。电影在取名上也有很大的笑点,艾迪生和马小去拜师学艺时拜访的门派叫作“卷帘门”,这里通过偷换概念的形式进行包袱的设计,观众所熟知的门派都是少林派、武当派、四川唐门、铁剑门等,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此门派居然叫作卷帘门,从而为观众带来笑声。电影在情节设计上也有非常大的创新,在最后的擂台上,就在大家觉得艾迪生快要坚持不住时,艾迪生想起了在卷帘门中的生活,从“折纸飞机发传单”“与猫头鹰对视”“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等非常搞笑的事情中受到启发,从而打败对手,电影情节前后呼应,既有搞笑成分又有合理性。因此,一部话剧电影改编的成功包括非常多的因素,但重在创新。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胥甜甜,简圣宇.消费语境下话剧电影的改编策略研究[J].电影文学,2019(15):64-66.

[2] 鲍云菲.论新时期以来中国通俗话剧的电影改编策略[J].江南大学,2019.

[3] 毛蕾.谈小剧场话剧的电影改编[J].中国戏剧,2019(8):42-44.

[4] 辛迪.论开心麻花话剧的电影化改编[J].今传媒,2018(10):116-117.

[5] 田琳.从话剧到电影:论开心麻花话剧的电影化改编[J].西部广播电视,2018(1):76-77.

[6] 高胜利,李子赟.“开心麻花”喜剧发展路线之管窥——从话剧向电影之转变[J].电影文学,2019(21):36-38.

猜你喜欢

话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再见啦,秋天!
“北京故事”巡演
《民国时期话剧杂志汇编》在沪首发
第二十一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揭晓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余则成问所有人:如何欣赏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