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途径分析
2021-10-07杨豹
杨豹
摘 要: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推进,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创新改革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一方面,物理学科内容的思维含量较大,学生可能会陷入茫然无措或钻牛角尖等两种极端状态;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会存在思维障碍,认为物理学习如同雾里看花一般,令人摸不着头脑。面对这一教学现状,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有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突破物理学习思维障碍问题,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拟从合理划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培养公式推导习惯、依据学生需求创设问题情境以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四个角度展开论述,作为帮助高中生突破物理思维障碍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思维障碍;突破途径
引言:对于广大高中学生来说,物理一直是一门学习难度较高的学科,很难在日常课堂学习中精准把握该学科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并完成物理学原理的探究。针对这一问题,无数高中物理教师就此展开了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的教学探索,希望学生能通过合理的知识分类、有效的公式理解、科学的情境设置以及大量的实践探索驶入物理学习的快车道,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体验中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课堂探究的积极性,进而在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来看,相关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一、合理划分知识结构
在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选择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展开课堂教学,却忽略了学生对知识分类整理的重要意义,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清物理知识的逻辑关系,使得知识的储备缺乏条理性。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对繁杂的物理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分配,理清物理学科的基础概念和解题方法,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提取物理学科的全部有效信息。当然,这也就要求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合理划分物理知识结构:首先,教师应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的主干信息,让学生始终对物理学科的几大模块存在清晰的认知。具体来说,高中物理的模块主要包括力学、电学以及磁学,那么教师就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几大教学主线,一点点的为学生勾画出高中物理学习的轮廓,加大对物理学科思想和物理探究方法的普及力度,令其按照贯穿整个高中物理主线学习。其次,随着物理学科学习难度的不断提升,很大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点的融合应用方面存在障碍,因此,教师应注意定期引导学生对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方法进行综合回顾,按照知识点的类型对其进行分类与区分。最后,考虑到高中物理学科所涉及的知识既基础又繁杂,涉及诸多的概念、公式以及规律学习,所以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确保其在日常学习中能够触类旁通,增加学习的结构性与条理性,在深入反思的过程中填补自己的知识体系漏洞。与此同时,高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物理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学生产生思维障碍的根源,并从源头处解决问题。物理学科高度抽象,需要学生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在学习物理之初,就应该竭力避免思维肤浅的问题。而且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具备基本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尤其是对于知识框架的构建,知识网络的形成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切入,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帮助学生避免沿着单一方向思考的思维局限。另外,对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維定式,也应该积极打破,因为已有的思维方式极有可能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产生误导。只有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才能真正破除思维障碍。此外,在物理知识结构的划分以及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引进思维导图教学法,将思维导图作为知识梳理的工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能使知识体系更加有条理,更加一目了然。事实上,思维导图的应用在知识结构划分以及知识体系构建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物理知识体系的梳理,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学科体系图,还能为日后的查漏补缺提供便利。更何况,知识结构的划分不仅有利于知识点的条理化,更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思维模式,在思维和思想层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进而能够为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供有效的助力。
二、培养学生公式推导习惯
物理学科是一门对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考察比较严格的一门学科,机械记忆的方式在物理学习中定然会吃亏。但是,就现阶段物理教学情况来说,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步入了背公式的误区,在解题过程中依据经验和题设套公式。如此一来,物理学科的学习就演变成了单纯的公式计算,学生将很难深入了解到物理学科的真正内涵。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的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了解每个公式的来源,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公式推导,并养成追根溯源的习惯。事实上,公式推导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持之以恒的练习更容易令学生强化思维活性。由此,教师绝不能将物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一笔带过,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物理公式的推导、从中总结规律,把握学好物理的关键要点。高中物理学习中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物理公式的推导本质上是一个探究所以然的过程,无论任何学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都无异于竭泽而渔,终究会为将来的学习挖坑。局限于公式套用的物理学习终究只是流于表面,不曾深入物理学科的本质和精髓,不仅不可能取得真正的进步,而且不利于学生深入领会物理学科之美。长此以往,将会打击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而若能引导学生深入到物理公式的探究过程中,并帮助学生养成刨根究底的理性思维习惯,不仅对于学生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大有裨益,而且将会有益于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对终身发展形成助力。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站在一定的专业高度,层层剖析,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
三、依据学生需求创设问题情境
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兴趣偏好,令其全神贯注投入于某一学科的学习中。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讨论,令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生成。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一些和其实际生活相关的小实验,如教师可以简单地让学生猜测两个大小相同的小木块和小磁体分别从铝管口上端下落,则哪一个先到达底端?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对其进行合理推测,随后教师才可以为学生亲自演示实验,最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子感应的知识。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化教学领域的逐渐普及,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进而在心理层面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事实上,问题情境创设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完成独立思考,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尤其适用于新课程的导入部分,借助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物理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情景的创设将物理学习同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从生活入手去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与此同时,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思维,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最佳的情境教学效果,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尽可能做到从生活中取材,而且要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梯度。以便达到引导学生独立深入思考的目的,并尽量照顾到不同能力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自我提升。
四、重视理论实践相结合
尽管近几年来高考对于物理实验的直接考察相对较少,但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物理核心素养。而且,物理实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使其重新建立起对物理学科的认知,成为在物理领域尽情探索的起点。所以,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正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认识到思维障碍实质上只是学生对物理理论了解的不到位、不透彻。如此一来,教师就应该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组织学生设计并开展大量的物理实验,在实验的数据和现象中总结并推导物理规律,验证物理学原理,真正强化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其不再被常规思维所困扰。物理实验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更加直观形象的认知,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此外,物理实验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物理教学的途径,对于学生思维的开阔有很大帮助。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科中实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物理实验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物理现象,乃至物理原理的直观印象会更加有益于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物理公式的探究。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理教学模式会更加扎实,更加完善,更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学科全貌的把握,对于思维障碍的突破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更何况,实验教学是高中生非常热衷的项目,有助于学生打破沉闷的学习氛围,换一种思维模式,进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是每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使命。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从知识架构、公式理解、问题情境设置以及理论实践结合等角度展开授课,确保学生能在日常学习中形成物理学科素养,突破思维障碍,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游灿冬.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及对策探讨[J].名师在线,2020(09):54-55.
[2]全阳.“生成性”视角下错误资源的教学价值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2):16.
[3]李華兵、王安民.“解穴法”优化高中物理习题讲评课[J].物理教学,2019,41(06):38-40+67.
[4]黄胜、林玉.找准“桥梁”化解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以(类)平抛运动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06):75-76+83.
[5]张琪、陈宗荣.应用口语报告法诊断物理问题解决中的思维障碍[J].物理教学探讨,2019,37(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