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2021-10-07游佳莹

高考·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连城甘薯区域

游佳莹

摘 要:本文具体针对高中地理区域认知基本素养以及培养方向,基于高中地理大智慧教学课堂背景下,通过任务驱动、案例探究、观察反思、举一反三等环节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学习体验,并在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区域认知;地理;探究性

一、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支柱性理念,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对地理教育的价值诉求。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解决区域问题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水平的内容。通过对课标学习和探索,地理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素养,将有助于区域地理的深度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需要尽量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课堂中对案例学习最喜欢的方式是合作探究的方式,地理问题的分析其背景脱离不了案例的分析,实施途径是通过对一些典型区域案例的学习,掌握一般方法,并能迁移分析其他区域,而在课堂探究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立足采用探究性课型的方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基于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学会认识、归纳和分析区域特征,进而形成区域认知素养,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全面评价连城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综合思维: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从多要素角度评价连城发展甘薯产业的有利条件,明确要素是动态变化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通过对连城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问题的分析,思考并说出促进甘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和建议。

人地协调观:以连城甘薯产业发展为例,学生认识到农业的发展遵循因地制宜的开发原则,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念,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以及辩证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连城甘薯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2.连城甘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3.连城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教学难点]

1.评价连城甘薯种植的气候条件

2.连城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播放休闲食品:地瓜干。福建省连城县被誉为“红心地瓜干之乡”甘薯产业已成为连城最具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甘薯也成为连城的特色农产品。

同学们能举一些特色农产品的例子吗?(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本环节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熟悉事物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参与热情,进一步理解特色农产品这一地理概念。

[教学环节1]引导学生构建特色农业分析思路

在哪里?(区域定位);

为何优?(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怎么样?(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

怎么办?(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认知1:在哪里?就世界范围来讲,甘薯的产量亚洲居首,而世界甘薯主产国,中国排第一位,我国甘薯种植区域主要分为北方薯区,长江中下游薯区和南方薯区;南方薯区主要包括福建、广东、广西等夏秋薯区和海南、台湾省秋冬薯区。福建连城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翡翠”因土质松软,酸碱适宜,再加上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瓜的口感特别好,清朝年间,连成地瓜干作为宫廷宴席上的珍贵小店,名曰“金如片”。

过渡:那我们肯定要想,他为何优呢?

认知2:为何优?我们肯定要分析它的地方特色,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本环节设计意图:构建特色农业分析思路,引导学生思维构建并引出探究活动。

[教学环节2]探究活动一:分析连城发展甘薯特色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学案材料中展示甘薯生长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的要求。

材料一:甘薯对温度的要求

甘薯属于暖性植物,喜温怕寒。在气温达到15℃以上才能开始生长,最适温度为18-32度,超过35℃对生长不利,较长时期温度低于10℃,茎叶会自然枯死。白天温高,夜间温低有利于块根的膨大,块根形成与肥大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是20-30℃。

4-12月为甘薯种植期,春薯每年4-5月栽插,6-7月为块根膨大期,9-11月收获。夏秋薯6-7月栽插,8-9月为块根膨大期,11-12月收获。

連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山区,武夷山脉南段,县境内地形复杂,东西山地,中部丘陵盆地,受海拔纬度地形条件的交互影响,连城县具有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下表为甘薯物候期连城的各月气温要素值。

材料二:甘薯对水分的要求

甘薯一生中需水相当大,在整个生长期间,田间总耗水量为500-800mm,薯块膨大期占35%,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都易造成减产。下表为甘薯物候期连城各月降水值

材料三:甘薯对光照的要求

甘薯喜光,不耐阴,甘薯所积累贮存的营养物质都来自光合作用,光照充足对提高产量越有利。下表为甘薯物候期连城各月日照时数值。

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总结:甘薯生长期内气候温和,适宜甘薯生长,6-9月温度在20到30之间,山地气候增加昼夜温差,利于块根形成与肥大。年降水总量大,6、7、8月降水较多,适宜块根膨大。7-10月日照充足,有利于甘薯光合作用,贮存营养物质提高产量。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福建沿海地区相比,连城有利于甘薯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连城相对光照充足、有利于甘薯光合作用;山区昼夜温差更大,有利于甘薯块根营养物质的积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图表,学会认识、归纳和对比分析区域特征,进而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分析连城有利于甘薯产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教学环节3]探究活动二:连城甘薯产业发展问题

认知3:怎么样?连城是农业大县,全县有一半以上的人从事甘薯产业种植、加工销售,甘薯产业成为连城农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在连城,地瓜干加工企业有上百家,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

结合课件展示连城甘薯产业商品并引导学生分析主打产品的种类及原因。

学生回答:干货的形式,因为新鲜地瓜不易储存。

老师现场手机淘宝搜索连城地瓜干和地瓜干两个关键词并展示搜索结果。通过两张图的对比,探讨连城甘薯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师生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提问:我的搜索条件是什么?学生:关键词不一样,销量排序。教师: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包装、品牌、销量、价格、宣传、销售专业化等。过渡: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方面呢?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请大家一起来分析现象的成因,构建思维链。

教师讲解并板书思维导图。

本环节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化”的案例引进地理课堂,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环节4]探究活动三、请你为以甘薯种植为基础的连城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认知4:怎么办?那么,认识到这些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想知道怎么做,最重要是抓住问题的关键点,然后再对症下药,在整个关系链中哪些最应该得到重视呢?

学生回答:品牌,加工技术,宣传,销售网络的开发,生产规模的扩大,保鲜技术的改进等,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见解。

本环节设计意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挖掘地理事物的本质,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地理问题的结构和解决路径形成正确认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教学环节5]真题迁移,举一反三

通过这节课的讲解,我们对特色农业的分析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最后我们需要在高考中举一反三,对类似的案例用相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出课后真题迁移:2019全国II卷36(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本环节设计意图:总结特色农业分析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会思维迁移,培养根据材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比和推理,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感悟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地理核心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学中还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参与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升地理学科素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會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智芳、黄榕青.基于“体验学习圈”理论的文化地理教学设计---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年第2期:53-54.

[2]何霞、陈俊英.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活动设计---以“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发展”专题为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年第3期下:46-48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建构的地理探究性大智慧课堂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19-479)。

猜你喜欢

连城甘薯区域
连城拳 传习千年 远播海外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神奇的窗花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区域
2012,财运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