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
2021-10-07宋万里
宋万里
摘要:劳动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可促进学生成长。劳动教学需要情感投入,教学结合生活,创设体验活动,激发劳动情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劳动技能,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劳动,逐步养成劳动习惯,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劳动教育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美麗、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引领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和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鼓励实践,投入情感,让学生“愿劳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究,喜欢动手实践,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孩子,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到家务劳动实践中来,感知劳动乐趣。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第十一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师可以“整理”为抓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整理书包、书本、文具等物品,让学生知道这些物品都是自己生活离不开的“小伙伴”,但这些物品使用过后要有序归类、物归原位和定时整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对比“小伙伴”整理效果,显现劳动带给生活的改变,让学生有成就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多鼓励,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从而主动动手动脑。
再如教学“我爱我家”最后一课“干点家务活”,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他们洗碗、扫地、择菜等,鼓励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劳动有切身体验,增强其劳动意识。
二、智慧实践,激发情感,让学生“会劳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了精彩纷呈的现场体验活动,以活动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教学中,教师应把理性的劳动知识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教材与学材”合二为一,激发学生情感,从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中的“家务擂台赛”,教师课前在班内开展“家务小能手”调查活动,请家长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录像,让孩子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顺便采访他们:说说干家务的心得体会,愿不愿意当堂打擂台。接着在课堂上举行叠被子大赛,请大家都来露一手。学生四人一组,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忙得不亦乐乎,纷纷动手动脑寻找叠被子的好方法,相互配合,做、看、问、学、比、赶、超,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叠被子的技能。最后,小组交流做家务活的好处。整个比赛活动,学生激情高涨,不仅掌握了技巧,也品尝到了劳动带来的乐趣。
三、家校合力,升华情感,让学生“爱劳动”
如果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点燃孩子爱劳动的“主平台”,那么家务实践就是孩子爱劳动的“主阵地”。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拓展教学资源,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与方式,让学生将劳动内化为自觉行为,形成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
例如,去年疫情期间,学生宅在家中,我趁机启发学生帮家人做点家务活,做个贴心的“小暖男”“小暖女”;收集一些家务劳动小窍门的视频,如做菜、炸油条、发大馍、擦灶台、清理冰箱等,发到“钉钉”群里让学生分享,直观地演示充满生活乐趣的场景;然后举办“家务活大展台”,要求学生打卡,请家长发到朋友圈或班级微信群里。许多学生看到同伴做的菜、炸的油条等,但自己却不会,便偷偷地在家练习,这样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劳动氛围。看到朋友圈里亲朋好友的点赞或夸奖,学生们心里乐开了花,干劲更足了,做家务成了他们居家期间的“必修课”了。这样,“爱劳动”不再是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行动。
四、走进自然,释放情感,让学生“悦劳动”
我们关注学生参加劳动的过程,更关注他们在劳动中的情感认知。为此,我们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现价值、享受劳动成果。例如,当地茶叶资源丰富,我们就利用茶季开展“走进茶园,茶香校园”摘茶活动,在高年级开展“走进大自然,走进茶园”实践活动,提前布置,让学生准备劳动工具。教师先做采茶示范,然后提出活动规则及注意事项,穿着采茶衣,唱着采茶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看到自己采的鲜嫩茶草,心里美滋滋的。此时教师现场进行茶叶知识讲授,让学生了解中国茶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活动结束时,把学生采摘的茶叶分别称出斤两,评出“采茶能手”进行表彰;对茶草进行杀青、烘干,制成成品,让学生品尝自己采摘的茶叶。学生看着热气腾腾、汤色黄绿、香醇浓郁的新茶,一定觉得这杯茶是最美最好的茶了。然后每个同学带上一份自己摘的茶回去给自己的父母,当父母品尝自己孩子采摘的新茶,心里也很美。这节课既是劳动实践课,又是道德与法治课,二者很好地融为一体。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活动”为载体,以“激发情感”为切入点,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让学生亲身实践,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
参考文献:
[1]鲁洁.重新认识道德和道德教育[J].人民教育2015(19).
[2]谢林燕.情到深处自然行——《道德与法治》劳动主题教学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