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特殊的线上作文指导课

2021-10-07夏冬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6期

夏冬梅

摘要:网络教学模式下,课堂讨论和交流成了网络授课的一大难题和一道鸿沟,尤其是在唤醒学生学习内驱力、提升学生思维方面,网课效果略打折扣。本文以班級开展的一次线上作文接龙为例,记录教师利用网络媒介,通过提前布置、细致要求、穿插指导、生生评价、接龙总结等方法,进行线上作文写作和指导的经过。其实,网络教学改变的只是平时教学的地点和模式,教学的过程并不会因此就缺失,改变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同样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线上接龙 别样互动 思维火花

一、案例背景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改变了大家的过年方式,更改变了教育方式。随着寒假假期的无限期延长,线上教学在千呼万唤中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从前期的空中拓展课堂教学,到3月初的新课网授,一场关乎教育的改革已然悄悄走向了寻常学生家。

正当我在为怎样进行网络教学困惑踌躇时,无意间看到了儿子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作文接龙。老师先给作文定了一个主题,然后又给了一个作文开头,所有的同学自行往下接龙写作,每人一句。儿子的作业让我深受启发,网络上课改变的只是平时教学的地点和模式,教学的过程并不会因此就缺失,改变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同样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案例描述

线上教学第一课古诗中有一道选做题: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执教这一节网课的芜湖黄老师已经给大家做了一次教学指导,我正愁着不知如何检查学生是否已经学会改写,便决定用作文接龙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改写。考虑到每一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我在微信群提前布置了本次作文接龙的时间和具体要求,给学生留足了时间进行准备。

第二天下午4:30一到,我正准备给作文开头,小陈同学一下把改写的作文发到了群里,我再仔细一瞧,她居然把全首古诗都改写出来了。紧接着,又有一名同学将自己改写的短文发到了群里。再细看二人改写的短文,基本上就是将四句古诗的意思串在一起,课堂上黄老师教的技法一点都没有用上。如果大家都这样,那作文接龙不就是一个形式吗?

细思之下,我紧急叫停了作文接龙,重新给全班同学排了顺序,然后又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即每一个同学只能接一小句,全班集众人之力完成一篇古诗改写,每个同学在完成自己任务的时候,也要学会给他人留有接龙的空间。

伴随着紧急叫停和细致要求后,我又给出了古诗改写的开头:寒冷的冬天悄悄地来到了乡村……万籁俱寂。三分钟过后,小王同学发言了,他将第一句诗完整地改成了一大句,一点余地也没有留给别人,紧接着又有三个同学完成接力,这下可不妙——前两句诗改写结束了。我正准备说两句,小胡同学发言了:“老师,前面几个同学在改写的过程中一点想象也没有,我觉得开头可以写一些环境,中间还可以有一些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小胡同学的发言深得我心,于是我立马给了一个大大的赞,将小胡同学表扬了一番,接着又让刚刚完成的两个同学撤回句子,按照小胡的指导进行修改。有关第二句古诗稚子穿冰的改写,同学们又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内容果然生动了许多。

接龙就在我和几个孩子不时的提醒中继续进行着,轮到小韩同学了,他居然出乎意料地写道:冰块落到了地上碎了,小孩伤心地哭了起来。小韩此言一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老师,冰碎了,后面还怎么接龙?”“老师,小韩在写的时候没有想着给大家留有空间,让他撤回去重写……”

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我既没有让小韩撤回,也没有说该怎么办,我等着救星出现。其实我是故意的,我在等待着,期待着意外的答案。)

果不其然,小程同学出手了,只见他在小韩同学的后面接了这样一句:旁边的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连忙拉起了他,把自己手中的冰块递到小孩的手里,微笑地说道:“我的冰块给你,下次再敲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哦。”小程的发言让故事又有了新的转折,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故事顺利地完成了。虽然中途发生了许多小插曲,但还是达到了预期目标。

作文接龙结束以后,我们又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讨论:要想让故事生动有趣,每一个同学在接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在接龙的时候要适当加入想象,不要受古诗内容所限制;有的同学说整个故事情节要稍微曲折些,要像编剧一样,充分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这样才能有吸引力;有的说要像黄老师一样,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小孩,这样才能有话可说……孩子这番话虽然有些直白,可是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作文点评吗?他们把自己在作文接龙过程中的感受和启发,跟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分享,这既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写作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有了第一天的作文接龙经历,第二天我们又安排了另外一半同学进行了第二遍作文接龙。这一次在作文接龙中“关于冰块碎地的部分”做了要求——冰块要在最后一刻才允许跌碎到地上。所以孩子们在接龙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描述如何穿冰块以及和大家一起敲冰块的过程,整个作文写得生动有趣,结尾我们还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活动:即修改同学们发在群里的作文。这属于临时起意,本来还有些担心,不知道如何检查孩子们的胸怀感,不好做出评价,可孩子们却有了许多妙招,语言说明的,加括号的,添笑脸的,用各种形式表达了自己是如何修改同学作文的。

三、案例反思

此次线上作文指导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更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教师要做课堂的开拓者。教育并不缺有形的形式,缺的是无形的智慧。老师们要敢于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尤其是在特殊的教育环境下,我们无法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时,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让无形的教育智慧化成学生有形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比如在这节线上作文接龙课上,学生根据诗句进行想象、创编、修改,这不就是他们学习的收获吗?其次,教师要学会做一名课堂的等待者。线上作文接龙的过程其实跟课堂发言讨论是一样的,但往往又不同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判断出他们的学习效果,但是线上教学隔着屏幕和空间,我们无法把握。如果全凭老师讲述,就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网络授课,学生依然停留在被动的接受状态,难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显得毫无意义。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和等待,尤其是出现各种突发的情况时,等待学生的发现,等待学生的思索,等待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还要做课堂的智慧者。一堂线上作文指导课要想收到很好的效果,其实还是需要一些小窍门的:比如对于初次接触作文接龙的老师来说,整个接龙要有一定的顺序,要提前安排好。小学生的心理都是比较简单的,他们都想抢着说,早点完成任务,因为往往越到后面接龙越有一定的难度。最重要的一点是作文接龙结束以后,一定要进行点评和修改。这也是我们作文接龙最精华的地方。让孩子们通过这两个环节去发现作文接龙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写道:从教育的意义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自由地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形式……唤醒学生潜在的内在力。教育需要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教育模式,而是无形的教育智慧,尤其是在这种特殊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勇于创新,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和媒介,让网课缺失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以别样形式走入学生中,努力做一个最美的唤醒者。

参考文献:

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