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秀儒家文化视角的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2021-10-07张媛
张媛
摘要:我们现在所说的养成教育,换言之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即按照一定目的对孩子们进行长期教育和训练。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于优秀儒家文化视角下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训练,再辅佐各种教育方式,以达到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素质,从而达到我们所想要的——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课题研究基于优秀儒家文化视角的小学生养成教育,旨在研究孩子们的“文明礼仪习惯”的训练,以及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儒家文化 养成教育 小學生 策略研究
近些年来,小学生德育的课题中对养成教育的研究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中很是流行。在国外,教育专家凯琳·爱尔兰德著的《帮助孩子成长的150个诀窍》,著名的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的布鲁纳提出的《论认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都是研究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及发展问题的。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而在国内,著名的养成教育专家学者于华章提出来的“用养成教育助力儿童成长”,主张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孩子的“知、情、意、行”,注重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心理的养成。著名教育家孙云晓老师提出的“习惯成就孩子一生”,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提出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被授予“人民教育家”的于漪老师提出的“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滴灌孩子的生命之魂”。由此可以看出,养成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知道现代教育的理念是尊重儿童,让孩子们学会学习,由原来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向现在“关注学生活动”。这些重要的理念与本课题研究所倡导的理念也是异曲同工,完全吻合的。我们要在课题研究中,借助行之有效的儒家文化特色活动设计来达成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从细节抓起,必须要从当下做起,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帮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教师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难管了。他们虽然整天陷于日益冗杂、繁重的班级管理事务之中,尽最大努力来管理班级,但班级里层出不穷的问题,仍令他们手忙脚乱。这种状况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越来越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今社会科技发达,一些小学生过早地接触电子产品,以致沾染上了许多不好的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愿写作业、爱撒谎、不讲卫生、日常生活中不懂礼貌、做事磨磨蹭蹭、马虎、午餐打饭时不排队、不懂节约粮食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学生从小缺乏良好的教育引导,原本善良的心灵受到各种污染,就容易犯各种错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思想的形成中,优秀儒家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基本生活准则、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自我约束的教育,对于德育工作的实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二、优秀儒家文化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联系
儒家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其中有许多内容与现代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方向不谋而合,对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非常大的价值。教师要在扬弃的基础上,对儒家文化的优秀思想进行恰当的全新解读,为养成教育提供思想上的指导。以儒家文化思想体系中的“信”为例,“信”代表真诚和诚实,其所代表的含义在当代也是十分重要的做人品德。人无信不立,如果学生习惯了谎言和欺骗,即便其智力再高超,也不能为社会发展做贡献。重视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信”,能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言而有信,敢作敢当,勇于承担责任,体现作为中国新时代接班人的良好风貌。
将优秀的儒家文化与养成教育有机融合,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接受优秀儒家文化的熏陶,自发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老师基于优秀儒家文化的视角去发掘养成教育素材,让孩子们去体验、去理解、去思考、去感悟,促使学生在认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优秀儒家文化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融合
(一)将儒家文化纳入校本课程,开设国学课
我们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及各年级儒家文化教育的具体目标。各班利用每天晨读前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根据各年级的要求朗读经典儒家著作。充分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的时间,由专门负责大阅读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从儒家思想的一个角度或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二)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
在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探究挖掘教材中涉及优秀儒家文化的知识点,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儒家文化经典内涵,最终让学生理解。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启迪教学的儒家思想,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打造充满儒家文化优美环境,让经典育人“春风化雨”
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后,对学校环境进行了统筹规划,分块布局,校园中随处可见儒家文化气息。
(四)落实活动实施,让经典育人“水到渠成”
1.开展亲子诵读活动,使得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给家长们搭建平台,与孩子一起寻找机会接触优秀儒家文化,家校合作,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2.开展“讲儒家故事比赛”“儒家名言书写比赛”“朗诵《论语》比赛”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达到我们想要的育人之目的。
3.每月结合一个主题,开展活动。如“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有养成;“香九龄,能温席”让学生懂得感恩;“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让学生学会尊老爱幼,学会分享。
(五)经典儒家诵读与激励评价完美融合,达成养成教育之功效
重视行为规范的评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评比,达到学生养成教育的目的。在新一轮课改的要求下,依照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的路径积极探索儒家经典文化,寻找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并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评价体系,得出用优秀儒家文化助力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经验,从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
本次课题研究,主要是把中国的儒家文化和学生的养成教育相结合,特别注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让孩子们不但能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在践行中培养学生们深厚文化底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的一系列举措,让学生多方位、立体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接触古代的谦谦君子,耳濡目染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之道,并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渗透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有效促进自身儒雅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三石,赵春踩.国学诵读[J].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
[2]高晓瑜.绽放文明礼仪之花涂亮幸福人生底色[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
[3]蒋兰波.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