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21-10-07张宽远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6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张宽远

摘要: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学校的创新教育,在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和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同时要为其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二是倡導开放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猜想”中,在“求异”中训练其新、奇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三是授课教师善于挖掘教材的“训练点”,教学中明确思维训练目标,找准思维训练着力点。借助对教材内容的创造性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国家要发达,民族要进步,创新型人才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多个维度地提到了“创新”。“创新”成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关键词。那么,培养创新型人才必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创新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且对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都非常重要。只有创新意识强,才能紧紧抓牢创新机会,在反复实践中取得创新硕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借助文本有意图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多角度尝试,并做了初步的理论探究。

一、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最忌讳的是满堂灌,师讲生听,死气沉沉,单纯地为应试而教学。这样的课堂老师累、学生烦,毫无兴趣可言。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决不能拘泥于这样的课堂,而应是想方设法地创设一种开放的、民主的、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地融入教学情境之中,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张扬个性、发挥才智,从而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做好铺垫。如何创设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呢?首先应营造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情绪饱满、思考积极,敢于交流内心的真实想法或独到见解。教师注重一个“引”字,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引领学生对其独特的想法或见解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表述,抓住学生创新点,及时给予鼓励。其次是要多给学生创新的机会。比如《司马光》这一课,师生共同交流“司马光砸缸智救落水小伙伴”时,我话锋一转,问道:如果不砸缸,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小伙伴吗?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展热烈的讨论,互相交流想法。此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畅所欲言。有的说:“找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扔进缸里,几个人一起把小伙伴从缸里拉出来。”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缸里的水抽出来,小伙伴就不会被淹死。”有的说:“拿一根竹竿,插进缸里,让落水的小伙伴抓住竹竿,把他拉出来。”还有的说:“我觉得他们的做法都不太可能,因为当时情况危急,找绳子和竹竿都需要时间,更不可能有抽水机。我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抓住一只袖子,把另一只袖子甩进缸里,让缸里的小朋友抓住,然后用力把他拽上来。”这一教学环节,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

二、倡导开放的思维模式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活动,具有求新性,属于发散性思维,贵在新颖和创新,往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应怎样训练学生的这种开放性思维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引领学生在“猜想”中学习,训练其新奇的思维方式。平时的语文课堂上,要想训练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可以让孩子们学会“猜想”,引导学生在猜想中进行知识探究,训练其新、奇的思维方式。如《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当教学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相互祝愿”时,教师及时提问:“周总理会怎样祝愿傣族人民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都积极思考,大胆猜想,踊跃发言。有的说:“周总理会祝愿傣族的老爷爷老奶奶身体健康,寿比南山。”有的说:“周总理会祝愿傣族的叔叔阿姨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有的说:“周总理会祝愿傣族的姑娘们越长越漂亮。”有的说:“周总理会祝愿傣族的小孩子们天天快乐。”……学生们在猜想中得到了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引领学生在“求异”中学习,训练其逆向思维方式。在教学中,要打破定式思维的格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开发上,抓住契机,刻意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教学《狼和小羊》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狼猛扑向小羊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孩子们,请仔细想一想小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班级大部分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都说可怜的小羊被狼吃掉了,露出伤心的表情。接着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小羊有没有可能不被狼吃掉呢?”这时学生的求异思维被激活,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小羊没有被狼吃掉,小羊的好朋友猎狗突然出现,把狼赶跑了。”有的说:“小羊还活着,狼却死了。小羊会游泳,狼扑向小羊的时候,小羊一下子跳进小溪里游到对岸去了,狼不会游泳,在追小羊时被溪水淹死了。”有的说:“小羊没有死,他的好朋友大象看见了,就用长鼻子卷起凶恶的狼,使劲往水里一扔,狼没命了,小羊得救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求异中训练了创新思维,逐步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挖掘教材的“训练点”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还应该拥有挖掘教材“训练点”的一双慧眼。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授课教师的作用特别关键。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强,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处理的水平高,就能够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环节,既用好课本,又不受课本内容的束缚,找准“训练点”,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由文本内容一步一步想开去,从而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比如,前面提到的《司马光》《难忘的泼水节》《狼和小羊》等课文的教学环节,都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特殊设计,找准“训练点”,从不同的角度引领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事例。

总的来说,具有创新理念的优秀教师,在面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时,一定会充分肯定,热情鼓励,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引领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训练,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哪怕是学生们不全面甚至不正确的看法,也不要把它视为“胡说八道”,一棍子打死,应在充分肯定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富有创新精神的同时,循循善诱,正面引导,耐心解释,千万不要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扼杀在“摇篮”当中。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教育的理念,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为社会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春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文学教育,2015(1):84-85.

[2]冯世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以问题意识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4):76-78.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