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间清欢

2021-10-07向阳枝

知识窗 2021年6期
关键词:茵陈耳畔山间

向阳枝

观中国书法,草书自成高格。有人说,草书最能代表中国书法,因为它呈现了书法的节奏、韵律,是表意的最高层次。看张旭、怀素的书法作品,顿觉凛然清气扑面而来,那是一种见天地、见日月星辰、见行云流水的自然气韵,清冽流畅,令人神清气爽。

故而,草书之“草”,断不能以潦草之意附会,那是采撷自然精华、欢畅生长之“草”。书法以“草”命名,是对草的嘉许。草与花为邻,花繁盛,草清明。若满目碧草,又得清风浅吟掠过耳畔,心头涌上的是浮世三千中的一瓢清欢。

春天的野菜属草。三月末、四月初,春光和暖,浅草绒绿,是采摘茵陈的好时节。恰如民间谚语所言:“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茵陈属蒿类,我一直觉得,苏东坡词中“蓼茸蒿笋试春盘”之“蒿”便是茵陈。茵陈叶面葱绿,浑身布满绵密细软的白色茸毛。刚刚生发的茵陈常围作一团,像在一团白雾中氤氲着一些碧色,看上去柔柔嫩嫩。千万不要用坚硬的工具挖,只需用手轻轻一掐,便似把春天赠予的礼物托于掌心。

茵陈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妙的一种野菜。母亲常说:“多吃茵陈可养肝、护肝。”于是,带着母亲的期许,沐着春日的光辉,采摘茵陈成了一件有些庄严、又满心欢喜的事。母亲会把采回的茵陈一遍遍清洗干净,而后剁碎、拌上面粉,再揉捏成团,上锅蒸熟;菜籽油烧热、撒花椒粒,与酱油、醋等调成汁。鲜嫩柔软的茵陈菜团蘸着酸咸可口的汁,吃起来有种特别的清香。

多年后,我仍然记得那样的清香。它散溢在时光的罅隙里,带着暖阳、清风和泥土的芬芳。以至于,即使远离故乡,每逢春回大地,我都要去郊野走一趟,采些茵陈回来,让它成为餐桌上一道特别的点缀。

山间的药材,也大多是草。父亲早年学医,床头总会放着厚厚的药典,其中有几本就是讲中药材的书籍。出于好奇,我也常常翻看,书颇有些分量,白纸黑字,没有任何色彩,我每每看得津津有味,全是因为上面画着的草药植株脉络清晰、细节传神、栩栩如生。

父亲常于山间采草药,这些草药日常可泡水。家人若有小疾,父亲便会细心搭配,熬成药汤,喝上几日,便可痊愈。中药的苦是发散开来的,从舌尖一直苦到舌根,且总要咕咚咕咚喝上一大碗,才算完事。但那冒着热气的黑褐色药汤里,分明沉淀着生活的回甘。

因为父亲的原因,对于附近山间的草药,我也能认识几味。草药不像普通的草那样大片大片生长,它们大多一株一株单独生长在幽僻之所。因而,寻草药就像寻知己。红丹参会开紫色的花,茎叶碧绿,姿态清绝。前胡常生长在崖边,甚至陡崖上,葳蕤一丛,绿意丰盈,怡然自得。

众多草药中,春蘭似乎平常,因为极易寻见。春兰的花呈绿色,从叶间抽出三两枝,极其素淡。幼时的我,一度不认为那是花。直到后来,读到孔子与兰花的典故,心下惊叹:“兰花之不俗,我竟不识!”书中说:“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由是,孔子做《幽兰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悠悠琴曲,宛在耳畔;兰之猗猗,于山间,扬扬其香。

“草”字极简,而韵致悠远,写起来天朗气清;草之国度,清露泠泠,风物洵美,不可尽说。

猜你喜欢

茵陈耳畔山间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山间
不负春天
云雾是山做的梦
湿热黄疸有茵陈
纯净之魅
二月茵陈最为鲜
假日派对单品
绵茵陈养肝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