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
2021-10-04胡欣慧
胡欣慧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越来越普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成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然而,阅读在初中又是重要的学习部分之一,其中阅读与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把握直接挂钩。所以,在初中阶段加强对于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034
在初中语文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课堂的优化与创新,使学生借助混合型非连续文本阅读,加强对于课文的理解,提升思维的灵活性,能够更加生动地掌握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联系实际,体验阅读的乐趣,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将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积累运用到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基于此,开展具体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点总结
在初中语文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快速阅读的方式理解文本信息,掌握课文大意,从而树立起对于课文的基本理解。对此,可以让学生间进行协商和讨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升学习基础的牢固性。在初中语文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思维导图的形式,吸引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应该做到按照教学需求开展教学模式的优化与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合当下的教育情况。由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实际阅读量较少,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目前的教学情况,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借助师生互动的方式,与学生一起绘制非连续性文本思维导图,从而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对此,教师还应该结合所学的课文知识,将思维导图进行优化处理,使之更好地与课文内容相契合,帮助学生理解混合型连续性文本的内容,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文本处理能力。
例如,在阅读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在搜集好资料后,初中语文教师让学生通读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理解文中关于优秀文化的方方面面概述。对此,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密切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引导学生绘制相关的思维导图,从而加强图文结合的教学特点。对此,教师可以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强调文本脉络和思维导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画,并在完成之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如何绘制思维导图的总结,加强学生方法论的学习,将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在思维导图上得到展现,增强知识的灵活度与记忆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复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继承中的要点,做到以文画图、以图忆文,真正灵活贯通,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同时,教师应该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本内容的复述,可以参照黑板的思维导图进行复述,对于结构清晰、脉络清楚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奖励一本作业本,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将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实际生活结合
在初中语文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借助常见的新闻时事消息,引导学生讨论相关的热点话题,从而创设出适合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對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阅读越来越多的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示例。只有在语文知识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学生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质。此外,在开学前,教师必须采用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主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并引起他们积极地参与课程活动,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在初中语文混合非连续式文本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推荐一些外出阅读的方向,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混合式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进行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历史人物评价》的学习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前搜集与课文历史人物相对应的视频片段,并在课堂开始前进行播放,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分享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片段,并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提升课堂导入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要求声情并茂,有感而发,真正地将学生带入文本内容中。在进行完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将《历史人物评价》进行全文阅读,感受体会历史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从全文高度理解课文片段,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看看自己周边有没有与之有相似性格特点的人,加强读书笔记的记录,为今后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铺垫良好的基础,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结论
在初中语文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将混合型非连续性的文本阅读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借助混合型非连续性的文本阅读来更好地学习语文专业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混合型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兴趣和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思维导图,引入混合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瑞平.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案例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32):205.
[2]贺霞.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2):67.
[3]陈忱.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9.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成县珊溪中学3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