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英语传播与美国科技话语权的互构机制探析

2021-10-04张冰天

公关世界 2021年18期

张冰天

摘要:二战后美国英语的对外传播机制日趋完善,显性和隐性传播手段互为促进。美国英语在世界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有赖于二战后美国强大的科技影响力及隐蔽的传播机制。美国通过隐性英语传播机制,建立并维护美国的科技话语权。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科技语言,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界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自觉行为,这个事实反过来强化着英语的全球通用语地位。英语成为全球主导科技语言不可避免地也会对世界各国科学研究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其可能导致的消极后果不容忽视。

关键词:美国英语 隐性传播 科技语言 科技话语权

1. 引言

英语是当今世界的通用语,其传播广度和流通程度处于优势地位。据统计,在大约4.5亿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中,使用美国英语的占70%左右。本文将在介绍美国英语对外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二战后美国学术界借助美国英语主导世界科学技术研究、行使科技话语权与推广美国英语的互构机制,阐释单一科技语言对非英语国家科学研究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

2. 二战后美国英语的对外传播机制

相比大英帝国时期基于殖民征服、国际贸易、语言同化等显性的英语传播方式,二战后美国英语的对外传播机制更为完善,显性和隐性传播手段互相配合,有效地捍卫并强化着英语的全球通用语地位。

2.1 显性传播手段。利用大众传媒传播美国英语。资料表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和有线新闻网等媒体传播的信息量约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布信息量的100倍;美国掌控着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电影生产总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而放映时间却占据世界的一半以上。语言是信息最重要、最基本的传播载体。美国掌控着全球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也就意味着传播和强化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美国英语,进而助其赢得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主导地位。

资助美国英语海外教学。美国海外英语教学活动主要依赖以私人基金会为代表的民间机构的支持。福特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开始资助开发海外英语教学资源、研发并出版教材,开发海外教学项目,1959年成立了以促进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为目的的“应用语言学中心”。同时,美国是世界头号出版大国,每年出口海量英文书籍、期刊杂志和教材,积极开拓海外教育市场。

2.2 隐性传播手段。招收海外留学生赴美深造。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教育目的国,其优秀的教育资源不断吸引着各国的优秀学子赴美留学。赴美留学对国际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TOEFL或GRE测试成绩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美国英语还通过主导科学研究活动、引领商业消费、主导世界性组织、充当跨国企业工作语言等其他多种隐性传播手段维护和强化美国语言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鉴于科学研究活动对于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美国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优势科技语言的地位对美国英语传播的促进和科技领域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的强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

3. 二战后美国英语在世界科技领域的传播与美国科技话语权的互构

美国英语虽然有简洁性、包容性、创新性、口语化等诸多便于推广的特点,但是其在世界科技领域主导地位的获得并不是主要基于美国英语本身的特点,而是依赖二战后美国拥有的强大科技影响力和科技话语权以及隐蔽的传播机制。

3.1 出版发行英语科技期刊和图书。二战以后,美国在科技領域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引领着国际科技发展的潮流,其他国家往往把第一时间通过科技期刊和书籍传播的美国最新科技理论和学说作为研究和学习的对象,学习和使用英语成为科技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其他国家的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只有在美国的科技期刊或图书使用英语发表或出版,才有可能在最快的时间得到国际同行的承认和认可。在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在许多非英语国家充当着高校和科研人员学术水平评价的重要标准。此外,一些国家的科技期刊放弃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出版而转向使用英文出版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英语成为很多国家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的唯一语言选择。

3.2 发明与推广英语科技术语。二战后,全球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大部分发生在美国,例如航空航天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遗传基因工程、尖端武器的研发等,相应地创造出众多的科技术语和词汇,向全世界展示着美国英语的创新性和生命力。其后,通过美国的科技期刊、图书在海外的发行或出版,借助于美国覆盖全球的大众传媒,这些崭新的科技术语和词汇在世界各国得以广泛传播,很多表达已经进入到了各国的科技话语体系。由于美国英语带来新的科技术语和词汇层出不穷,但是本国语言中不存在对应的表达方式,这对非英语国家的科技语言的翻译问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一些国家选择在对外科技交流中直接借用美国英语词汇,造成本国语言与英语的混杂使用,本国语言的发展和进化以及交际功能受到挤压。美国英语却借助科技术语和词汇的推广得到广泛传播,其创新性促成和巩固了英语的强势地位。

3.3 吸引国际学者开展合作研究。二战以后,作为超级大国和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科研底蕴招徕了非英语国家为数众多的科学家、访问学者和留学生赴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广泛开展的合作研究活动为美国科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确保了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头羊地位,美国英语作为合作研究的工作语言也得以“无障碍”传播至科学家、访问学者和留学生的母国。

3.4 推广科技数据库并赋予其成果评价功能。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数据库建设领先全球一步。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美国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投入使用后,为方便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的交流,联机网上数据库得到广泛使用并占据数据库服务方式的主要地位,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CPCI)等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受到世界各国科技人员的推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使用英语发表科研成果的路径依赖和“共识”对美国英语的传播来说显然是个巨大的福音,美国英语的用法和规范藉由三大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的收录标准得以传播和强化,成为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4. 美国英语作为主导科技语言对世界科学研究活动的影响

二战以后,美国英语成为全球主导科技语言便利了各国科技工作者的沟通与合作,减少了翻译和时间的成本,促进了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的流动。美国英语在全球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是美国通过其隐性传播机制有意识地进行语言推广活动的必然结果,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世界各国科学研究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4.1 英语语言能力与科学范式选择问题。美国的科学研究范式的设定是为美国的科技发展服务的。外国科技工作者用英语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发表在美国的科研刊物上,为解决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贡献智慧的同时,本国的科技话语权、民族尊严和发展潜力也会逐渐丧失。近年来,由于“SCI至上”的科技评价导向,造成了中国大量高水平科技论文外流的同时,还要支付海外出版商海量出版费用。同时,由于科技论文的版权归属国外出版机构,中国的科研机构每年还要花费巨资购买相关数据库的使用权,导致了中国知识产权的大量流失。中国的情况在世界上并不是个案,将学术评价话语权和科技成果拱手让人必将导致科技话语权和文化安全上蒙受重大损失。

4.2 英语语言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语言的差异不仅仅是声音和符号的差异,而是世界观本身的差异;每一种语言都可以对客观现实进行筛选,按自己的方式塑造思想。美国英语在作为全球主导科技语言意味着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试图将自身的思维体系和认知过程英语化,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个致命的威胁。

科技创新理念的形成与科技工作者的思维方式、逻辑能力和认知能力密切相关。只有在使用母语的情况下,研究者才能够发挥自身的概念化能力,清晰地表述科研过程;正确地使用逻辑推理工具,精准地把握各种论证手段的微妙之处;严谨地组织和构建论据,开展深度思考;自如地发挥自觉和奇思妙想,细致地描述和阐释各类现象之间的关联。因此,若想在科学领域有所突破创新,一个研究者应该选择用自己的母语而不是英语这门外来语言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4.3 英语语言能力与不平等竞争问题。由于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原因,人类历史上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出现过几种处于优势地位的科技语言。目前,“英语作为主要的国际学术语言的地位不可动摇—事实上,国家性的学术系统热情地接纳英语,以此作为国际化、参与竞争及晋级为‘世界级别的关键手段。”

对于没有熟练掌握英语或者不熟悉英语学术系统运作的非英语国家科技工作者来说,由于各国普遍存在基于SCI、EI等“高水平”国际论文的学术能力评价机制,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出发点就已处于落后状态。来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研究者使用自己的母语开展研究工作,来自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的研究者必須首先通过语言关才能在同一平台开展交流和竞争,这对于后者来说是极不公平的。此外,科学研究目的之一是解决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而不是将研究成果纳入外国的科学和工程索引数据库并供之品鉴。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大量科技和工程人员来说,无法阅读以英语为载体发表的科研成果并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就意味着这些成果毫无价值,其前期巨大的时间、智力和经费投入等同于事实上的浪费。

5.结语

美国英语在世界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有赖于二战后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及隐蔽的传播机制。美国通过建立并行使包括语言要求、研究规范、价值观和方法论、成果评价标准在内的美国科技话语权,对非英语国家的科学研究活动保持支配地位。当前,科学研究国际化列入了中国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发展战略,使用英语在国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受到政策鼓励并配有奖励支持。虽然政策的出发点在于提高国内研究人员在国际科技界的显示度和扩大中国科技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但是其可能导致的消极后果不容忽视。二战后美国英语在科技领域的隐性传播与美国科技话语权的互构机制研究可以为我们认清该问题的本质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2018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话语与权力的互构:美国英语对外传播机制研究(1945-2000)”(编号:2018BYY004)。

参考文献:

[1]牛道生.英语的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95.

[2]王沪宁.文化扩张与文化主权:对主权观念的挑战[J].复旦大学学报,1994(3):9-15.

[3].Phillipson,.R..Linguistic.Imperialism[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61.

[4]王辉..全球化、英语传播与中国的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9-20.

[5](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至尊语言—作为学术界统治语言的英语[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1):17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