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2021-10-04陈婷

公关世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思政教育大学

陈婷

摘要:截至2020年5月,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4002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我国已正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总体上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质量也有良好的提升,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事业的推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需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寻求改革。本文将对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简要的概述,并且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 大学 思政教育

引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一些新媒体应用蓬勃发展,如微信、微博等。微信凭借其近11亿的庞大受众人群,使其应用内部的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变成我们生活中比较热门且影响力巨大的公众平台之一,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范围还在持续扩大,传统的线下高等教育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当今的大学生进行良好且有效的引导,并且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到相关的大学思政课程教学中。

一、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相关概述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关概述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中的独立自媒体平台,平台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中,有着较普通社交平台更加扁平化、垂直化、高效化、精准化的特点。该平台用户多为使用移动端来阅读公众平台文章,这打破了传统消息传播局限于一定空间的限制,传播覆盖面更广。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多为学校、企业和相关单位等组织,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布文章功能来向每一个组织成员进行文章和通知的推送。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相关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中一直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让学生们拥有更加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于学生们价值观念的塑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学效果始终不是特别理想。这是由于现在信息的多元性、开放性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单一性、特定性的天然对立所导致的,因此应该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进行转变

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进行运用时,应该对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观念进行转变。授课者在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不应该用所有的教学时间对学生们进行单向地相关知识的低效灌输,而是应该对学生们进行兴趣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交互、思想碰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作为施教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帮助下,教师的主体概念已经在不断模糊,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理应回归教育的本源,将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方向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的准线基础上,随着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和兴趣来不断进行变化,让思政教育不再形而上,把教学方向定位为调动学生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与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可以产生共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教学风格的转变。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推送的文章,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因此,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进行转变是良好的运用策略。

(二)对时代发展进行适应

除了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进行转变外,还要对时代发展进行适应。在对学生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可以坚守传统思政教学观念,应该在教学中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树立起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目前,很多教师虽然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互联网一直处于抵触心理,应该充分引导,使他们接受适应时代特点的教学理念,产生一定的互联网思维,并熟练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

(三)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大学思政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通常思政课学生容量大,再加上大学思政课程少的特点,导致了思政教师很难对每一名学生们进行充分的了解,也没有办法做出针对性的教学,思政老师与每个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也不多,这让大学思政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并不熟悉。但是通过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传统思政教育中,可以使师生间的交互更加便捷,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学生们发送临时通知,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也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思政课课堂效果,双方通过充分交换意见,不仅可以形成“改良——交流——改良”的良性循环,将思政课堂质量建设得更好;也可以让师生充分了解彼此,从而使師生关系更加融洽。因此,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运用的过程中,起到了黏合师生关系的催化剂的作用。

(四)对教学压力进行有效的缓解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微信账号,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信息传输工具和信息发送工具,将微信生态引入传统线下思政教育中,充分利用其软件、平台的便捷性,让大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碎片化且高效化的阅读与学习。在过去的传统思政教学中,每一届的新学生,思政老师都会重新利用课堂时间来反复的讲解相关知识,但是有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帮助后,教师只需要进行一次推送文章的编写,便再也不需要对基本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仅需对后续部分,诸如删减、更新释义重新进行删除、补充、阐释即可。

三、加强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监管审核

新兴社交媒体受智能手机“野蛮生长”的红利,受众面前所未有地扩展,从城市到农村,从老年人到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进而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两微”应用中微信拥有月活超12亿的数据,微博月活则有5亿多;随着4G时代,短视频应用异军突起,抖音和快手作为“后来者”大有赶超之势,分别拥有月活超5亿和近4亿的亮眼数据。

处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传统媒体对于信息传播的垄断权被新媒体应用瓦解,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低门槛的上网成本,自成一派,发布信息,成为实质上的信息传播源,尤其在现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有将对于我国舆论攻势愈演愈烈的架势,平台对于用户,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发布的信息都要严加监管审核,避免出现所谓“高级黑、低级红”的现象。

思政课因为其特殊性,导致理论知识偏形而上、晦涩难懂,成为当今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难点;但是思政课也因为其“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每一名学习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大学生的必修课。将新媒体融合进思政课的教育中,打通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将课堂模式化教育渗透进经常性日常教育,以贴近时代特色的方式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学校与平台的合作便是关键一环。

如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思政课堂,如何加强学校学科教育与平台内容监管审核,需要双方认清当今严峻的舆论形势,宣布领地、发挥优势,打通思政课下沉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后一公里”,利用自有媒体平台广泛的受众面,拓宽受教群体;利用新信息传播垂直化、扁平化特点,将理性的理论知识被感性理解,深刻领悟,达到思政课教育的目的,达到“立德树人”的宗旨。

四、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巩固己方舆论阵地

国际舆论环境瞬息万变,无论是以种族认同构建的“五眼联盟”,还是以经济利益挂钩演变而来的“G7”,亦或是以应对假想敌为基础而组建的军事同盟——“北约”,本质上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主导的政治同盟本质上并不牢固。我方作为旁观者,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布信息的“即时性”与“垂直性”以专业角度,向广泛的目标人群(不仅仅是大学生)解构目前事实上仍有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话语体系;以我方最大的、最鲜明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对比西方国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屡屡“制度失灵”“体制崩溃”的鲜活事例,达到铸魂育人、固本培元的目的。

上文提到西方國家对我的舆论攻势是全方位、无差别的,除了在国外舆论平台进行公开抹黑、污蔑,如Facebook,Twitter;现如今在我方舆论主场如微博、微信和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往往藏得很深,通过积累一定数量粉丝,在某公众事件发酵后,以“意见领袖”的身份自居,以精妙的话术或明或暗地将原事件“偷换概念”,让其订阅者、追随者陷入它们的“舆论陷阱”之中。这种方式,一般称之为“舆论渗透”。

最近,几次引发全网关注的公众事件背后,我们都能看到一些“陌生有熟悉”的影子,我们必须清醒,在当今以意识形态斗争为主线的舆论战实际上是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在自己的阵地上,我们要稳固自己的基本盘,巩固自己的思想根基,尤其要巩固年轻一代(以大学生为主)的思维意识,这不仅需要官方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符合时代特色、适应当下需求、目标人群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更需要官方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突发性公众时间后及时发声,解答疑惑,这不仅仅有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更有助于防微杜渐,稳固自己舆论阵地,提升人民群众面临突发性公众时间的凝聚力、判断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的大学生线下思政课教育发展仍有革新空间,本文已经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了师生关系与思政教育模式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运用可以让我国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丹,钟梓俊.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以沈药制药83期二期队微信公众号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7):68-69.

[2]张刚,吕鹏.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影响及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4):110-112.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平台思政教育大学
至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