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蓄力技术革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1-10-04汪文言

产城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材碳达峰双碳

汪文言

于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只有因需施策,破局技术难题、积极构建产业生态的企业才能持续捕获新价值。在碲化镉发电玻璃这一能源型新材料领域屡有突破的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正致力于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做出积极贡献,而在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锦功看来,“中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开拓思路、突破瓶颈,探求光伏+在不同场景下的新应用。以原创核心理论推动碲化镉发电玻璃的产业化,推进其转化效率的持续提升是当前重点。”

光伏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片新蓝海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的发展现况,及下一阶段发展目标?

潘锦功:自2017年8月,世界第一块大面积(1.92平方米)碲化镉发电玻璃成功下线,2018年4月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成功投产以来,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不断推进碲化镉发电玻璃转化效率提升。截至目前,碲化镉发电玻璃实验室转化效率高达20.2%,线下转化效率突破15.8%,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进入国家发改委《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版)》、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荣获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材料奖、四川省科技厅重大创新产品等。目前,正在河北邯郸和江西瑞昌同步建设5条生产线,计划未来2-5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5条生产线,形成GW级的产能,3-10年内,在全球范围内输出技术建设生产线,形成5GW的产能,赶超美国第一太阳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碲化镉发电玻璃企业集团。

记者:“碳中和”、“碳达峰”是近年来的产业领域高频词,各个行业也均有相关举措施行,成都中建材将如何在此期间贡献自己的力量?

潘錦功: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成都中建材积极发展碲化镉发电玻璃、高纯稀散金属材料、BIPV三大主营业务,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产业化,推进“中国智造”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目前在成都已建成年产200万平米发电玻璃的生产线,全国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发电玻璃生产线产能超过2000万平方米。成都中建材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每分钟可流转320片玻璃,产品总功率约86400w,可节约标准煤78.94g,减排粉尘65.46g,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9.96g。未来还将加强科研开发,提升产品转化效率,以材料革命带动产业革命,大力推进发电玻璃的BIPV应用,创新发电玻璃应用场景,积极服务国防建设、重大工程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在新型绿色建筑和绿色能源领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在您看来,碲化镉发电玻璃作为新能源材料的优势性能如何更好发挥?当前该细分赛道进一步突破、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解决。

潘锦功:碲化镉发电玻璃是一种兼具新能源与建筑材料的复合产品,是唯一一种能为业主创造价值的绿色、节能、创能的能源型材料,相对于晶硅等太阳能产品,碲化镉发电玻璃具有发电能力强、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低、弱光发电性能好、安装角度影响小、稳定性高、热斑效应小等优势。作为墙面,是美观大方、没有光污染的新型建筑材料;作为“发电厂”,能为建筑体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满足建筑体内电器及设备需求。

中国光伏产业的更大发展,需要开拓思路、突破瓶颈,探求光伏+在不同场景下的新应用。成都中建材所生产的碲化镉发电玻璃的定位就是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光伏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片潜力巨大的新蓝海,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用能,大力发展低碳、零碳建筑,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引领,让中国制造有力发声

记者:请您对比一下当前国内外制造领域的境遇差别并提出相关建议,后疫情时代及愈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我国制造业应如何实现稳定发展?

潘锦功:企业本身应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以自主创新,掌握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地方政府推动集研发、生产、居住、消费、人文、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功能区建设,打破传统产业园区产城脱节、职住分离的单一生产型园区经济模式,助力打通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出台鼓励企业持续研发、加大研发的政策举措,扶持企业构件完善研发机构、研发场所、研发环境等。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更好地激发企业/机构/个人的创新力,并在产业领域取得积极成果。

潘锦功:首先是人才引进与培养。除地方政府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人才落户以外,企业自身应注重人才的培养,鼓励人才创新。成都中建材每年会邀请国内外一流的科学家、专家到访,讲解基础理论,传授专业技术知识;平时政府组织、提供了很多技能方面的培训,公司出台了一系列奖励办法,鼓励员工倾力发明专利,发表高质量论文。

政策的支持非常重要。针对持续研发新产品的科技型制造业,政府出台了多项鼓励企业持续研发、加大研发的举措,如研发准备金制度、加计扣除制度等。对于新兴产业和产品,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扩大销售、推动新产品,特别是进入相关推广目录产品扩大市场的政策,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力。

记者:面对当前的市场变局,企业应采取怎样的应对之策。

潘锦功:面对变局需应对有策。成都中建材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坚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碳足迹认证”“绿色建筑材料认证”。企业以原创核心理论推动碲化镉发电玻璃产业化,产品研发获得国家发改委“增强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专项资金支持1.59亿元,发电玻璃技术理论荣获2019年爱迪生发明专利大奖,目前已布局国际国内标准28项,专利177项。

猜你喜欢

建材碳达峰双碳
“双碳”背景下传统能源企业的碳审计研究
碳中和·碳达峰
昊星建材 MODERN MASTERS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昊星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