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传统能源企业的碳审计研究

2023-02-13何丹

天津经济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双碳内审审计工作

◎文/何丹

一、引言

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 在当前“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是推进绿色革命,实现低碳发展的前沿阵地。 传统能源企业不得不把低碳转型提上日程,但是转型面临着很多困难,如减排压力大,费用居高不下等,部分企业减排效果不明显。因此,加强对能源企业的碳审计势在必行。 碳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一部分,在落实碳排放政策、履行碳减排责任、评价碳减排绩效等方面开展独立的审计、评价或鉴证,并根据工作需要向政府环保部门、社会公众、投资者披露审计结论的行为。 它是从建设碳治理制度、开展碳减排业务和披露碳减排信息三个维度综合开展业务。 目前,虽然国家对于碳减排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涉及碳审计的领域还有所欠缺。 此外,在最新颁布的《审计法》中,并没有涵盖碳审计相关内容。 因此,一旦出现违规排放、超额排放, 在审计层面很难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约束,这制约了碳审计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相关审计法律规范中,并没有明确界定碳审计的具体业务职责和权限范围,这将导致在实际审计活动中,无法确定排放主体的排放标准,也将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评价。

二、传统能源企业碳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碳审计复合型人才缺乏,审计队伍存在薄弱环节

由于碳审计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需要满足财会、审计和能源生产多项基本素质,不是一般审计岗位的工作人员可以胜任的, 需要复合型人才才能发挥岗位效能。 仅就目前而言,人才缺口还是非常巨大的。 此外,对碳审计相关培训也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专项培训计划,多以同行借鉴学习模仿为主,侧重评估检查,而非事先防范。 同时,没有结合企业发展和需求进行碳审计师队伍的搭建和培养,碳审计缺乏个性化和独立性。 在碳排放的数据检测和重新计算中缺乏独立性, 导致审计工作人员举步维艰,难以进行准确评估。 例如,在设备改造项目的审计中,没有配置烟气实时监测系统,审计人员又大多不懂碳排放因子的实际情况, 导致无法真实有效判定数据。 而内审人员在证据层面独立性不强,无法给予确信结果,也导致内控风险受到影响。

(二)碳审计标准不清晰,范围模糊

在实践中,碳审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项是项目审计,主要针对新能源投资绩效进行审计;第二项是专项审计,主要针对旧设备的节能改造进行审计;第三项是专项资金审计, 主要是针对政府安排的节能减排专款专用情况进行审计;第四项是奖金和补贴款审计,主要是针对省级和市级政府部门对减排先进部门的奖金和补贴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如何将这四项审计结果转化为生产力,如何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比审计过程更重要。 但是,我国目前的碳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统一、具体的标准,企业的各个主管部门难以从制度层面协调配合,就可能导致审计结果无法实现,无法产生社会效益。 目前,碳审计没有被明确到底是政府职责还是企业自律行为,这直接影响碳审计的实施效果。

(三)碳审计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

能源企业的碳审计工作需要与环境审计和项目审计相结合, 由专门的内审人员在项目审计和工程审计等工作中进行。 然而,目前碳审计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明确的工作重点。 在进行超低排放项目改造审计时,碳审计往往被放在最后,甚至只是作为技术指标核对的一部分,无法凸显其重要性。 这导致碳审计的内容和成果无法得到最大体现, 也难以在碳减排政策下提升企业的风险控制和治理水平。 此外,企业碳审计实践也需要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趋势。 如果没有明确的项目改造来减少碳排放,就无法客观评估项目绩效, 也无法有效链接各个价值环节。

(四)碳审计数据不完整,收集难度大

现阶段,碳审计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碳排放交易、效费比、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统计记录和计算已经相对成熟。 在政策落实层面,评估指标主要是资金投入和碳减排量。 在碳审计层面,重点是对碳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和绩效评价。 既可以通过测量方法进行验证,也可利用底层数据再验算进行复核。 然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可靠的碳排放量数据的支持, 但碳排放量数据的检测和核算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困难,很难获得准确的结果,因此无法为碳审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只在局部试点应用, 尚未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 另外,一线人员对于碳排放监测等数据的重视程度不高, 这种轻视工业生产中数据准确性的态度容易导致排放记录只是形式上的达标, 而没有真正反映出生产实际情况。

(五)整改效果不明显,审计成果难转化

对审计结果和审计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 关系到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功能能否实现, 也体现着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用。 然而,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重审计、轻整改”是普遍现象,对审计问题的整改经常难以引起被审计单位的充分重视,频繁出现同一问题,多次审计成为审计顽疾。 这种现象影响了审计的效能,阻碍了碳审计发挥增值作用。 造成这种现象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主体企业未能重视审计工作, 没有认识到整改工作能够提升生产绩效,促进企业增值保值,同时提出的部分审计建议不具有可操作性。 其二是对被审计单位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情况听之任之,缺少有效的惩罚环节,这直接导致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割裂, 无法实现整个审计过程的有效联动。

三、碳审计优化对策

(一)改善碳审计内审人员结构,提升碳审计能力

碳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 碳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为审计增值赋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碳审计人员的综合水平, 打造高素质的碳审计队伍,要做好企业人才梯队的搭建。 其一,内部选拔优秀专业人才进行培养。 通过转变内审工作逻辑,熟悉碳审计基本流程,了解实际生产环节等,助力专项人才快速成长,厘清碳审计工作思路。 其二,外部吸纳杰出的碳审计人才进行融合。 招聘既有丰富审计经验又懂得碳排放生产的优秀人才,结合公司情况给予空间和资源进行培养,助力内审问题的整改,辅助发挥碳审计增值效用。

(二)创新探索碳审计标准,指导碳审计实践

要推进内审优化、 明确碳审计标准, 就不能因循守旧,而是守正创新、积极探索。 其一,前端延伸审计工作开展,侧重项目整体风险控制,着力于事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微杜渐。 其二,善于总结经验,结合实践成果,优化碳审计建议,促进碳审计增值效用。 其三,结合碳审计标准应用,完善碳排放治理政策和制度,助力碳排放领域增值成果的实现。 碳审计的创新应用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尝试,才能在实践中求生、创新中求变。

(三)串联企业价值链,明确碳审计重点

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其社会影响,因此控制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而碳审计的重中之重就是串联企业价值链,完善碳审计范围。 要真正实现审计增值这一目标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循序渐进,全面协调。 一方面,需要做好前期价值和风险调研、掌握生产及业务部门需求。 另一方面,需要碳审计人员结合公司内部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评估风险, 从而确定审计目标和重点,进而明确审计增值点和增长项目。 此外,只确定审计重点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新领域进行针对性审计。 如碳交易收入、大规模节能改造、政府奖励资金等因素都需要进一步考虑, 否则重点审计工作容易走偏走歪。

(四)改善基础数据收集,支撑碳审计实践

在碳审计实际工作中,对于排放主体的数据监测、复现、核算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独立性,应进行数据渠道收集的改善升级。 而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才是解决之道。 因此,企业应向内审部门开放经营数据,实现数据畅通,信息优势互补。一方面,减少时间成本,快速获取碳审计信息或数据,从而降低审计成本。 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和分析底层数据可以预判风险,提出降低经营风险策略,从而保障审计增值功能的实现。

(五)关注审计成果转化,加强碳审计整改

碳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依据审计意见, 对企业项目或者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验证或确认企业当前经营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而促进企业加强整改,将碳减排贯穿到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以此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首先,被审计单位应该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和角色定位,改变对“审计就是来查错找错”的错误认识,从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寻求改革转变。 其次,被审计单位要积极关注碳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 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 最后,被审计单位还应主动寻求高质量碳审计,让审计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让审计建议更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及时降低经营风险,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在当前“双碳”背景下,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 长期看,在面对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企业毫无减排限制的压力下, 传统能源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改变发展观念具有很强的紧迫性。 碳审计在推动传统能源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做好风险管理、落实减排效果等方面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本文以传统能源企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为突破口, 梳理传统能源企业在碳审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碳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审计队伍存在薄弱环节;碳审计标准不清晰,范围模糊;碳审计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碳审计数据不完整,收集难度大;整改效果不明显,审计成果难转化等问题。 提出可以通过改善碳审计内审人员结构,提升碳审计能力;创新探索碳审计标准,指导碳审计实践;串联企业价值链,明确碳审计重点;改善基础数据收集,支撑碳审计实践;关注审计成果转化, 加强碳审计整改等措施实现向增值型内部审计转型,促进碳审计实践,提高传统能源企业在“碳达标”目标下的企业竞争力,为企业持续稳健发展,获取经济利益和生态保护利益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双碳内审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