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研究

2021-10-04马玲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6期

马玲

摘要:新时代劳动教育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中重要的部分,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高职艺术类人才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结合现阶段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难点,从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和劳动实践锻炼三方面,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与实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劳动任务表现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62-002

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新时代劳动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1]。

作为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我们要如何思考与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特点

新时代劳动教育要适应新时代的科技发展和产业新变革,侧重与时俱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创新劳动能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

高职艺术类人才本身由于高考录取分数的约束,普遍文化课成绩较低,而且学生投入学习基础文化课程的时间较少,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素养较低。而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培養本身会较侧重技能类,特别是应用于实践与提高艺术技能类的专业课程时长,从而促进学生就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文化理论课程时间,也削弱了学生对人文素养课程的重视与喜爱。

高职艺术类人才思维活跃,抽象思维活跃,很擅长举一反三,往往比较聪明,甚至是利用这一点,对抗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自由,艺术生大多比较感性,缺乏冷静的思考,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只想享有权利,不想承担义务,再加上社会进步较快,诱惑很多,出现攀比、享乐主义等。

高职艺术类学生现在大多在00年左右出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比较随性洒脱,做事情只会从个人喜好、个人角度来解决,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较低。而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往往倾向于创新,从不同角度观察,没有统一的标准,突出个性,侧重个人技能的提高,偶尔不太在意交流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关系

新时代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为宗旨,培养品德高尚,能够及时掌握适应信息时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创新,懂设计,熟工艺、会制作,能在建筑设计院、装饰、展示设计公司等有关单位从事室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工作[3]。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促进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重在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除了优秀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德智体美劳全方面优秀的人才。所以劳动教育也是促进高职艺术类人才全面发展的手段,特别是进入社会后人际沟通、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培养,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格塑造尤为重要。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现在不仅要学习技能知识,还要懂得与客户交流、同事领导沟通技巧。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与艺术类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技能学习获得艺术专业技能知识也需要通过劳动,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劳动过程,而且艺术专业技能知识也是前辈们通过劳动不断积累更新出来的。环境艺术专业技能通过写生、志愿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理解抽象艺术理论知识与技巧。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项目也让学生在实际工程或项目中体会技巧与软件具体应用。

新时代劳动教育可以提高高职艺术类人才对行业的认同感。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真正地让学生动手劳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的过程。通过实践,参与实际项目,深入了解设计行业发展与普遍企业发展要求人才基本素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设计行业要沉下心、肯吃苦,不断积累经验,看到除了行业光鲜的一面也有困难的一面。并且真正了解已从业者的辛苦与成功人的经验历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于行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毕业后对工作忠诚度也会增加,就业也会相对稳定。

三、劳动教育融入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难点

曲霞、刘向并认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表现为劳动思想教育、学生技能培育与劳动实践锻炼三大任务领域[4]。本文从劳动教育三大任务领域的角度分析,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劳动思想教育:各方面层面重视度不够

虽然中共中央专门发布《意见》进一步强调大中小学校应该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中的重要部分,而在各类型教育中,高等院校的劳动教育各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比较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应用型人才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特别是有关于重视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在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很少提到劳动观、工匠精神。教师课程的教授和日常管理也较少提到。而学生更是对于劳动教育本身基本不了解或不重视,只看重专业成绩与专升本成绩等等。

(二)劳动技能培育:没有设置专门的劳动课程

按照《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高职院校要贯彻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根据实习、实训等方式,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明确劳动时间、劳动方式、劳动过程,达到全方面育人的目标[5]。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前期劳动教育重视度不够,没有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其他课程也很少涉及到劳动教育和相关技能培养,实习过程中也较少强调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生对于行业认知、技能的把握与进入社会实习面临的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压力等方面效果较差,出现好高骛远、好吃懒做等现象。

(三)劳动实践锻炼:劳动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具有专业性,艺术类的学生学习相关制图软件技巧,在校期间无法直接接触装饰项目,因而缺乏实践经验,也无法对软装、工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从业后将面对的挑战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参加实习后较慢或难适应融入岗位。学生在实习前没有充分了解设计行业的辛苦和做好作准的情况下,也没有带着疑问慌张地进入实习岗位,学生觉得只是进行的体力劳动,只是应对完成顶岗实习课程任务,能够顺利毕业而已。因此,实习实践中劳动较多,而教育较少,劳动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四、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具体发展路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劳动实践锻炼三个方面,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劳动思想教育:培养服务意识和劳动匠心精神

1.劳动思想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新时代劳动教育从大学生入学报到开始,到拿到毕业证离校结束。从大一入校开始,进行职业认知讲座,逐渐了解专业,不仅仅是未来三年课程和专业,重要的是现有行业动态和发展规划,请从本学校毕业从事工装、软装等方面的学长和学姐,从实际角度出发,讲述从业过程中的大致情况,除了光鲜亮丽的一面,最重要的是以自身为基础,对这个行业的看法与这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前期中期后期,让大一学生努力认识自我,通过三年规划,提升自己,融入行业,真实、坦然地面对毕业后的职业生涯。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需要辅导员,还需要专兼职老师以及专业技能老师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劳动教育思想的认识。对于这些老师进行劳动教育方面的培训,增强劳动教育的专业性和可行性。因此需要有关教育部门和学院给予财力物力更多方面的支持与重视。

2.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

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中引入劳动思想教育,艺术作品的产生一定是通过不断的劳动,这个其中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其背后重要的是劳动价值。艺术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设计更需要情怀,设计作品的精益求精、团队合作、标新立异等等案例的分享或团队作业等方面的布置,都有助于学生理解劳动精神和匠心情怀和劳模精神。艺术也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学科,中西方历史悠久,在审美等课程中均可以渗透出人类劳动的结晶。

(二)劳动技能培育:体验专业实训和劳动过程

1.专业实训课程培养基本劳动技能

专业实训课程包括工装项目效果图的制作、软装设计图的制作、量房、家装效果图PPT制作等等。实训课程不仅仅是技巧的學习,还有手脑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这些都不是简简单单复制粘贴或者重复单调的劳动。特别是量房,看似简单,在实际操作中,第一,有的是去工地,路途遥远,气候炎热。第二,量房时需要仔细、耐心、细致,自己动手操作。第三,需要对上课时老师教授的量房、画图的知识活学活用。

2.增强专业竞赛能力,磨砺工匠精神

无论校内还是校外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竞赛,竞赛中必然有指导老师指导,不仅培养了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力。同时,在竞赛中,必然也要懂得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突发情况的处理,通过团队的辛苦劳动,对于比赛作品的精益求精,获得相应的成果,实现以赛促学和以赛促劳的目标[6]。

学院也会定期组织作品展示会,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策划展示会方案,所有学生作品展示参展,所有人在校有了参加分享会的经历。亲身经历体验劳动,才会提升劳动能力与工匠意识。

(三)劳动实践锻炼: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强化顶岗实习课程的设计与安排。

高职艺术类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在这一行除了懂得专业知识还需要一定为客户考虑的服务精神,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让学生肯吃苦,沉下心来做设计,又要树立服务意识,培养劳动吃苦的精神。所以对于顶岗实习课程的安排需要与专业老师、行业企业多多合作,联合提高学生实习体验感。实习课程目标除了专业技能还要提高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的技巧

2.在公益劳动中培养公共服务意识

校内会组织大量的志愿者活动,特别是现在疫情期间校园门岗志愿者、礼仪服务,培养学生无私奉献、践行服务精神,体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艺术类学生投入新农村建设活动,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千山万水前往新农村,为建设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在创新创业中锻炼综合劳动能力

在“双创”的背景下,再加上现在00后想法创新,思维活络,需增强的是00后学生吃苦耐劳、为人处世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创业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写一个项目书,或者注册一个公司,重在经营,承担相应的风险。而且在社会之中,脱离了学校和父母的保护,靠自己辛苦劳动与付出,靠自己处理,与社会中的人打交道,承担所有风险与责任。

总之,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对提高高职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项目: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0(1)

[2]刘成.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少[J]中国教育报,2018

[3]郭恩文.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1+1+1”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3,7

[4]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中国高教研究[J]2019(2):73-77

[5]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Z]2019-06-11

[6]徐溪远.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