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留白的有关思考

2021-10-04吴丹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留白艺术性中国画

吴丹

摘 要:留白是中国画中比较特殊的绘画符号,也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质,在画中往往能起到丰富内涵、提升艺术性的作用。留白手法看似简单平淡,但是在中国画的创作之中,运用恰当的留白手法,会使整个画面变得内容丰富,意境高远,具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意蕴。以相关理论为切入点,对中国画中的留白现象进行细致研究,并对相关画作进行剖析,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完成相关画作的解读,在梳理中完成对中国画独特审美以及艺术意蕴的充分探索。

关键词:中国画;留白;艺术性

國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留白在塑造中国画风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学者研究了中国绘画中的阴阳、与留白有关的艺术观念。宗白华的不少书籍中均有涉及留白的内容,如《艺境》《美学散步》等作品。《艺境》有一段描述着重强调留白的作用:在作品中使用留白可以增添艺术气息,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画作中使用留白可以让其拥有意境美,提高作品在视觉方面的呈现效果。

一、 中国画中留白现象思考

(一) 中国画中历代画家的留白观

留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手法,使用留白的画家众多。不同时期的画家对留白的使用方式各异,同时对留白的使用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老子》一书中记载:“知其白,守其黑。”道家主张阴阳、虚实之论,黑白对应的是阴阳虚实之说,也就是黑白相守,二者相辅相成,彼此影响,世间万物就在“黑白”之间。这是一种大的宇宙观,此观点也成为中国艺术领域发展的指导思想,很多画家参考道家的独特见解探索画作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出现很多新的思想,玄学思想在魏晋时期流传甚广,成为启发人们创作的一把钥匙。中国绘画美学由于受到玄学影响而表现出对主体精神的强调。顾恺之有云:“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这一段描述出自《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关于山水画中构图的主要论述,虽然未直接阐释留白的重要性,但是为后世绘画,尤其是绘画中留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艺术在唐朝达到鼎盛时期,绘画理论也逐渐趋于成熟,很多画家利用已有的理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了突出画作视觉方面的呈现效果,一部分画家采用虚实结合的处理手段。在背景中留白,这样的处理能够隐藏画面的意蕴,使画作具有“笔虽有尽,意蕴无穷”的效果。到了宋代,绘画之中的意蕴传达逐渐成为绘画的主要目的。宋代画家在绘画中将书、画、印三者相结合,充分表达自身想要赋予画作的真实情感。宋代画家画作中的留白,多用于抒发感情,构图简洁但意境高远,这也为后世画家留白手法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创作思路。清代画家们在画作中广泛运用留白手法,既表现绘画手法之精妙,又借留白来抒发个中情感。清代著名画家张式有云:“烟云渲染为画中流行之气,故曰空白,非空纸。空即画也。古人一树一石皆得烟云之致,近日貌袭倪、黄者,视烟云为了手事。”这句话充分表明画中所留下的空白乃故意为之,也是画作的一部分。历代画家关于留白的论述,为后世留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1]。

(二) 经典画作中留白的运用

魏晋时期的绘画理论吸引了很多画家的注意。在魏晋绘画理论的引导下,很多画家追求画作的生动性。顾恺之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他十分注重作品魅力的传递,在历史上被称为绘画圣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绘画背景中就有不少留白,并没有太多修饰。对于作者而言,这是故意为之,因为画布底部的“空白”可以更好地凸显主题,增强作品的意蕴。画家绘画的习惯和追求会随着社会环境、人文等因素而发生转变。宋代绘画风气发生较大变化,此前大部分画家比较关注画作内涵,而宋代画家绘制出的作品多为抒发内心情感,具有独特意境。在南宋时涌现出很多新潮的画家,他们以“边角之景”作为绘画的对象,创作出很多风格独特的作品,夏圭、马远是具有代表性的画家。该类画家在绘画创作时大胆使用留白,通过留白深化意境,提高画面的呈现效果,使画作具有独特的风格。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描绘的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作者从视觉呈现方面考虑,使用留白的手段并将运用在水面。虽然整幅画中极少与水有关的痕迹,却可以凭借留白引发观者的联想,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画面中大量的空白区域使平底船和人物凸显出来。艺术家巧妙地使用留白空间,在画面中营造出较强烈的对比。留白可以引发观者思考,为其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形式的美感,并传达出画面的艺术意味。马远的作品很好地解释了用留白代替物体的绘画风格[2]。

二、 中国画中留白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一)留白——中国画中的“取舍”

绘画的意境必须通过巧妙地运用画笔和墨水来表达。在创作时,创作者有必要对画面的选择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画可以自由组合景观,并且在绘制场景时充分运用留白的取舍哲理。

(二)留白——中国画中的“虚实”

虚与实在绘画中均十分重要,如果处处均采用实画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图画内容的观看效果,而将虚与实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画面的呈现效果。虚与实中的实处指笔墨绘画的地方,虚处则是指留白。一幅画中巧妙的留白,能够将实处凸显出来,使画作整体虚实相宜,画面构图具有节奏感。在中国画中,还经常用笔墨展示画作中的“物”,而用留白展示“形”。绘画作品之中值得欣赏的地方不仅在于笔墨描绘的“物”,更在于虚处“形”的绝妙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国绘画中的留白,画家是需要细致考究并通过反复推敲的,最终才决定怎样运用留白这一手段来提升整体画作的艺术意蕴,彰显绘画的独特魅力。

(三) 留白——中国画中的“计白当黑”

画者在创作时应该清楚场景与核心内容的处理方式,在虚与实辩证统一的维度下,灵活使用留白以凸显内容的层次感[3]。虚和实存在于彼此之间,我们经常把“黑白”和“虚与实”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艺术创作中结合“虚与实”来表现具体对象,才能更好地表达艺术观念。留白可以显示画面节奏的变化,寻求“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4]。

三、留白手法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应用

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品画六法。其中,生动性是评价艺术品的首要原则,是指绘画的内在精神和魅力,即作品必须是鲜活的。在中国绘画中,“气”是画作生命力的诠释,是画家创作时的一种感悟,是绘画的生命和精神。画家通过绘画传达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因此画作中的山峦、岩石和树木都充满了生命力。为了使场景丰富多样,画家在创作时可以运用留白,留白处可以是绘画的背景或任何其他的画面元素。

宗白华认为,中国画最重要的白色空间,不是真实的白色空间,它是精神能量在生活中流动的地方。绘画中的水和云的空气必须能够相互连接,亭子和桥梁通风,要显示出气流的痕迹。留白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表现方式,可以为欣赏者留出想象的空间,提升画作的附加价值。在绘画中使用留白,可以按照绘画者的想法勾勒出含蓄抑或悠远的意境。恰当使用留白,可以让画作有虚有实,为其赋予形式感、节奏感等,可以进一步提升画作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空灵的审美感受[5]。

四、留白手法給现代中国画带来的启示与感悟

当代画家在运用留白手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有必要加强对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提高自身的知识和道德素质。当然,仅是掌握留白理论方面的知识远远不够,需要清楚留白在绘画中的应用原则,多多实践,将绘画技法的价值展现出来。在图画构图设计期间,绘画者应该设计多种绘图方案,确定构图方式与技法。画作中的“空白”是组成绘画意境的重要因素,需要特别注意。

绘画者使用留白创作时,应该结合绘画目的思考留白的大小、位置与形状等,按照绘画想要表达的主旨进行规划,提高作品的审美鉴赏价值。留白的应用对画作视觉呈现有巨大的影响,合理应用可以提高作品的鉴赏价值与艺术魅力。绘画者使用留白技法时,需要在作画阶段清楚绘画目标,调整留白的应用方式。比如,为使作品拥有精、气、神,需要精确定位留白的安放位置,使其可以与画作内容相呼应。我国大部分国画在留白方面的应用方式都非常巧妙,鉴赏者在欣赏过程会被聚散呼应、错落有致的画作“旋律”吸引。留白应用通过对空间的合理设计,可以让观赏者体会“空境”的美感,进一步提高画作的艺术魅力。使用留白技法可以提升画作的艺术呈现效果,我国古代的画家为了让画作拥有空间感,会大量采用留白手段。创作者可以通过鉴赏古代名画,学习其构图以及留白方面的技巧。中国画需要平衡黑与白间的关系,这其中暗含《周易》的相关理念,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应该明白简繁、明暗、虚实相对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思考留白的应用方式,让画作拥有空间感,提升绘画作品在视觉方面的呈现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留白体现了虚实相生的中国绘画形式美观念,其艺术本质则源于道家关于阴阳、虚实、黑白的辩证哲学思想。绘画作品中的留白包含时空、层次、质感、意境、气韵等,对于画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需要吸收过往绘画者的经验,还需要从自身创作需求出发思考作品构图的方式,灵活运用绘画技巧,比如留白等,提高画面的观赏性。当代画家应该学习我国绘画方面的优秀传统技法,在创作以及意境构建过程中仔细学习感悟留白手法,多多练习,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绘画中,逐渐提高留白技法的使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郑芳芳.基于接受美学的中国画留白艺术的审美呈现及现实运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7):113-118.

[2]王玉凯,武冬梅.关于中国画留白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20(5):102-103.

[3]马艺文.中国画中留白的表现形式对画面意境的塑造[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8):43.

[4]郑芳芳.浅述中国画的留白艺术[J].美术文献,2019(11):31-32.

[5]金乐乐.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创作中“留白”的体验与思考[D].济南:济南大学,2018.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留白艺术性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