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一体 发展思维

2021-10-04翁雁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8期
关键词:比作枫叶邮票

翁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体地说,即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选择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和创造力。其中,语感的培养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谓语感,就是通过对语言知识、内容的积累以及对语言形式的理解等有意识的学习,逐步转化为无意识的、自觉的、个体性的语言感觉。培养学生语感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作者的行文思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理解“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言形式?如何掌握这种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是什么?”这个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语言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作者的表达,如果仅仅是学习和吸收,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都得不到提高。因为语言是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吸收之后有意识地倾吐,才能完成一次语言学习的闭环。书面表达是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和丰富性。因此,阅读课不仅仅是口头表达的呈现,更是不断用“笔”思考的过程。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设计合适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进行模仿、重组、调整、补充以及语言形式的转换,即读写一体化,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语感的目的。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一体化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雨》为例。课文语言优美,富有童真、童趣,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比较浅显,读懂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教师更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形式,特别是文中比喻句、拟人句的写法。如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两个比喻句:“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读一读、背一背的基础上,设计了说话练习:模仿这两句话说一说秋雨还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思考这样比喻的意义何在。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表达上存在语序混乱、内容单一、用词不准确的现象,甚至有学生把香蕉比作小船,“划呀划呀,划到了天上。”显然,口头表达的弊端在于思考不缜密、表达随意、不合逻辑。因此,引导学生用“笔”思考,能克服用“口”思考的弊端,促进读写一体化,发展学生思维。

用“笔”思考,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逻辑性。这两句话句式基本相同,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在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两个句子都是先写颜色,接着写形状,最后是秋雨中动态的叶子给作者的感受。作者的表达语序是符合人的观察顺序的,一般来说先是无意识地看到颜色,再仔细地观察它的形状,最后才会去体会事物带来的感受。

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丰富性。两个句子分别把银杏叶比作小扇子,把红枫叶比作邮票,银杏叶和枫叶对于没见过的人来说比较陌生,无法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用“小扇子”和“邮票”来比,更贴近生活,更形象生动,让人产生画面感,比喻手法让表达更丰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句子,“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这样的词既写出了树叶飘动的样子,又用儿童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表达形式与内容的丰富性,也要关注作者丰富的情感。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准确性。作者把银杏叶比作小扇子,把枫叶比作邮票,不仅仅是两者之间颜色、形状的相似,更是因為南方的初秋,天气依旧很热,小扇子可以扇走炎热;邮票是跟着信件一起旅行的,枫叶也会在秋雨中飘来飘去,仿佛在空中旅行呢!这样一读,学生就能体会到比喻要合理、恰当的特点。这两个句子中量词和动词的运用也很有讲究。邮票又薄又小,枫叶也是如此,因此用“枚”,不用“张”。邮票贴在信件封面上,是秋雨这个邮递员送来的,因此用“邮”,不用“飘”。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写句子时,就会关注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选择适切的量词和动词,比如把紫莹莹的葡萄比作一串串水晶,“闪哪闪哪,照亮了整个果园”;又如把橙黄的桔子比作一个个皮球,“滚哪滚哪,滚下了山坡。”

在引导学生经过仔细的观察与充分的思考后,再让他们拿起笔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将观察和思考的过程进行复盘,还要结合已有的认知,模仿文中句式,梳理逻辑顺序,组织语言,斟酌字词,这个练习的过程更是用“笔”思考、发展思维的过程,是读写一体化的呈现,是培养语感的途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比作枫叶邮票
比作诗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邮票被谁拿走了
枫叶红了
枫叶
油菜花开
枫叶
超重
枫叶为什么变成红色的呢?
世界邮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