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佛山地区征联活动流程研究
——以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馆藏征联传单为例
2021-10-04林妙如
林妙如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广东 佛山 528000)
清末民初,各地流行一种规模不等的文学性赛事——征联。征联初为文人雅士结社聚会时,限时作诗、各逞诗才的一种诗坛沙龙娱乐活动,旨在切磋诗艺。“辛亥壬子而后,时局沧桑,都士人咸厌谈世务,日以文酒相过从”[1],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覆灭,不少文人雅士感觉时局沧桑,闲时便汇集饮酒赋诗。近代印刷行业的繁荣让征联活动成为一项参加者众、涉及区域广的游戏,京、沪、闽、粤等地征联活动在地方诗社的助推下发展成一项带有比赛性质的文学创作活动。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收藏的一批征联和揭榜传单,正是反映近代佛山地区征联组织者开展一系列赛事活动的重要材料。通过分析这些征联传单,可以发现征联活动在地方诗社的助推下形成了一套规范流程,具体包括出题、投卷、评阅和揭榜等环节,以下分述之。
一、出题
征联以文字切磋为宗旨,组织者及参与者都期盼诗学同好踊跃参加。征联出题的形式主要有街对征联和诗钟征联两种,其作品分别称为“对联”和“诗钟”。街对征联又称“联首征联”,即用一个七言联首,公开征集下联。而诗钟征联,则分上下两句,每联一般限七言,主要有分咏体和嵌字体两种类型。“以二题决不相类者合作一联,又以字决不相类者分置一联中”[2],前者即分咏体,后者即嵌字体。分咏者,取毫不相干的两字或两词,以上下两句分别题咏,且不露题字。嵌字者,任取两字为限定词,一平一仄,互不相干,分嵌两句。依据其所在句中的次序位置,由一唱至七唱,即由第一字至第七字,分为七格。一唱为“凤顶格”,二唱为“燕颔格”,三唱为“鸢肩格”,四唱为“蜂腰格”,五唱为“鹤膝格”,六唱为“凫胫格”,七唱为“雁足格”。除此之外,还有“魁斗格”“蝉联格”“双钩格”“辘轳格”“卷帘格”“晦明格”“笼纱格”“碎锦格”等格,可谓格式甚多。对此,学界已有专文论及,如李竹深《诗钟初探》[3]、黄乃江《诗钟格目理论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4]等,此处不再详述。笔者整理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收藏的征联传单后发现,馆藏征联传单所记载的征联形式主要有街对征联和诗钟征联两种,诗钟征联又分为分咏格和嵌字格,征联示例详见表1。
表1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收藏征联传单常见体格
佛山地区的征联活动组织者主要为诗社,兼有学校和个人。诗社组织有佛山“骚界第一革新社”、佛山“蔚骚社”、顺德“糕村吟社”、凤岗“桃源咏墅”、陈村旧墟“盈昌号”、陈村赤花“远香吟社”、佛山“百鹿轩”、陈村“振骚社”、粤社第壹会、大良“普援吟社”、佛山“集儒吟馆”、龙山古香林、碧江“学界振骚社”、碧江“流芳社”、佛山“萃骚社”、容奇吟社等;学校有龙江“端本初等高等小学校”(后改名为“端本国民高等小学校”)、顺德龙江“邓积庆学校”等;而个人则有黄国华、“黄维亚三郎”“樵西山人”、冯兰长、孙体元、陈憬坡等人。个人征联以联首征联为主,学校征联偏爱诗钟征联,而诗社则兼而有之。
征联者多聘请名师出题或自行出题,亦有如顺德龙江“邓积庆学校”者,采取“首名继兴”的形式,即下次征联由上一次的冠军出题。征联一般限期一月内收集卷作,偶然也有延期收卷的。
征联的主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借景抒情。文人多风流,观四时美景,有感而发便吟诗作对。从藏于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的征联传单中可看到有大量描绘大自然美景的诗作。二是针砭时弊。清朝晚期,文人雅士常以诗钟征联的创作方式纵论时弊,正如“春雨、画竹”分咏格诗钟征联诗作“小人如草凭滋长,君子成林奈伪为”,即意在讽刺小人当道之情形。
二、投卷
投卷是指应答出题,投交卷作。投卷者携带卷作,加盖图章,现场投卷。投卷者需要缴纳卷资。卷资以现银为准,不限笔数,每笔或八厘,或一分八厘,或三分六厘。对于路途遥远不便者,允许邮寄投卷。
征联者从卷资中摊出一定费用,用于设置数额不等的奖励金,此外亦设有额外嘉奖奖品,由此吸引各方文人雅士踊跃投卷。由陈村“振骚社”和佛山“蔚骚社”征联传单(原件都藏于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可知,奖品除由征联者自行筹备提供外,亦有其他个人或商号赞助。其种类有笔墨纸砚、扇面、法帖、诗笺、小说等文人用品,亦有毛巾、杯碟、月历、洋灯、蚊香等日常物件,还有牛奶、花生糖、虾仁面、保安丹、妇科调经丸、跌打止痛散等食品或药品,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而奖品的种类,往往与评阅场地有关,如佛山“骚界第一革新社”征联就在潘涌里绒线行会馆内收卷并当堂评阅,其奖品为绸衣,应为潘涌里绒线行会馆所赞助。
征联赛事主要面向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上海等地。根据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馆藏征联传单所记载的收联代理处相关信息可以得知,当时佛山地区的投卷多数由佛山通胜街“广源号”或陈村旧墟“盈昌号”收集,其他如广西梧州之苍梧、藤县以及东莞、肇庆、佛冈、香港、澳门等地,均设有投卷收联分收处,各收联分收处在收卷截止日汇总所收卷作,再上交收联总代理处,总代理处主要有三个地方,即广州“招兰轩”、佛山通胜街“广源号”及陈村旧墟“盈昌号”。每个分收处收卷作达到三十份以上,其卷资作八折算,剩余两成用作往来邮费。
为防阅卷作弊,保证卷作名次评定唯取诗而不取人,赛事往往采用誊录法,征联之卷作须由誊录员誊录。当堂评选及择日评阅均使用誊录法。根据李家瑞《停云阁诗话》[5]、唐景崧《诗畸》[6]所载的沙龙诗会采用的誊录法原则,结合佛山“骚界第一革新社”征联传单(原件藏于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所载关于“佛山骚界第一革新社用誊录法征联,于四月二十日即晚,在本社收卷,林仲矩先生即夕当堂评阅”的内容推测,誊录员应当日核对图章,接收投卷,糊其姓名,誊写卷作,原卷退还,抄本送呈,且为避免漏写误写,应有两人互为校对。但誊录法征联当场核对,当场收卷,当场誊写,手续纷繁,不无缺点,此后应有所改良。至于如何改良,尚未有明确资料可供参考。至于择日评阅,考虑各分收处未有余钱雇誊录员,推测应是分收处代收卷作,寄送总代理处,由总代理处统一雇誊录员誊录,送呈阅卷老师评阅。因此择日评阅之誊录法与当堂评选之誊录法应有所差别,择日评阅之誊录法不当堂收卷、不当堂誊写、不退还原卷。誊录法有效保证了征联的公平性,但也有其弊端,即抄录时可能出错,操作过程也较为烦琐。
三、评阅
收联总代理处汇总各收联分收处寄送上交之卷作后,即送呈阅卷老师(以下简称阅师)评阅。其时著名的街对阅卷老师有林仲矩、张阁侯、罗绮宸、叶茗荪、杨寿泉、胡济流、区咏一、黄国华、庞策云、苏琴伯、何炽云、李湘南、周耀祖等;著名的诗钟阅卷老师有高明、黄尹朝、江孔殷、胡仁阶、陈炜南、孔训等。各征联诗社聘为街对阅师者,多是林仲矩、罗绮宸、张阁侯三人,而聘为诗钟阅师者则以高明、黄尹朝、江孔殷三人为主。每场征联活动通常聘请一位阅师。征联者往往提前确定好阅师,并随题目一并公布。撰联投卷者,亦先看阅师为何人,然后撰联,投阅师之所好。征联出题人本身即诗学同好,因佳卷较多额外加列的,往往由征联出题人评阅。
卷作评阅,或邀阅师当堂评选,或择日送阅师评阅。当堂评阅之地,多选在行业会馆、祠堂或学校等宽敞之处,便于当晚安排演唱及佳宴。阅师评卷,为显示公平,禁视诸人底稿,禁与旁人交谈,亦禁他人询问,规矩严谨,不徇私情。卷作评定后,吟诵揭晓,由榜末开头,注号联下,一次一唱。是时多数投卷人到场参观,听候揭晓,热闹非凡。
阅师揭晓名次,一并宣唱次第高低缘由。如“疏河、花赋”分咏格征联(见图1,传单原件藏于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其冠军为“稽天巨浸旋归壑,着地无声附劫尘”,阅师批之曰:“分咏题最要不黏不脱,黏则犯实,脱则蹈空。犯实则伤神,蹈空则寡色。此联浑罩全题,不落边际,洵推骚坛妙选”。如图2“文、玉”凤顶格征联(传单原件藏于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其冠军为“文章有神交有道,玉雪为骨冰为魂”,阅师批之曰:“此作用集句法,能使少陵玉局,千载而下,如比翼之鸟,连理之枝,较前人所传‘女花’二字燕颔格‘神女生涯原是梦,落花时节又逢君’一联,尤觉字字工对,可云妙手偶得”。评为冠军之佳卷,都对仗工整严谨,用典含蓄典雅,造句自然,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图1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藏品《容奇吟社“疏河、花赋”骈锦榜传单》
图2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藏品《1914 年大良普援吟社“文、玉(左右任调)”鹤顶格诗钟征联揭榜传单》
街对征联平均每场均收卷5 000 份左右,而每场取录约200 名;诗钟征联平均每场收卷1 500 份左右,而每场取录约100 名。诗钟格律要求对仗严谨,投卷者千锤百炼,始得一别出心裁佳句,颇具挑战性,加之其奖励不及前者丰厚,故投卷人数和卷数均不如街对征联。
四、揭榜
阅卷分当堂评阅和择日评阅,择日评阅后需再择日揭榜;当堂评阅则除当场唱榜外,亦需择日张榜。一般于阅卷后一个月刊榜,广而告之,以示公正。征联者雇抄榜工誊写榜单,交给印务所排版印刷,再分发各代收处,各人自行收取。揭榜传单刊列取录者姓名与佳作,按等次分别给予不同奖励。前五或前十之佳卷,随刊阅师批语,以昭慎重。倘若佳卷较多,则加列名次,并给予奖励,一般不再另行刊榜。
街对征联冠军,多为冯雨田、邓仙蓬等所获。冯雨田以语义双关胜,比喻有趣,用典巧妙;而邓仙蓬以造句自然胜,庄谐夹写,妙趣横生。胡济流、王仲持、李铎卿、张泽鎏、霍孟鸾、何逸民、苏乐天等人亦曾在街对征联中获得首名。此外,冯慕伊、黄国华、何炽云、李尧民和陈憬坡等人也常位列前茅。至于榜上常客,则还有庞策云、梁华仿、黎心彦、冯兰长、何柏心、吴静如、麦展鹏、袁锡洪、黄德初、袁锡洪、王子恕、黄笏南、孙驾绰、刘磐石等人。
诗钟征联个人翘楚有廖仲琳、潘掌珠、卫楚帆、尤淡眉和钟杞卿等人,而朱盼云、赖醉霞、罗寿臣、张国康、刘澹公、蔡明上等人亦常居榜上。街对征联与诗钟征联,其表现形式虽类似,然无论其格律要求、嵌字技巧皆有所区别,故街对和诗钟文友,往往仅潜心专攻一项。当然亦不乏两项同修的,如张泽鎏、何小卓两人便是街对和诗钟征联赛事中榜上皆有名者。投卷者每遇有感之题,常酣畅挥毫,写出诸多佳作,有多篇佳作同时上榜者不在少数,如冯雨田与黄国华二人在“薪卧最难能忍辱”街对征联一场中均有十一唱佳作上榜。
查揭榜传单,发现征联赛事中,征联出题人往往也参与投卷和评阅。除投卷者外,征联者亦可投卷,既可投自征之题,也可投他征之题。征联者也可评阅所得投卷,加列榜单。如陈憬坡既自征自投“薪卧最难能忍辱”,亦投他征之题;罗绮宸被聘为阅师,但遇心仪之题也会投卷;冯兰长出题征联,如遇投卷太多,便亲自上阵评阅卷作,加列榜单。
传统诗社雅集聚会,社员共聚一堂,行文酒之会,同受评判奖罚。男女同社,当时多有不便,故女性参与较少。相比之下,征联赛事的投卷者不受场地、身份所限,不必抛头露面,且能以笔名投卷,极大地保护了投卷者隐私,故女性参与度较高。查各场征联揭榜传单中,均有不少女性佳作上榜。赖醉霞女士则在“端、本”鹤顶格诗钟征联一场中上榜三唱佳作,与尤淡眉并列成为该场上榜第二多人士。而“端本学校”的菊香女士更是在佛山龙山古香林“桃园会、忘忧草”分咏格征联中,以“结好不须潘岳县,移根应植莫愁湖”一联,力克众人,拔得头筹。女性投卷者往往受过良好教育,好诗词歌赋,擅遣词造句,所作写景之句清丽脱俗,所作抒怀之句慷慨激昂,少有缠绵悱恻心事,多有慷慨洒脱气概。
揭榜传单中还列有征联活动的费用收支明细。征联活动经费的来源,一是取自投卷者的卷资,二是来自投卷者的慷慨资助。支出主要用于奖励金、奖品、接待、茶水、人工等方面。
诗社虽为切磋文字、振兴诗坛而设,然在捐资赈灾方面,亦积极参加。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藏品《1914年省港澳合办救灾公所收条传单》显示,大良普援吟社曾成立诗钟筹赈会,将诗钟征联卷资收银101 元全数捐赠省港澳合办救灾公所,并在揭榜传单上刊登收支明细及捐款证明,以示公允。
五、结语
征联原是由志趣相投的文人雅士组成的诗社内部举办的雅集活动,现场出题,限时创作,旨在娱宾遣兴。近代广州、佛山印刷出版业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刊印价廉便利,加之地方诗社推动,征联逐渐变成一项面向社会大众开展的文学性赛事。征联者一般事前公布题目、规则、奖品,限期投卷,聘请阅师评阅,刊榜公布名次,给予嘉奖,从而形成一套包括出题、投卷、评阅和揭榜等环节的规范流程。
得益于广州、佛山出版印刷业的繁荣,征联者得以广印传单,分发各处,以征佳卷。因其奖品丰富,且不受场地、身份限制,投卷者众,佳卷颇多,然鲜有专集流传,现仅散见各揭榜传单。诗社之专集,常并附序跋、例言、社友名录等,一览便知当时征联活动的全貌,而单张征联揭榜传单,仅可见诗社名、作者名及投卷作品,未见序跋、例言、成员等信息记载。
近代佛山地区的征联活动,已变成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文学性赛事,其开启民智的作用实乃微乎其微。僵化生硬的文学格式与游戏消遣的娱乐思想使脱胎于传统古典诗词的征联逐步走向衰落。征联活动虽在文学长河里中昙花一现,但留存下来的有关征联活动的原件仍可以成为研究近代文人生活状态及精神面貌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