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华村的温暖阳光

2021-10-02袁庭僚

时代报告 2021年8期
关键词:建军军工姥姥

袁庭僚

引子

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总量趋于高峰,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面对养老这个关乎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大社会课题,如何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年人不再孤独、不再忧伤,获得晚年应有的尊敬、善待和幸福感,秘建军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在洒满阳光的许昌庆华村养老院,老人们心里暖洋洋的,笑容灿烂。这里林荫成道,果木成行,喷泉扬花,池塘鱼跃,珍禽展翅,孔雀屏开……步入这仙境般的康养乐园,不得不发出阵阵赞叹。

秘建军如何给老年人创造了这样怡情悦心的驿站,带来了温暖的阳光呢?

“写写我们的小秘吧,一个有理想的好孩子,一个有爱心的年轻人,一个有追求的奋斗者。”一群养老者如是说。

“他是军工的后代,心里有一团火,做了许多益行善举,一片痴心为老人。”许昌市民政部门一名负责人员说。

人们口中所称赞的这个人,是许昌市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秘建军,5年前创办了庆华村养老院,至今已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三级养老院之一。

一个满腔爱心、大有作为的退伍军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殊荣,在许昌养老行业乃至全省都口碑相传,参观者纷至踏来。

庆华情结,不尽激情在燃烧

让梦想开花!

秘建军痴心不渝地坚守着一个军人的本色,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人生梦寐以求的目标,释放着时代奋斗者的力量。

秘建军心里早已装着“庆华”二字,那是从小刻在心底的烙印,那是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

在中国版图上,你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许昌的庆华村,秘建军久有的庆华情结,还要溯源到20世纪60年代。

三线建设,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名词和称谓。1965年,在毛泽东主席备战打仗的思想指导下,共和国的“长子”——东北地区黑龙江域内的涉军工厂由东向西战略大调整,数百万职工携妻带子远离家乡故土,迁移至西南大山密林深处和中原一带。在河南省许昌市有6家企业数万人迁移于此,颇有名气的当是许昌市建安区的河南庆华机器厂,军工番号126。这个工厂是由被誉为“共和国第一枪厂”的国营庆华工具厂职工家属6000多人迁建而来,伴随着轰轰隆隆的机器声,一支支54式手枪和56式冲锋枪从这里运往全军单位、列装部队,为共和国的军队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秘建军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6岁那年,跟随着父母、姥姥,全家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黑土地,千里迢迢迁转到大中原之腹地许昌。在田野肥沃、阡陌纵横的农业大镇——许昌市建安区蒋李集镇安营扎寨,开辟军工人的新战场。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更为彰显,1年多的时间,荒田沃野变成了庞大的的生产厂区和生活区,一幢幢车间平地而起,一排排宿舍栉比相连,一些生活配套设施也随之相应建设齐全,如平坦的马路,矗立的路灯,宽敞的电影院、卫生所、托儿所、学校、食堂、澡堂、邮局、菜市场、灯光球场、俱乐部等,宛如一个微型社会。对外界来说,126是个神秘的禁入之地。无论职工或子女都沐浴着计划经济的阳光,享受着城市人的待遇,他们以工厂为家,以集体为安,以生产贡献为荣,军工人的豪迈感笼罩在每个员工和孩子们的心头。

秘建军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从庆华幼儿园的天真欢快,到庆华小学念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伟人语录,再到庆华中学唱着的“学习雷锋好榜样……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茫”的歌曲,朦胧中就有了军工子弟的优越感和荣尚感,他的心坎上早已刻上了“庆华”两个字。

乾坤挪移,天翻地覆。

事物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他享受着美好时光时,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突然而至。父亲不适应这里的气候,身患有疾,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他们决定留下秘建军在此读书,夫妇双双返回了东北老家。正在读小学的秘建军一时间无法接受,陷入痛苦的困惑。其实,出生于1974年9月的秘建军,父亲为北安的军工战士,母亲经历过下乡插队的艰难,他来到世间,与父母聚少离多,不知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为何味。

留下来的秘建军失去了陪伴的父母,仍被暖暖的亲情和深深的爱包围着。他随姥姥一起生活,姥姥把他当成宝贝疙瘩。做好吃的总会多给他留一点,有时姥姥舍不得吃,只是尝一尝味道,她看着外孙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心里特别开心。姨妈家的孩子谁要是一不小心碰撞了他一下,姥姥非板起脸儿训骂他们一顿不可,有时连姨妈们也会被牵连进去,被姥姥一起数落一顿。姨妈们习惯了,尽量围着他转,一直宠爱着他;姐姐弟弟们也习惯了,尽量让着他,逗他开心。

他沐浴着时代的光辉,享受着一大家子的亲情。他最大的幸福感受,是依偎在姥姥的怀里,听姥姥讲深山老林里黑瞎子的故事,他听不够,姥姥也讲不烦……在温暖的怀抱里,他读完了小学,念完了初中,离开了课堂,从少年步入青年,强壮了筋骨,丰富了头恼,成熟了智商。至今,每当提起姥姥,他仍然会泪润双目。可见,姥姥的慈祥与慈爱如烙印,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里,成为一辈子的念想。

姥姥的年纪大了,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照顾他,他的几个姨视其如子,特别是大姨,不是生母胜似生母,百般呵护他。17岁那年,正值豆蔻年华的秘建军,在大姨的多方努力帮助下,怀揣着青春岁月的美好憧憬入伍服役,走进了绿色军营和迷彩生活空间。

穿上军装,告别家人的那一天,他恋恋不舍地顿足在再也熟悉不过的庆华厂的大门口,深深地向远处张望着,难以割舍,似乎在说——庆华,等我凯旋!

在铁打的营盘里,他在同年入伍的战友中最快完成從一个社会青年到一个军人的转变,这也许是军工人的基因之源。紧张繁重的火热生活不但建壮了秘建军的骨骼和体魄,早起与叠方块被还培育了他优良的生活作风习惯,紧张的战术训练培养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严格的军姿训练培植了其有素的军人仪表和阳刚之气。

秘建军的成熟不仅在于表象,更在于灵魂和精神。正像羽毛已丰的鸟儿,不在于华丽的衣身,而是不怕折翅的飞翔。

2006年6月,秘建军退役,脱了军装,告别了心爱的铁甲。回到地方,按政策惯例,他顺利地被安置到126厂保卫科工作,实现了自己的军工梦。他用勤奋的工作连续几届获得先进工作者的美誉,日日有粮,月月有薪,军工的幸福感使他喜上眉梢,不少同龄的退役战友也羡慕他。

从此,他更深地融入了军工,融入了中原,生命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

军姿不倒,风雨飘摇硬汉子

一声惊雷万蛰醒。

飞速运转的计划经济的车轮在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突然转向变化,红红火火的126军工厂变轨进入军转民的轨道,开始生产三轮摩托车、内燃机、电热毯等民用产品,苟延残喘到了2005年,不得不破产改制。之后,重组失败,大批工人失去了工作岗位,丢掉了计划经济的饭碗。大多数员工和家属又失望地举家迁回东北老家,留下了老年职工和成人子弟千人左右,身为保卫科人员的秘建军同样成了失业者,惆怅、失落与彷徨袭上心头。

一个曾经的国有庆华军工企业,昔日的热闹和繁华荡然无存,荒废破旧,毫无生气。风华正茂的秘建军的军工梦有始无终,面对生活和命运新的待解方程式茫然若失,对许多事情看不透、说不明,只能淡淡地追忆着似水年华。他不时地到旧厂址走走,望着杂草丛生的破旧厂区和断垣残壁的厂房,他的内心深处似乎还有一点挣扎。126军工厂仿佛似一位满脸皱纹、写尽沧桑的老人,静静地伫立着,不停向人们诉说着一去不复返的庆华。

经过时间的沉淀,秘建华对乾坤挪移般的惊天动地的改革开放,对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他以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姿态走向了更大的社会舞台,他张开双臂扑向生活远景,迈步在闯荡的峥嵘岁月。

在他要远离庆华外出打工谋生的那一天,特意又到那已经破落不堪的庆华军工厂的大门口,深深地向里边张望着,一阵酸楚涌起。

“生活是条河,深浅都要过;生活是首歌,有苦也有乐。”谈起闯荡,秘建军总是这样乐观。

有的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的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的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而秘建军常常把得与失看成起点,并十分愿意笑谈自己的闯荡过程。

豁达开朗,热情义气,诚信豪爽,一言九鼎,不屈不饶的东北汉子的性格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搏击着浪花——

房产中介。磨破嘴皮,口干舌燥,缺乏资源和经验的他,入门难,坚持更难。半年后,没挣几个钱。他只好放弃。

洗浴桑拿。冰天雪地的季节性行业,一年二分之一的时间停业休息,房租场地大,投资多,产出少,利润薄。经营时间不长,他再次退出。

海底捞服务员。一项集苦、累、险的行业,劳动报酬虽然说较理想,但都是年轻人干的活,年龄偏大点儿体力就跟不上,不适应长期干下去。他主动撤了。

养殖藏獒。时尚一时,市场需求有限,利高风险大,不宜扩大规模,一不小心市场萎缩,投资就会泡汤无疑。再三斟酌,他果断收兵。

产品加工。机械零部件加工,在数字网络化时代,改造提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单纯的手工作坊效益不高,市场供求不稳定,小厂会陷入三角债不可自拔。虽有所收获,细思量,他见好就收。

正如歌德所说:“没有在黑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岁月,带走了纯真;时光,增加了年轮;阅历,成熟了心智。沉淀下來的,是一份淡泊的心境。

用“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来评价秘建军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干一行弃一行,行行都试过,虽然很敬业、很卖力,但说不上喜爱,总是不那么顺心顺意。几年打拼下来,多少也集攒了些真金白银。他在一个劲地追寻着,思绪放飞,像雄鹰展翅一样猎取着新的目标。

军姿不倒扬心志,大漠孤影阅沧桑。站过军姿的秘建军,对站好军姿的“头要正,颈要直,胸要挺,肩要平,目视前方”的要领烂熟于心,这种军营精神潜移默化地润育着他勇往直前的勇气。一个挺起胸膛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面对的!

闯荡的实践,让他游过深水,涉过浅滩,体验了人生,积累了胆识,收获了经验。秘建军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没有一条人生之路是笔直和平坦的,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三山五岳都会为你让路。”

现代飞速发达的社会,瞬息万变,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唯有与趋势同行,与政策同行,与智慧同行,才能站在命运的制高点。秘建军认真地思考着。

他已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时代的重要课题。

此时,他正在考虑着一个十分现实的严峻问题。庆华军工原来留下的下岗失业员工,大部分已经退休进入暮年,子孙们外出打工、求学,远在异乡他地,孤独与寂寞、失意与痛苦、焦虑与脆弱,渴望亲情成了老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求。安慰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给他们生活的力量和希望!与秘建军感情最深的姥姥已白发苍苍,年已古稀,他奔波在外,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侍候她,直至姥姥和姥爷相继去世。他从姥姥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品德,尤其是姥姥身上的纯朴善良、美丽与智慧。情愫本性之感,现在他提及姥姥,仍会潸然泪下,触动着他心里最柔软的一面,但也只能是“一缕思念寄夜雨,两世重隔眼朦胧”。就连最爱他的大姨等亲戚也年事已高,到了力不从心的年纪。于是,他的脑海里闪现出了势在必行的养老问题,为老一辈庆华军工人养老似乎天意般地落在了他的肩头,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道义。

他陷入深思,一连几天吃饭不香、睡觉难眠,深夜里想到那些无助的老军工期待的眼神,他会禁不住一下子坐起来。他愈发下决心要办一个养老院,让庆华军工的老年人有个安度晚年的好去处。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大姨等亲戚朋友的赞同。让更多的庆华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深深的故土乡情,是社会的夕阳工程,也是乐善好施的社会美德。

就这样,理念改变了秘建军的选择,选择改变了秘建军的人生。

为黑暗中的弱者送去一盏灯,为寒冷中的孤者送去一盆火,他决心在养老和夕阳产业中大干一场。

2015年仲秋,桂花飘香,秘建军以服务126军工老人为原则,选定破旧的庆华中学教室和操场为址。从此,近百名原庆华军工厂的老职工又回到自己的“家”,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集体和最好的归宿——庆华养老村。

举家合力,众志成城。在为梦想奋进的路上,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血汗钱进行环境整治改造。庆华养老村,占地面积56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在许昌是场地规模最大的,也是基础条件最差的养老基地。楼舍破烂不堪,烂门少窗;一片荒芜,杂草丛生;缺电无水,屋顶露天。改造工程量极大,需要足够的资金才能完成各种基础硬件和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改造。在没有任何社会外援的情况下,他为梦想大胆一搏,倾尽所有,拿出几年来打拼的所有积蓄进行环境改造。为了节省资金费用,他汗流浃背,挥镰割草,卷起裤腿清理淤泥,一连几个小时清运垃圾……他的大姨、老姨、舅舅、舅妈等亲朋好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计报酬伸出援助之手,甚至在紧要关头,动员全家齐上阵,不分昼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他们聚起的不仅是力量,更是信念和意志,有了这样的精神力量,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坎不能迈过?近半年的艰辛努力,庆华养老村旧貌换新颜,有了养老院初步的雏形。

比天空更遥远的是对理想的渴望,比蔚蓝更清新的是明快的心情。秘建军看着这初战告捷的用劳动汗水浇筑的基础工程,心里乐滋滋的,他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未来。

他对妻子郑重地说:“咱们这个养老院就叫庆华老年护理院吧?”与他生活16年的妻子对他的心思早心如明镜,随即说:“这个名字好!我就知道,你一辈子忘不了庆华。”话语里带着几分赞许。

他听着妻子的赞赏,心里多了一道谱。他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赤子之心,俯首甘为孺子牛

梦想序幕,振奋人心。

2016年5月8日上午,久违的热烈气氛和壮重仪式轰动了整个老军工的生活宿舍区,也轰动了蒋李集镇。9时许,许昌市民政局的领导来了,建安区组织部、民政部门的领导来了,126社区的领导也来了,他们是特意来为庆华老年护理院的成立祝贺道喜的。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对护理院寄予特别厚望,对其高看一眼,政策放宽,允许先挂牌营运后审批。直到9月12日,营业执照才正式颁发。这一切,对秘建军来说是极大的鼓励。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一直点燃着秘建军的激情。

“您养我长大,我陪您老去。”秘建军以对姥姥和大姨们的初心,善待每一位入住庆华老年护理院的军工老人,捧出了一颗赤诚的心。

不干则已,干则必优。军人那种逢优必争、逢先必夺的精气神在秘建军的血脉里涌现,在庆华军工的旧址上铺展大美画卷。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庆华老年护理院从正式启动、营运至今5年了,这5年,秘建军的辛勤付出无法用文字和数字表达,他用创造和实干、热心和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魏都区“星级养老院”、河南省“金色家园”试点单位、许昌市“十大敬老模范单位”“星级养老机构”、河南省“三星级养老机构”等荣誉不期而至,更作为“最佳创意企业”在央视展示风采。

如今,庆华老年护理院的名字早已改弦更张,在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下,被“河南许昌庆华老年养老村”所代替,响当当的名字,成了许昌养老行业的一张名片。

這里已入住的146名老年人不仅有庆华老军工,周边社区的老年人来了,许昌市区的老年人也来了,他们都是慕名而来。

当你走进庆华养老村,一定会被这里的一切所震惊,不敢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却毋庸质疑地呈现在你的面前了——

精神慰藉。刚到大门口,向内放眼望去,院内正中央矗立着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白色雕像,那可是老一代军工人心里崇拜的永远不落的红太阳。伟人神采奕奕地微笑着向人们招手,老一代军工人每看到这一刻,一种幸福的美好回忆随之涌上心头,精神上得到了莫大的慰藉。

荣誉激励。入住庆华养老村的老人,有南征北战的功勋,有抗美援朝的战士,还有普普通通的老党员。每逢重大庆典活动,秘建军就会组织他们开展纪念活动,讲故事,说传统,谈光荣。今年,庆华养老村以“在党50年”为主题,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单位进养老院,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颁发纪念章,组织他们观看全国庆祝活动电视节目。红色文化弥漫于养老院,老党员的心里乐开了花,

美景怡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花台小草,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赏心悦目。随着季节的变换,不同的自然美映射满园,心怡自得。

舒适卧室。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布置得像宾馆一样,几净窗明,洁白的床被干净无尘,卫生间清洁通风,服务响铃随时可接通,电视节目随选随看。

医养联动。养老村与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健全联动服务义诊急救协议,创建了互联网远程会诊室,成立了健康管理中心。院内设有常年医护室,配备有专业医师,每天两次健康查询服务坚持不懈,有效地保障了平时体检医疗和紧急情况的需要。

贴心服务。一日三餐营养调剂搭配科学,适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对行动不便、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给予特殊护理。建立养老微信群,实行每周情况通报,与老人的家人通信息、明情况,为家人排除忧虑,放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拥军深情。秘建军除对老军工有真挚的情感外,对现役军人父母入院养老给予低价优惠,对退役军人或功模人员入院养老给予超低价优惠。爱国拥军固长城的家国情怀血脉流动,用尊重温暖着现役和退役军人的心。

老年大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在庆华老年养老村已是常态。他们从入住的老人中挑选有阅历的资深老人作老师,成立老年大学。校长、教务主任、教师,从有大学学历的老校长、老教授,到县级领导干部,每个人积极发挥余热。开设了书法、美术、歌舞、太极拳等课程,给老人带来了欢乐的心情和舒畅的精神,起到了延年益寿的促进作用。

养殖种植。庆华养老村,院区宽广空旷,秘建军从道家的养生学中悟出真谛,给入住的老年人创造一个自然的饮食环境,跟着时令,跟着生机,跟着阳光,实现了“春吃芽,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他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建起了蔬菜基地、种植基地、圈殖基地,季节性蔬菜基本保障自产自供自用,玉米、花生、小麦、红薯等农作物一应俱全,猪牛成圈、鱼鸭满塘、鸡兔成栏,让老人们吃上放心肉,吃上鲜鸡蛋,吃上无害菜,吃上有机粮,用绿色养护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炎热盛夏,高温闷热,行走在都市的人都有一种烦燥感,而在庆华村养老院年已古稀的老人们却眉目舒展……听一听老人们那真情的诉说吧,他们会给你送去更多的感动——

“我是许昌市电力公司的退休干部,儿子特意把我们老俩口送到这,真是选对了地方,三级达标养老院,名副其实。”一位81岁的老人真诚地说。

“我的腿脚有毛病,不能走路。小秘这孩子那么忙,他有空了还推着车,带我满院转,去听一听他弄的音乐喷泉,看一看他喂养的珍禽异鸟,那孔雀开屏像个大扇子,真好看呀!”一位83岁老太太感动地说,“说实话,小秘比我的亲孙子都强。”

還有一位79岁的老人有板有眼地说:“我真的应该感谢小秘办的这庆华村养老院,这里有亲情。我儿子在部队当兵,我一个人在家,他不放心,小秘就去把我接来了……”

在老人们心里,秘建军是他们的“好儿子”和“开心果”,消解了孤独,送去了温馨。如有两三天不见他,老人们就会十分想念。可见,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只是仕途的通达和财富的叠加,秘建军每逢听到赞美声,只觉得自己选对了方向,走对了路子,做对了事情。

远景在胸,美好未来不是梦

心有多大,山就有多高;志有多远,路就有多长。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人的一生都有黑夜,但只要在黑夜里种上一颗光明的种子,在适宜的土壤里就会生根、发芽,开出灿烂之花。秘建军的人生正是这样。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年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制定了老龄事业发展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持续发展目标。

2020年,庆华养老村作为“金色家园”试点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赠予其汽车一辆和台球桌、轮椅、图书等物资。

正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老龄事业发展的契合,照亮了秘建军用实干、苦干趟出的路子,他对庆华村养老院的未来更加坚定,信心满满。不知疲倦的秘建军,永远像个冲锋的战士,自带冲锋号,冲向一个又一个高地。

他用心血尽情地描绘着庆华养老村的美好明天,在提升入住老年人幸福指数上做文章、下工夫、用实劲。不妨走进秘建军的内心,打开他对庆华养老村5年规划的宝箱,眺望远方——

一个以治疗老年慢性病、康复为主题的综合性医养结合的医院将会成真,不但为庆华老年养老院的老人们服务,还可以融入当地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为周边群众提供高质量、多科室的疾病诊治等卫生康健服务。外围道路已经完成硬化,场地绿化正在实施中。

一个以养老护理培训为主打的专业培训中心有望成型。届时,养老护理的工作人员将会聚集此处,聆听有关专家教授的讲课,传授养老护理专业知识,增强基本理论常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培养一批适应养老护理的专业队伍,真正推动养老护理行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老年人充分享受养老服务的阳光。教学楼初步具备条件,只待进一步逐项落实。

一个以庆华养老村为轴心的特色大型综合养老机构十分可期。此处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存有地下热水层,期待整体开发,为庆华养老村和周边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洗浴享受,带动全民健康事业发展。

扩张并非盲目。扩张,来自于秘建军的雄心壮志追求,来自于秘建军浓烈的庆华军工情结,来自于社会老龄化的客观需求,来自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政策的优越。

3年前,看中了庆华养老村发展趋势的一名企业老板,欲出资1000万元与秘建军合作,做大股东,但被婉言谢绝。他真的需要钱,从起步至今已花去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的债,但他担心在大股东的掌控之下,庆华养老村的服务宗旨变味,初心走形。而这种担心并非多余。

2年前,又有一个投资人愿斥资近亿元买断庆华养老村的经营管理权。面对巨资诱惑,好心的朋友劝他松手变现,过一辈子安逸的日子。结果出人所料,又被他拒绝了。因为在他内心深处,庆华军工永远是抹不去的记忆,庆华军工人永远是他的最爱,他不愿看到庆华军工的任何一个老年人成为无处养老的漂泊者,更不愿看到跟着他一起打拼做工的伙伴失去饭碗。

尾声

“人生是一种负重的狂奔。”

庆华军工,情牵一生。流淌着庆华军工血脉的秘建军,其命运与庆华军工人、庆华村养老院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为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拼一场,即使明天伤痕累累,也要毅然笑着去拥抱,甚至含泪奔跑。

信念是火种,能使心中的太阳燃烧。

毫无疑问,秘建军是这样的人。他已经把时代需要的老龄事业与自己的奋斗融合在一起。随潮而动,为潮而守,让苦心经营的庆华养老村的明天,春色更绚丽、阳光更温暖、颜容更灿烂、笑声更美甜。

秘建军,一个精神世界的王者!

责任编辑/张美子

猜你喜欢

建军军工姥姥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古建军
无论等多久
聪聪的信
吴建军、吴雨桐作品
壮乡三月赶歌圩传歌传情传知音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军工股上涨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绣花高手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