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战略绩效管理的理解与认知

2021-10-02洪天峰

企业文化 2021年19期
关键词:职位管理者价值

文|洪天峰

何为战略绩效管理

企业虽然是结果导向,但是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还应当注重过程,通过过程去影响人、考察人和培养人。事业理论和管理原则要如何落实于企业的专业化管理当中呢?要把终端专业化管理的点和面这些碎片化的元素组成系统。如何把终端专业化管理的点和面组成系统呢?还是要回到价值链的循环。在价值链的循环当中,包括了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其中,价值创造就是战略绩效管理所追求的内容。

战略绩效管理是一个注重事情的过程,包括企业的战略和战略解码。通过战略解码,我们将任务分配到各个业务单元和支撑部门,进而分配给每一个人。所以,战略绩效管理就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起点。企业要立足于此,在方向大致正确的情况下,让组织充满活力,解决业务和人力资源两张皮的问题,力求上下同欲。在价值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从结果来看,我们要去测评绩效,包括整个团队的绩效和团队里的每个人的绩效。测评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是两件不同的事。第二,任职资格体系的建设。它包括:1.对职位的评估。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和另外的职位相比孰重孰轻?2.把人和职位相对应,考察人的能力如何,是否合格,胜任与否?或者怎样能从不胜任变得胜任等等。第三,价值评价不只是考核,更不只是对个人绩效的考核,还应当包括组织绩效,还要按照责任结果去考核。责任是什么?就是对与岗位相对应的职位的评价,前提是要有职位评估,要有对岗位责任的定义。然后,他做得怎样,是否有相应的准备度?比如,培训的目的就是提升任职准备度,提升任职资格。所以,价值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抓住与职位相关的指标,考核个人能否承担,考核他的工作经历、能力等等。这就是我们的干部测评。

测评还包括另一个方面。比如,我们既有对所谓优秀员工的测评和反馈,也有针对后进员工的测评和反馈,各自的流程当然不会相同。还有360 度测评等等,有一系列的工具可以采用。并且,企业提供了多条晋升通道,从而保证了不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如果企业发生了员工“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情况,通常都是由于激励和分配体系有问题造成的。因此,在价值分配的过程中,企业要整合激励体系和分配体系。比如老板给员工发钱,一定要搔到他的痒处,即提升大家对激励的感知。同样是一万块钱,是直接给他一万块钱的现金,还是给他价值一万块钱的足金金币,感觉会大不一样。

事实上,分东西远远比分钱更麻烦,但是企业不能怕麻烦,要本着工匠精神,把企业打造成一驾优质、高效的机器。这就要求企业家也要有工匠精神。就要考虑,要用什么方式把钱发下去?要有设计感,目的是提升员工对激励的感知。要把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结合起来,形成全面回报,包括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组织氛围的营造、职业发展的考虑,以及把工作机会作为对工作的某种回报等等。要想做出理想的设计,就要去了解能吸引、保留员工的因素是什么?在财务费用上,要如何控制刚性,增加弹性?凡此种种,均涉及到工资、奖金、股权激励以及很多荣誉奖项的评定等等,都要有细致的考量和设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能做“大锅饭”,而是要打破平衡,拉开差距,为组织输入动能,否则就是一潭死水。

管理者一定要充分了解管理对象的状态。任正非说,他的管理很简单,其实就是和面,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做企业就是要不断地和面,不断地调和,这是伴随企业始终的。我们说,和面绵绵有尽时,因为面总是有和好的时候。但是,企业调和无绝期,因为外部环境不断在变,客户会变,技术会变,竞争也会变,企业家和面有始无终。当然,企业家可以退休,可以退出,但是在退出之前,必须要把企业的机制、体系建立起来,唯其如此,我们才可以脱离团队,站到外部去指点江山。

很多时候,我们更多强调了产品的重要性,却忘记了考虑企业家怎样做,才能让这个企业传承下去?有很多二代接班人的父母其实是很残忍的,他们并没有把这个企业打造得很好,所以会把很多的难题转交给下一代。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提要求说,孩子,我把企业交给你的时候,已经做到20 亿了,未来,你至少要做到100 亿。但是,是否有人曾经反躬自省,我们所畅想的这个企业未来的样子,是不是基于我们交班时的基础?我们有没有把那些基础打好?如果没有,问题永远解决不完,你的接班人或者是职业经理人会不会力不从心?如果他们不具有力挽狂澜的能力,让一个新手突然间去驾驭一艘破洞百出的航船,他可能会一头撞入冰山。有什么能比我们亲手缔造的基业先于我们而去,更加悲哀的事情呢?没有人能够向青天借五百年的寿命,企业家的职业生涯总是要谢幕的。而要在谢幕之前,解决好这些机制、体制的问题,让它们体现于企业日常对人、对事的管理当中,最主要的就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组织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赫尔曼·安吉斯《绩效管理》)。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很多人不求甚解、望文生义,难免会有所偏颇,甚至否定绩效管理的作用。

杰克·韦尔奇认为,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并非使员工达到期望的绩效,而是使他们出于意愿而愿意付出超越职责的努力。所以,我们强调,绩效管理所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的考核分数和工资、奖金等问题。绩效管理也并不在于绩效本身,而是应该以激发员工发挥最大努力为目的。IBM 明确提出,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并激励员工贡献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同时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成长。它不是绩效考核,而是一个管理过程。华为则进一步阐释了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导向冲锋,保证产出,实现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落实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强化基于奋斗与贡献的价值导向,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不断提高人均效益和增强公司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一切解释,其实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绩效管理是有偏差的。

再来看看绩效管理的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绩效高的和绩效低的人都相对较少,大部分都处于正常的绩效水平之内。那么,绩效管理或者说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员工尽量成为高绩效的员工。能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企业家能够这样思考问题,就拥有了动态的和面向未来的思维模式,是一种真正的思考。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思考,绩效管理就是为做而做。所以,一定要建立起这样一个思维的模型,我们才能够知道绩效管理到底应该做什么,它的核心、重点在哪里。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决定一个平面,只要三点即可,多则无益。我们理解绩效考核,这就是价值链循环中关键的三点之一。所以,绩效管理是一个管理的过程,是以落实公司战略目标,强化公司价值导向,为员工改进绩效提供指导和激励,为报酬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为目的。通过绩效管理,创造更多的高绩效和更多的价值。所以要形成一个系统,在机制上、在文件上要形成一套闭环系统,持续改进。在责任体系上,我们要知道绩效管理的管理者要做什么,我们的员工,我们的人力资源,我们的科技管理要做什么。

事实上,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和下属就工作目标与如何达成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期望下属完成的工作目标——下属的工作对组织实现目标的影响——下属和主管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下属的绩效——工作绩效如何衡量,即绩效标准是什么——指明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提前排除或寻求排除的办法。只有如此,价值链才能够形成循环。

关注组织绩效

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针对组织绩效进行管理才会更加关注整体目标。组织绩效并不是个人绩效之和,所以,首先要关注组织,要针对组织绩效而不是个人绩效去管理。关注组织才会真正把人当成资源,这当中存在非常细微的变化。

要关注组织绩效,就要找到影响组织绩效的原因。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者个人的素质、管理者个人的岗位要求、管理者个人的管理工作,以及管理者营造的团队氛围等四个方面。我们要寻求这四个方面的方法和工具。比如,针对个人的管理,需要我们了解全体管理者的职位、动机和不同职位所需要的动机的匹配。作为独立的贡献者,管理者或者领导者,我们的需求是什么?如何选拔培养?依据就是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粗枝大叶,做得很宽泛,找不到工具支持,最终只能导致操作的困难。

华为在管理的很多方面,都会通过不断的定义,把它们不断地信息化。其最大的好处就是找到工具来支持,帮助人把工作真正做到位。当然,任何理论都谈不上100%的科学,所以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观察和逐步调整。不同职位的人,动机和要求不一样,工具就要做相应的改变。此外,还有任职资格以及对管理风格的测评等等,都需要将其一一匹配出来。

麦克利兰提出有六种管理风格分别是,强制型、权威型、亲和型、民主型、定步速型和教练型。哪一种更为卓越呢?应当说,各有千秋,不可一概而论。领导风格越多,说明他的潜能越大。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事,还有不同的情景,所以要有不同的风格。对管理者的培训也要多种多样,让他能从中找到他感兴趣的内容,去感受不同的感受,并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会熟练应用,最终就能够进入到情境领导的层次当中。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提升下属对工作的准备度,激发他的工作绩效。

事实上,工具是多种多样的,绩效管理要求人力资源部为管理者提供更多工具,包括如何营造组织氛围等等,使企业的管理实现流程化和工具化。

猜你喜欢

职位管理者价值
领导职位≠领导力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窗口和镜子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从孔子的管理思想谈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美最高就业率地铁圈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如何确定雇员的薪资